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1篇
  免费   194篇
公路运输   1054篇
综合类   707篇
水路运输   742篇
铁路运输   548篇
综合运输   5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41.
结合铁路工程钢绞线一锚具组装件的静载锚固性能试验检测,对影响试验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出试验过程的有效控制是试验科学性和数据结果可靠性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42.
朱汉华  吴志军  王迎超  丁智 《隧道建设》2019,39(8):1221-1231
目前,地下工程结构在计算分析方面主要采用传统松弛荷载理论(类似荷载结构法)和数值分析法;在合理结构构造、施工工法等方面主要采用岩承理论(类似地层结构法),这些已有理论或方法隐含“变形协调控制”假定,实际应用中往往将这些假定忽视,因而需进一步发展新的理论方法以适应实际应用的需求。在大量工程实践和试验的基础上,揭示地下工程有效承载结构层与围岩荷载转移规律之间的关联性,建立地下工程平衡稳定理论,此理论既能反映传统“松弛荷载理论”和现代“岩承理论”的基本内容,又能拓宽平衡稳定性等内容,是地下工程平衡稳定性的新认识、新理念; 同时提出能量控制技术、预支护技术、受力独立性综合技术、变形协调控制技术4项关键技术。将这些技术合理地运用到实际工程施工中,将便于利用已有或新成果分类预防和控制地下工程质量和安全,为解决新型地下工程问题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3.
桩周围不均匀堆载产生的土体沉降及侧向变形会加大桩基内力,引起桩基侧移。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提出采用堆载法进行桥墩基础的桩基纠偏,结合软土地区某匝道桥的纠偏过程,监测结果与预期效果基本吻合。软土地区在既有桩基附近堆载须要严格控制堆载高度和堆载速度,做好桩周土体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44.
运用Lem aitre损伤规律对土木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圆截面桩受压弯荷载下进行损伤分析,推导了无量纲轴向力和无量纲弯矩的表达式,计算了不同失效应变对应的弯矩规律,以及不同失效应变和中性轴的无量纲位移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可作为估算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圆截面桩抗弯承载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5.
风对交通设施的作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随着桥梁结构向着超高、异型和密布等方向发展,导致风对桥梁结构的影响越来越不可忽视。讨论桥梁结构风工程中的风对结构的作用,边界层风洞试验模拟风场特性和基于高频动态天平测力技术的风洞试验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6.
靳明  蒋雨波 《公路工程》2020,(1):190-194
随着桥梁的发展,桥梁的问题也逐渐增多,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多起桥梁安全事故,主要是因为桥梁的变形产生,而挠度为桥梁变形的指标,故研究梁的挠度识别很重要。首先,通过分析和介绍位移模态理论与应变模态理论的异同点,以及应变模态理论得到梁的应变模态的表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互关函数在梁动挠度识别中的应用。然后,通过以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按照1∶10的比例建立桥梁实验模型,桥梁模型全长10m,截面积为2.52cm^2,高50mm,将其分成20段,每0.5m为一个单元,计算其挠度。最后,进行实际桥梁验证,将实际桥梁的测量值与桥梁模型的挠度计算值进行对比。通过实验得到,对梁施加脉冲荷载研究其动挠度的识别值与精确值之间的吻合度,并且得到测量点的布置对吻合度的影响。对梁施加动荷载,即EL CENTRO地震波,通过对比研究动荷载作用下,动挠度的识别值和精确值之间的吻合度,得到互关函数法在动挠度中的应用,对同类型的研究具体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7.
为提高城市重型环卫货车的NOx排放测算精度,本文提出一个基于工况分布的重型环卫货车NOx排放模型.首先,根据基于实测逐秒速度数据分析的环卫重型货车工况特征和 NOx排放特性对不同负载货车的 VSP区间进行划分;其次,结合货车瞬时速度建立不同负载的环卫重型货车运行模式区间划分方法,并对不同负载货车NOx排放因子进行测算.结果显示,空载货车在速度区间[0, 20) km/h 上,NOx排放因子大于满载,其他速度区间上相反.与基于 MOVES模型测算结果对比,在不同速度区间上,基于 MOVES的测算结果均比本文提出模型的测算结果偏低,如在低速区间[0,20) km/h,中速区间[20,50) km/h,高速区间[50,+∞) km/h:空载行驶时,分别低24.67%、6.82%和23.81%;满载行驶时,分别低12.38%、18.81%和26.43%.  相似文献   
148.
某些作用在舰船结构上的瞬态动载荷,由于受到客观条件限制(比如空间狭小),不方便直接通过压力传感器获得其大小,而该载荷对于船体结构设计又关系重大,如何取得外载荷曲线便成了十分关键的问题。针对实船某承受特殊冲击载荷的基座结构,通过测量其结构动应变,利用材料应变-应力关系曲线得出了冲击载荷的时间历程曲线,最后用有限元法对该冲击载荷测量曲线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结构应变率小于3mm/mm/s时,可采用静态材料应变-应力关系曲线对结构冲击载荷进行测量计算,从而为此类结构外载荷测量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9.
对于船舶汽轮机而言,末级叶片变工况特性对整个机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指出了某型船舶汽轮机末级叶片在低负荷工况时出现的根部负反动度以及脱流、回流问题;给出了叶型改进方案,通过强化叶型、合理控制叶片根部反动度等手段,降低低负荷工况下末级叶片根部的回流,提高叶片抗振强度,改善流动状况,提高机组性能.  相似文献   
150.
Many accidents are caused by fatigue in welded built-up steel structures, and so it is important to estimate the fatigue lives of such structures quantitatively for safety reasons. By assuming that fatigue cracks cannot grow without an accumulation of alternating tensile/compressional plastic strain, one of the authors identified an improved effectiv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range ΔK RPG based on the re-tensile plastic zone generating (RPG) load, which represents the driving force for fatigue cracks, and suggested that ΔK RPG should be used as the parameter to describe fatigue crack growth behavior. The “FLARP” numerical simulation code in which ΔK RPG is implemented as the fatigue crack growth parameter, was developed in order to predict fatigue cra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behavior. In this paper,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FLARP gives accurate estimates for fatigue life by comparing the estimated fatigue crack growth curves and SN curves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in-plane gusset welded joints, which are used in many welded steel structures. Moreover, the effect of induced bending moment due to the linear misalignment in the out of plane direction on the fatigue strength of in-plane gusset welded joints is investigate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