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7篇
  免费   24篇
公路运输   299篇
综合类   242篇
水路运输   243篇
铁路运输   172篇
综合运输   3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笔者通过论述抗折强度提高的百分比及压折比等参数不能很好的评价聚合物改性水泥砼的改性效果,提出用柔度系数的概念来评价聚合物改性水泥砼的改性效果,并且测试计算了羧基丁苯改性水泥砼的柔度系数,最后从柔度系数与断裂性能的相关性说明柔度系数能定性地评价聚合物改性水泥砼的断裂性能.  相似文献   
982.
文章对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分别阐述成本控制的意义、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此外,结合某公路工程项目,提出改进建议,包括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分析方面的建议,旨在为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83.
城市轨道交通互通运营模式下行车组织呈多样化与灵活化特点,合理编制开行方案是保障运营组织效果的关键。针对互通运营模式下客流-车流耦合关系复杂化难题,建立基于开行方案的列车服务网络以刻画列车服务的差异性,构建基于乘客出行选择“策略”的客流分配模型以揭示客流-车流间复杂耦合关系;以此为基础,以运力运量匹配度最大化、运输成本最小化为目标,考虑客运服务、通过能力、运力资源及行车组织复杂性约束,将运力运量匹配关系由既有“区间”层面细化至“交路”层面,构建开行方案编制双层规划模型。最后,以北京地铁昌平线-8号线互通运营为背景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方法能够有效给出开行方案,满足互通行车组织需求;相比单线实际运营方案,互通方案使运输成本降低4.83%,运用车减少3组,运力运量匹配度提高27.12%。所构建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够为互通运营模式下复杂开行方案编制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984.
针对转辙机故障监测数据的非均衡小样本的诊断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生成对抗网络数据增强的转辙机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以故障诊断为目标改进ACGAN网络,利用生成器扩充样本分布空间及判别器的辅助分类器学习故障曲线的特征分布模式,以少量样本训练模型实现对常见故障的精确诊断。鉴于转辙机动作电流数据长度不一致,采用自适应压缩实现数据对齐,避免了以往硬填充或硬截断对齐方式对模式特征的破坏,进一步增强了故障诊断性能。最后采用成都地铁四号线的转辙机实际数据进行测试验证并与相关方法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转辙机非均衡小样本的数据集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其故障诊断AUC指数为0.999,诊断准确率高且实时性好,具有较好的现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5.
深圳地铁双模盾构在开挖岩质地层时,发生了多起卡机事故。为研究双模盾构卡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处置措施,开展现场调研,统计了卡机位置的地质特征、盾构掘进参数和刀具磨损情况。结果表明:(1)双模盾构卡机与掘进模式及断面埋深有关,卡机主要发生在采用土压模式掘进的硬岩地层中,卡机断面均位于中等和大埋深位置;(2)卡机发生前,掘进参数出现异常变化,总顶推力显著提升,刀盘扭矩随之降低,盾构掘进速率缓慢下降,在卡机前短时间内剧烈减小直至为0;(3)边滚刀偏磨引起的扩挖间隙减小是造成卡机的主要原因,边滚刀在阻力矩作用下停止转动,其承受的滚动摩擦转变为滑动摩擦,刀具磨损速率上升产生偏磨,开挖直径随之减小;(4)垫高边滚刀能增大扩挖尺寸,对卡机进行预防,当卡机发生后,应依次采取减小盾壳摩阻力、提升顶推力和增大扩挖间隙的方法使盾构脱困。  相似文献   
986.
依托甬舟公路孙家湾1号隧道与甬舟铁路牛皮岭下隧道并行段,通过数值计算,对三洞并行隧道中间铁路隧道先行情况下,公路隧道施工顺序、二衬施作时机及工法步距开展研究,并探究了公路隧道爆破对中间铁路隧道二衬的影响,对孙家湾1号隧道的安全净距及在不同工况下的振速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论为:(1)塑性区集中在开挖范围中下部及公路右线与铁路隧道中夹岩处,中间铁路隧道受公路隧道开挖扰动影响左右拱腰产生较大水平变形;(2)小净距三洞并行隧道中间铁路隧道先行,宜采用公路左线-公路右线的开挖顺序,铁路隧道二衬施作完后再施工公路隧道,采用CD法施工,并设置公路左右线步距为50 m;(3)对不同围岩级别、开挖进尺、工法的9种工况爆破施工对中间铁路隧道二衬影响进行探究,得出各工况下振速传播路径、最大部位、振速数值是否满足要求,并对爆破施工提出针对性意见;(4)Ⅳ级围岩、采用CD法施工,孙家湾1号隧道爆破施工极限安全净距为11.5 m,净距小于11.5 m时建议采用机械开挖。  相似文献   
987.
