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9篇
  免费   69篇
公路运输   376篇
综合类   471篇
水路运输   395篇
铁路运输   143篇
综合运输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Objective Angiotensin Ⅱ (Ang Ⅱ ) contributes to modulating blood pressure by stimulation of Ang Ⅱ AT1 receptors. We devised a rat 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model to assess whether oxidative damage is decreased after pretreatment with Angiotensin Ⅱ AT1 receptor blocker (ARB). Methods After 2 weeks pretreatment with ARB 0. 5 and 1 mg/kg, the male Wister rats were subjected to 2 h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At 24 h, the lumen diameter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the plasma level of 8-hydroxy-2'-deoxyguanosine (8-OHdG), and HIF-1 a levels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pretrcatment with ARB 0.5 and 1 mg/kg, blood pressure did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s. In the group of candesartan at 1 mg/(kg· day), the lumen diameter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to that in control group [(86.0±5.0) μm vs. (69.0± 2.1) μm; P<0. 01, n = 6- 8]. The plasma 8-OHdG levels of ARB pretreatment groups were decreased. In immunohistochemical findings, 8-OHdG- and HIF-1α-containing cells in ARB pretreatment groups were decreased. Conclusion Brain ischemia and oxidative damage can be reversed by AT1 receptor blockade in normotensive rats after transient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相似文献   
32.
孙斌  胡志强  王晋 《船舶工程》2015,37(1):45-49
针对双层底油轮搁浅于台型礁石的事故场景,通过对船底构件结构损伤机理的分析,提出一套结合船底结构损伤程度推算方法和Smith方法,评估损伤后船体剩余极限强度的解析计算预报方法。研究中应用数值仿真技术,模拟了船舶搁浅过程中的结构损伤及搁浅后船体极限承载过程,并与解析预报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对搁浅损伤后船舶剩余强度的解析预报方法准确性较好,对船舶双层底耐撞性结构设计和安全性评估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3.
基于全耦合技术的船体结构碰撞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船舶碰撞问题的复杂性,通常是将船舶碰撞的外部机理与内部机理分开研究。作者基于“全耦合”分析技术,建立撞击船与被撞船整船模型,成功解决了船体与流场、撞击船与被撞船的耦合。此外,考虑撞击船与被撞船同步损伤,将内部机理同外部机理同步分析。通过数值仿真计算,分析了碰撞后撞击船与被撞船的运动、能量转化以及碰撞力、损伤变形及各构件的吸能情况。另外,开展多种碰撞工况计算研究,得出了便于工程应用的极限撞速曲线,为后续的船舶碰撞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4.
加筋板是船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针对船用加筋板试件在疲劳试验过程中连接段先于考核段破坏的技术问题,文章开展了加筋板拉伸疲劳试验技术研究,提出了加筋板拉伸疲劳试件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依据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结合声发射动态裂纹检测技术,建立了基于声发射技术的疲劳累积损伤试验方法。通过加筋板拉伸疲劳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实现了疲劳试验的考核目标,可为以后类似结构疲劳试验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35.
应用贝叶斯网络在解决不确定性事件方面的推理优势,根据车辆目标的毁伤特征分析建立了贝叶斯网络功能毁伤评估模型。在目标物理毁伤信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例演示了评估过程,验证了用贝叶斯网络进行功能毁伤评估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36.
文章分析了板裂结构地质背景及板裂介质岩体特征,研究了板裂围岩破坏模式及力学机理,并结合工程实例,利用随机有限元模型对板裂结构屈曲破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7.
对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路面结构设计、厚度设计、配合比设计及路面现场施工等方面提出提高路面质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8.
波浪中破损船舶的运动会同时受到波浪激励和进出水的影响,而船体运动也会影响进出水过程,二者的相互影响机理十分复杂.本文重点研究波浪中破舱进出水对船舶运动响应的影响,文中首先基于势流理论建立了考虑破舱进出水的4DOF(横荡-垂荡-横摇-纵摇)相互耦合时域预报方法,在计算中假设舱内的液面水平,利用修正的伯努利方程模拟破舱进/出水,利用Ikeda's经验公式修正阻尼系数.然后以一艘ITTC破损稳性标模为例,研究了波浪中考虑破舱进出水的数学模型以及破舱进出水对运动响应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自由度、破舱口位置对运动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本文基于势流理论建立的时域预报方法可以定量的预报破损船舶的运动响应.  相似文献   
39.
高渊 《交通标准化》2011,(8):134-137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铺筑越来越广泛。目前,我国各省市二级公路大部分采用水泥混凝土刚性路面,在部分省市如广西、广东,水泥混凝土刚性路面还广泛运用于高速公路。因此,水泥砼路面的质量对投资和运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0.
分析了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几种主要形式,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