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10篇
综合类   14篇
水路运输   10篇
铁路运输   3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海上交通环境安全评价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君  孙立  吴烽 《世界海运》2005,28(4):11-13
结合国内外海上交通环境安全评价研究现状,总结目前正在应用及研究的安全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海上交通环境安全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2.
用生物力学实验方法,研究冷冻保存对人同种主动脉瓣力学的影响以及与保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冷冻保存不影响应力松弛速度,保存15月内对应力一应变关系和破坏参数无影响。它提示冷冻保存对人同种主动脉瓣力学性质影响较小,其机理与冷冻保存可防止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的损害有关。临床上应用冷冻保存15月内的同种瓣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23.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可变信息标志(VMS)的网络级城市快速路交通诱导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是一个由“重要决策点图形式VMS”、“次要节点图文混合式VMS”、以及“地面一般道路VMS”三类VMS组成的VMS系统。文章在归纳VMS系统设计流程基础上,重点介绍了VMS的路网布局和功能设计、显示格式和显示技术的确定、VMS设立位置(前置距离)的确定、图形式VMS的面板设计和交通信息发布策略等关键技术,最后给出系统的应用实例,说明该新型交通诱导系统的应用效果。可供交通管理部门规划、设计城市快速路网交通诱导系统参考。  相似文献   
24.
25.
作者观察了30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于体外循环前、中、后血浆钾及红细胞内钾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钾的补充量,发现:灌注前、中的低血钾倾向主要是由于钾向红细胞内转移,而在灌注后主要是尿钾排泄所致;钾的内转移主要受低温、灌注时间及血pH的影响;转流中血钾在4.0m mol/L以下时可导致细胞内钾丢失,提出灌注中补钾量应至少>1.56m mol/kg才能维持血钾在4.0 m mol/L以上。  相似文献   
26.
报告二尖瓣替换术后生物瓣衰败再手术6例,其中生存5例恢复良好,死亡1例。本组病例在生物瓣置入后9年左右出现瓣膜衰败,以钙化、穿孔和关闭不全为主,同时伴有瓣支架蠕变、血栓形成和狭窄。生物瓣衰败,宜早期治疗。二次手术效果显著,关键在于分离粘连,防止意外大出血和保护心肌,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建议慎用生物瓣。  相似文献   
27.
1989年2月至1994年11月我们完成135例双瓣叶型人造机械瓣膜(简称双叶瓣)替换术,术后早期死亡10例(死亡率7.41%),晚期死亡4例。平均随访34个月,生存者绝大多数均胜任轻、中度体力活动,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者119例(>98%),未发现血栓形成和栓塞并发症。  相似文献   
28.
客运专线桥上无缝道岔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桥上无缝道岔设计已成为客运专线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国内桥上无缝道岔研究刚刚起步,尚未形成系统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开展桥上无缝道岔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旨在建立一种桥上无缝道岔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提出桥上无缝道岔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探索我国无缝道岔技术发展方向.研究结论: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桥上无缝道岔设计方法和设计体系,为桥上无缝道岔设计提供依据.本文建立的"岔-梁-墩一体化"计算模型能够真实反应道岔和桥梁的相互作用,桥上无缝道岔设计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客运专线桥上无缝道岔设计和施工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30.
桥墩温差荷载引起的桥上无缝线路钢轨附加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单位荷载法计算桥墩温差荷载引起的墩顶纵向位移。根据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轨—梁—墩”有限元模型,计算桥墩温差引起的桥上无缝线路钢轨附加力,研究桥墩温差引起的钢轨附加力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多跨简支梁桥墩温差引起的钢轨附加力的最大压力出现在右桥台处,最大拉力出现在靠近左桥台的边墩处,离桥台越远,钢轨附加力越小;随着墩高的增加,桥墩温差引起的钢轨附加力增大,建议在设计高墩桥上无缝线路时,应考虑桥墩温差引起的钢轨附加力,并与其他钢轨附加力叠加检算钢轨强度和无缝线路稳定性;桥墩温差引起的钢轨附加力,随着桥墩纵向水平线刚度的增加先快速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变缓;桥梁跨度对桥墩温差引起的钢轨附加力影响很小;钢轨附加力随着简支梁跨数的增加而增大,但逐渐变缓,当简支梁跨数超过18跨以后,钢轨附加力不再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