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12篇
综合类   9篇
水路运输   19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汽车车门的功能及目前市场上销售和使用中的车门折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介绍了设计开发的一款新型车门折页的结构特点以及工作原理.该车门折页结构简单,受力合理,车门开启角度大,可以稳定、安全地实现多定位角开关车门.试验表明,该车门定位可靠、经济耐用、故障率低,值得推广.该设计已经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N01273...  相似文献   
2.
陈婷 《世界海运》1999,22(2):2-3
通过对国际船员劳务市场供需现状及趋势的分析,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A series of Pd/Co3O4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 (SHS) method in this study, and electric field was applied for catalytic combustion of lean methane over Pd/Co3O4 catalysts at low temperature. When electric field was applied, the catalytic combustion performance of Pd/Co3O4 catalysts was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field could reduce the load of active element Pd to some extent while maintaining the same efficiency. Based on experimental tests and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X-ray diffraction (XR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H2-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H2-TPR) and in-situ 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 (in-situ DRIFTS), the mechanism of catalytic oxidation of CH4 over Pd/Co3O4 catalysts in electric field was proposed. The catalytic combustion of CH4 occurs only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 250 °C normally, but when electric field was applied, the whole process of CH4 oxidation was promot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reduced. Electric field could promote the reduction of the support Co3O4 to release the lattice oxygen, resulting in the increase of PdOx and the surface chemisorbed oxygen, which could provide more active sites for the low-temperature oxidation of CH4. Furthermore, electric field could accelerate the dehydroxylation of CoOOH to further enhance the activity of the catalysts.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际船员劳务市场供需现状及趋势的分析,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利用演化博弈的有限理智特性执行网络选择, 以实现车载异构网络系统中网络资源的均衡分配; 利用双层博弈对演化博弈方法进行优化, 保证极端拥堵中部分车辆消息传输的同时, 维持系统公平; 设计了专用短程通信、长期演进和无线局域网融合的车载异构网络仿真场景, 对比了基于多准则决策的传统方法、基于演化博弈的网络选择方法和基于双层博弈的网络选择方法。仿真结果表明: 采用基于演化博弈和双层博弈的车载异构网络选择方法首次解决了动态网络环境中车载异构网络切换时出现的大规模乒乓效应, 利用双层博弈能够实现拥堵抑制和系统公平; 采用基于双层博弈的网络选择方法能够驱动异构网络系统在2~3个切换周期内实现网络系统状态的稳定; 在预设的动态网络评价条件下与80个终端的一般场景中, 双层博弈终端平均网络评价指标高于演化博弈19.5%, 为3种网络协同工作提供可靠服务; 在190个终端极端拥堵场景中, 终端合理分配, 共享专用短程通信网络资源, 双层博弈终端平均网络评价指标高于演化博弈10.3%, 双层博弈专用短程通信网络评价指标为演化博弈的2.18倍, 可以保证车联网基本安全信息的广播、系统的公平并维系基本车联网服务。   相似文献   
6.
陈婷 《城市车辆》2009,(9):14-14
备受关注的广州BRT车辆招标项目近日尘埃落定,此次购买的车辆总数为160辆,大金龙喜获其中110辆订单,成为此次招标的最大赢家。  相似文献   
7.
分析国内修船企业的修船移泊管理现状和需求。基于移泊管理系统架构方案,运用信息化手段,将矢量化地图引擎、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船舶动态定位和区域智能识别等技术融入现有的修船移泊管理中。构建基于信息化的修船移泊管理系统,解决修船移泊管理过程中的计划编排粗放和实际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实现修船移泊管理中各部门之间的高效协同。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造船企业物流运输设备缺乏信息化管理和运输设备调度效率较低等问题,研发了船厂物流运输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Arc GIS定制厂域电子地图,采用BC20模组研发专用定位信息采集装置,通过PC、手机、工业平板3种用户终端应用协作实现运输任务申请、审核分配、调度等功能,实现车辆运输信息实时显示。应用测试结果表明:船厂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运输设备管理,有效地提升船厂运输管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传统交通标志检测算法针对小目标交通标志检测时存在误检与漏检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金字塔多尺度融合的交通标志检测算法;为了提高算法对交通标志的特征提取能力,引入ResNet残差结构搭建算法的主干网络,并增加网络浅层卷积层数,以提取较小尺度交通标志目标更准确的语义信息;基于特征金字塔结构的思想,在检测结构中引入4个不同预测尺度,增强深层和浅层特征融合;为了进一步提高算法检测精度,引入GIoU损失函数定位交通标志的锚点框,利用k-means算法对交通标志标签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并生成更精准的先验框;为了验证算法的泛化性与解决试验所用数据集TT100K的类间不平衡问题,增强与扩充了数据集。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精确率、召回率与平均精度均值分别达到了86.7%、89.4%与87.9%,与传统目标检测算法相比有显著提高;多尺度融合检测机制、GIoU损失函数与k-means的引入能够不同程度提高算法的检测性能,使算法检测精确率分别提升4.7%、1.8%与1.2%;提出算法针对不同尺度交通标志检测时均有更优越的性能表现,在TT100K数据集中的(0, 32]、(32, 96]与(96, 400]尺度下的检测召回率分别达到90%、93%与88%;与YOLOv3相比,提出算法在不同天气、噪声与几何变换等干扰下均能实现对交通标志的正确定位与分类,证明了提出算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与泛化性,适用于道路交通标志检测。   相似文献   
10.
潮流不对称对三角洲地区的泥沙净输运和地貌演变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的大规模采砂活动引起河床大幅下切,因此研究河床下切后珠江三角洲潮流不对称的时空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9年和2010年珠江三角洲河口河网地形数据,建立珠江口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珠江河口河网枯季水动力过程。结合非稳态调和分析方法分解流速信号,用偏度方法量化分潮组合、余流及分潮和余流相互作用对潮流不对称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珠江三角洲潮流不对称受余流影响呈现出落潮占优的特性;2)河床下切后,各分潮组合的不对称性增大,潮流不对称在下游河道有所减弱、中上游河道有所增强,且珠江三角洲中上游河道变化大于下游河道;3)分潮和余流相互作用的变化是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