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3篇
  免费   37篇
公路运输   1017篇
综合类   301篇
水路运输   53篇
铁路运输   300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基于ILMI算法的车辆半主动悬架静态输出反馈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用磁流变阻尼器的1/4汽车半主动悬架模型进行振动控制分析。利用迭代线性矩阵不等式(ILMI)算法在输出反馈控制中的求解优势,提出基于ILMI算法的半主动悬架静态输出反馈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结合合适的控制算法,采用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悬架系统有效地改善了汽车驾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52.
汽车主动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自适应模糊集成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包含转向运动模型、俯仰运动模型和侧倾运动模型的汽车整车模型,在设计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PD控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自适应模糊控制的汽车主动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集成控制器,当控制系统偏差变小或变大时,调整因子总能保证系统稳定,便于工程应用。计算结果表明,该自适应模糊集成控制策略,既保证了车辆操纵轻便性,又显著提高了整车操纵稳定性、安全性和行驶平顺性等整车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53.
电控空气悬架载荷平衡系统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当代最新设计理念,利用MATLAB和ADAMS/Car软件的联合仿真,设计了电控空气悬架载荷平衡系统,并对整体系统进行了几个工况的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空气悬架载荷平衡系统性能良好;联合MATLAB和ADAMS软件的长处来设计系统,能够使产品开发过程加快,同时产品开发成本也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54.
A systematic methodology is applied in an effort to select optimum values for the suspension damping and stiffness parameters of two degrees of freedom quarter-car models, subjected to road excitation. First, models involving passive suspension dampers with constant or dual rate characteristics are considered. In addition, models with semi-active suspensions are also examined. Moreover, special emphasis is put in modeling possible temporary separations of the wheel from the ground. For all these models, appropriate methodologies are employed for capturing the motions of the vehicle resulting from passing with a constant horizontal speed over roads involving an isolated or a distributed geometric irregularity.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 is based on three suitable performance criteria, related to ride comfort, suspension travel and road holding of the vehicle and yielding the most important suspension stiffness and damping parameters. As these criteria are conflicting, a suitabl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ethodology is set up and applied. As a result, a series of diagrams with typical numeric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and compared in both the corresponding objective spaces (in the form of classical Pareto fronts) and parameter spaces.  相似文献   
55.
半主动悬架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带有电流变液智能阻尼器的半主动汽车悬架模型,运用滑模变结构方法设计了半主动悬架滑模控制器。根据滑模运动方程稳定的Hurwitz判据选择滑模面系数,用指数趋近率改善滑模运动段的动态品质并进一步确定了半主动悬架的实时控制阻尼力。对多种激励信号下隔振质量的响应及半主动悬架系统在系统参数摄动下的鲁棒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变结构控制下半主动悬架系统的隔振效果要远好于最优被动系统,而且对外界扰动有一定的适应性,对系统参数摄动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6.
该文基于悬链线计算分析理论,将自锚式悬索桥空缆状态,简化为受沿弧长均布的自重荷载与吊索处集中力作用的柔性索,对成都市清水河自锚式悬索桥主缆的无应力长度进行了计算分析。可为类似的桥梁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以车辆悬架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刚体系统动理学方法建立主动悬架模型,与模糊PID复合控制策略相结合,构成了一个基于精确模型和简洁控制策略的仿真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通过车辆垂向及俯仰控制,有效改善了车辆的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58.
汽车后桥噪声的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仪垂杰  张建 《汽车工程》1994,16(5):289-295
本文对JHC6400型汽车后桥的噪声功率,表面声强,表面声压,表面振速及相应的频谱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测量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后桥噪声能量主要分布在中心频率为0.8-2kHz的频带内,它由桥体和桥盖的表面噪声构成,后桥噪声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后桥齿轮副在运转中产生的冲击与振动;噪声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后桥表面的振动,所以后桥噪声的治理应在上述频带内以振动控制为主,以振动传递的路径和发声体做为主要研究对  相似文献   
59.
兼顾冷却、降噪要求的后置客车冷却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证发动机冷却效果良好,且具有低噪声特性,围绕冷却系几个关键部位进行了降噪试验研究。进行了风扇的选型设计,对进风格栅、进风通道、后舱门进行了吸声降噪设计。采取措施后,客车的车外加速噪声下降了2~3dB(A),表明,兼顾冷却、降噪要求的该后置客车冷却系统设计可行。  相似文献   
60.
结合独立悬架车辆转向轮定位参数的特点,采用二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方法设计了试验方案,并对影响转向轮侧滑的轮胎胎压、载荷和车速等相关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处理,得到了侧滑量与转向轮定位参数间的定量映射关系,并对其进行了回归系数、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和失拟检验。结合汽车动力学相关理论对试验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