为了研究行驶速度对路噪的影响,详细解析了滚动速度与柔性环轮胎模型的模态固有频率及振动响应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某款SUV轮胎的CDtire模型,通过模态测试验证了模型准确性;然后分析了不同滚动速度中,CDtire在主要方向的轮心振动频响。结果表明:对比该款轮胎以40和60 km/h的速度滚动,轮胎面内径向2阶模态对应的振动响应前者更大,前者对应频率的路噪水平也更高,并在实车路噪测试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988.
为提高恶劣雨天交通环境下车辆目标检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PReNet和YOLOv4融合的深度学习网络DTOD-PReYOLOv4,融合了改进的图像复原子网D-PReNet和改进的目标检测子网TOD-YOLOv4;将多尺度膨胀卷积融合模块和添加了挤压激励块的注意机制残差模块引入PReNet,获得的D-PReNet可更有效提取雨纹特征; 使用轻量化的CSPDarknet26代替YOLOv4骨干模块CSPDarknet53,为YOLOv4的颈部路径聚合网络模块添加复合残差块,同时采用k-means++算法取代原始网络聚类算法,获得的TOD-YOLOv4可在改善交通小目标检测精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基于构建的雨天交通场景车辆目标数据集VOD-RTE对DTOD-PReYOLOv4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当前YOLO系列主流网络相比,提出的DTOD-PReYOLOv4对原浅层ResBlock_body1叠加残差块,可以更好地提取分辨率较小的特征; 对原深层ResBlock_body3、ResBlock_body4和ResBlock_body5进行裁剪,获得ResBlock_body3×2、ResBlock_body4×2和ResBlock_body5×2,可以有效降低卷积层冗余,提高内存利用率; 为PANet中的Concat+Conv×5添加跳跃连接形成CRB模块,可以有效缓解网络层数加深引起的小目标检测效果退化问题; 采用k-means++算法,在多尺度检测过程中为较大的特征图分配更加适合的较小先验框,为较小的特征图分配更加适合的较大先验框,进一步提高了目标检测的精度; 与MYOLOv4相比,精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值、平均精度、检测速度分别提升了5.02%、6.70%、15.63帧·s-1,与TOD-YOLOv4相比,分别提升了3.51%、4.31%、2.17帧·s-1,与YOLOv3相比,分别提升了46.07%、48.05%、18.97帧·s-1,与YOLOv4相比,分别提升了31.06%、29.74%、16.26帧·s-1。   相似文献   
989.
为提高联锁表编制效率和准确性,设计基于自定义实体的联锁表自动生成软件。使用AutoCAD二次开发接口,读取利用ObjectARX创建的信号设备自定义实体的数据信息;根据信号设备平面布置图的结构特点自动生成站场型数据结构;利用深度优先搜索(DFS, Depth First Search)算法搜索进路,并根据联锁表编制原则,处理进路数据和生成联锁数据。现场试用结果表明,该软件能与信号设备平面布置图实时交互,快速访问AutoCAD数据库,直接调用其中实体,生成标准格式的铁路车站联锁表及地铁车辆联锁表,准确率超过99%,且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990.
为确保西安地铁一号线盾构下穿时陇海铁路的运营安全,对下穿段地质薄弱细砂层采用帷幕注浆与加固注浆施工工艺进行路基预加固处理,并在陇海铁路下穿路基段开展袖阀管注浆参数试验和线路沉降控制分析。结果表明:帷幕注浆建议选择P·O 42.5R水泥、水灰比0.8、水玻璃掺量10%的双组分浆液;加固注浆建议选择P·O 42.5R水泥、水灰比0.8的单组分水泥浆液,每延米注浆量为0.3~0.4 m3;通过精细化注浆控制,可将陇海铁路线路最大沉降变形控制在5 mm以内,为西安地铁一号线下穿徐兰高速铁路路基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