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27篇
公路运输   228篇
综合类   99篇
水路运输   14篇
铁路运输   310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汽车液力缓速器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单介绍缓速器的发展历史,重点叙述液力缓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式,并对液力缓速器的制动效果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2.
分析了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馈的特点,针对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馈时强鲁棒性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Sugeno模糊逻辑的制动能量回馈系统,以满足能量回馈的要求,该回馈系统提高了整车的制动性能以及续驶里程,也使整车的动力性、安全性和舒适性达到较好的平衡,文章同时估算了这种控制策略的能量回收效率。经仿真和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策略满足总体设计的性能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33.
盘式制动器15次循环制动温度计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周凡华  吴光强  沈浩  高全均  李文辉 《汽车工程》2001,23(6):411-413,418
本文针对盘式制动器,提出了15次循环制动的温升热力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实车计算,结果表明方法是可行的,可为制动器与整车的匹配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35.
为实现刹车时桥上多状态车流并行动态演化的高真实度模拟和时变汽车荷载与桥梁运动状态的时时耦合,首先从宏观和微观上丰富随机车流模拟方法,宏观上沿用交通荷载调查数据中的车辆顺序、车辆基本特性等不变量,以车辆间距为服从正态分布的限幅随机变量,形成深度融合交通荷载调查数据和交通流理论的随机车流高真实度仿真方法;微观上对车辆间距随机变量确定的关键状态-阻塞状态,引入加权速度,实现阻塞密度时车流的走走停停动态描述,采用考虑驾驶人状态的概率分布方法确定车辆时距;实现多密度随机车流的高真实度仿真。其次细化刹车过程模拟,建立车流差异化刹车模型:采用顺次对比方法,筛选桥长范围最不利刹车车流;引入停车视距,考虑驾驶人反应,区分头车和跟驰车辆,精细模拟车辆刹车动态过程和刹车车流演化过程,差异化确定各车辆刹车参数;实现桥上多状态车流并行动态演化模拟。第三建立刹车力学模型,并融入至已有正常车流的车-桥耦合系统,构建可考虑刹车状态的分析系统。最后确定桥梁典型响应和分析指标,以一座大跨斜拉桥为例,对多刹车工况下的桥梁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桥上刹车状况一般会产生超过正常行驶状况下的桥梁响应,最不利单车道刹车状况下的塔根弯矩甚至达到跑车工况的2.7倍,简单采用规范冲击系数方法很难实现刹车响应的包络;刹车过程中的桥梁响应最值不仅与采取刹车的车辆数目和桥上车辆保有量有关,还受刹车作用与桥梁原响应趋势的顺逆程度控制;桥梁及桥上刹停车辆的总质量和桥上正常行驶的车辆决定桥梁响应时程曲线趋势振幅;典型桥梁响应的总体趋势,与车流密度和刹车车道数相关性较小,不同时段车流会对梁端顺桥向位移和塔根弯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6.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各驱动轮转速和转矩可以单独精确控制,便于实现整车动力学控制和制动能量回馈,从而提升车辆的主动安全性和行驶经济性。但车辆在回馈制动过程中,一旦1台电机突发故障,其他电机产生的制动力矩将对整车形成附加横摆力矩,从而造成车辆失稳,此时虽可通过截断异侧对应电机制动力矩输出来保证行驶方向,但会使车辆制动力大幅衰减或丧失,同样不利于行车安全。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并验证一种基于电动助力液压制动系统的制动压力补偿控制方法,力图有效保证整车制动安全性。以轮毂电机驱动汽车为例,首先建立了整车动力学模型以及轮毂电机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回馈制动失效的整车失稳特性以及电机转矩截断控制的不足;然后,建立了电动助力液压制动系统模型,并通过原理样机的台架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接着,基于滑模控制算法设计了制动压力补偿控制器,并在单侧电机再生制动失效后的转矩截断控制基础上完成了液压制动补偿控制效果仿真验证;最后,通过实车试验证明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单侧电机再生制动失效工况下,通过异侧电机转矩截断控制和制动系统的液压主动补偿,能够使车辆快速恢复稳定行驶并满足制动强度需求。  相似文献   
37.
耿烽  常明政  毛俊 《铁道车辆》2012,50(5):31-34,48
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RAMS管理能够保证车辆在其全寿命周期内达到其功能要求。文章以CRH2型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为对象建立了可靠性模型,利用FMECA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制动系统的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并将其可能的故障模式按严重程度分类,以便采取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8.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to design a rollover prevention controller for vehicle systems. The vehicle rollover can be prevented by a controller that minimises the lateral acceleration and the roll angle. Rollover prevention capability can be enhanced if the controlled vehicle system is robust to the variation of the height of the centre of gravity and the speed of the vehicle. For this purpose, a robust controller is designed with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based trajectory sensitivity minimisation. Differential braking and active suspension are adopted as actuators that generate yaw and roll moments, respectively. The newly proposed method is shown to be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rollover by the simulation on a non-linear multibody dynamic simulation software, CarSim®.  相似文献   
39.
王晓东 《铁道车辆》2011,49(3):7-10,47
对北京地铁新线100 km/h车辆热容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对4种基础制动装置的配置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0.
A mathematical-model-based study of the limit braking of a high-performance motorcycle and rider is described. Front and rear brakes are operable independently. A dry road and high friction are presumed, such that full braking of the front wheel would lead to an overturn or ‘stoppie’ in colloquial parlance. Effective braking needs to maintain some loading on the rear wheel. A planar but otherwise detailed system model is set up and braking strategies for front and rear are devised. Parameters of the braking control schemes are derived with the help of an optimisation process, minimising the final speed in braking from high speed over a fixed time interval. Simulation results are examined critically and the strategy is developed until efficient use of the friction available is made. The nature of optimal braking events is demonstrated. The influences of slipper-clutch torque setting and the rear-tyre target load chosen are show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