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40篇
公路运输   143篇
综合类   145篇
水路运输   175篇
铁路运输   83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张新福  吴立洋  郭奎 《船舶工程》2020,42(11):54-57
针对两船并靠工况复杂,各种运动相互间存在耦合的情况,基于三维势流理论和波浪的辐射/衍射理论,应用多体水动力学软件,建立了船体、护舷和缆绳的模型,开展了两船在风、浪、流作用下的运动响应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可作为并靠方案设计和优化的参考依据,也可为两船并靠状态下的护舷力学性能计算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乘客舒适度标准是确定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参数最为重要的控制指标,也是必须满足的强制性指标。为合理平衡乘客舒适度与工程建设成本之间的跷跷板关系,通过系统总结国内外各种现有制式取值标准,就悬挂式单轨乘客舒适度控制标准取值开展理论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与平面圆曲线半径相关的乘客舒适度指标为车体偏转角及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随着偏转角和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数值的增加,其对最小圆曲线半径的影响逐渐减弱,恶化舒适度条件并不完全等同于工程效益的减小。悬挂式单轨最大偏转角理论上可突破传统轮轨铁路7.7°的限制,但增大偏转角对限界造成的影响不可忽略。人体可忍受的振动持续作用时间与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大小成反比,将加速度控制在0.4~0.8 m/s~2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杨小燕  盛利 《中国铁路》2021,(2):128-134
针对目前计划内接触网停电时电力机车进入无电单元(区)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停电作业区域数据对比库语音、屏幕鼠标点击坐标和高清成像分析进行“三元素二阶段”处理对比方法,以减少人员操作失误和损失。机车/车次信息及对应机车属性先由操作人员办理接发列预告(办理闭塞)的语音识别获取,再通过TDCS/CTC终端机非上位机获取并核对机车/车次信息及对应机车属性信息,第1阶段获取排列列车进路及调车进路口呼内容语音识别所关联的设备名称与无电单元(区)信息进行对比,此步可以预防错误操作;第2阶段可获取屏幕鼠标点击坐标对应的设备名称、并通过高清成像分析计算机联锁界面上已排列好的进路光带所包含的设备名称,进行对比后,报警提示改正错误操作即取消进路操作。通过以上方法能有效防止电力机车进入无电单元(区),可为铁路现场相关业务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基于边界瞬时涡量守候的拉格朗日方法(IVCBC),结合并列双圆柱的特点,建立了双圆柱绕流数值计算模型。对高雷诺数下Re=6×10~4,间隙率为T/D=1.1~7的并联圆柱双圆柱二维绕流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双圆柱间隙中点的速度区别宽窄尾流的新方法。分别讨论了流体力系数随间距增加的特点,脉动流体力的特点,尾流特征以及斯托哈尔数特征。研究发现:区别宽窄尾流的新方法是可靠的;在双圆柱尾流附近有五种尾流模型存在;同时发现了在宽窄尾流的频率,存在一个中间频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预测圆形隧道施工引起地表以下不同埋深地层沉降特征,首先,通过理论推导不同地层最大沉降位移与沉降槽宽度系数的函数关系;然后,建立包括试验台架、地层模型、圆形隧道开挖模型以及测量地层变形装置的平面应变模型试验系统。通过理论解析和模型试验可知:1)地表以下地层的最大沉降位移与沉降槽宽度系数成反比;2)不同深度地层的沉降位移随着地层埋深的增加而增大,且地表以下地层沉降槽曲线仍然符合正态分布;3)通过对模型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黏土地表以下不同深度地层沉降槽宽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从而为预测圆形隧道施工地表以下不同深度地层竖向位移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滑林  吴梵  王金  张二 《船舶工程》2015,37(5):15-18
针对环肋圆柱壳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包含肋骨侧向稳定性),引入新的灵敏度计算方法,开展了几何参数的灵敏度分析,获取了主要影响参数;给出了考虑肋骨侧向稳定性后的材料利用率计算公式后,在结构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的条件下,以重量最轻、材料利用率最高为优化目标建立了优化数学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结构在考虑肋骨侧向稳定性后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这种灵敏度计算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结构优化的方案具有显著的可行性、高效性。  相似文献   
17.
李朋  郭海燕  李效民  张永波 《船舶力学》2015,(10):1227-1234
文章进行了干涉对海洋立管涡激振动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分为立管前后排列和并肩排列两部分。立管间距为3~10倍直径,模型材料采用有机玻璃,长1.5 m,外径18 mm,壁厚2 mm,边界条件均为铰接,外流速分别从0.3~0.8 m/s,每级增加0.1 m/s。通过在立管表面粘贴应变计获得动态应变数据,分别从立管的横向动态响应、振幅、频率等方面对前后排列、并肩排列立管以及和单独立管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有外流通过时,立管会受到其他立管尾流的影响,漩涡脱落引起的振动由于间距及排列方式的不同而显著不同,使得立管的动力特性、动力响应以及漩涡的脱落形式同单个立管相比均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带结构的K波段圆波导 T E01模式的激励器。该激励器由四个微带贴片单元环形排列组成,通过设计合理的馈电网络实现TE01模式的辐射。运用 HFSS电磁仿真工具分析了该激励器在圆波导中对TE01模式电磁波的激励情况,并设计了一个微波传输损耗测量实验来验证T E01模式激励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Assuming linear theory, the two-dimensional problem of water wave scattering by a horizontal nearly circular cylinder submerged in infinitely deep water with an ice cover modeled as a thin-elastic plat...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a simplified analytical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crushing resistance of an oblique cylinder impacted by the stem of a striking ship. The collision angle of the vessel is arbitrary, i.e. oblique collisions are also considered in this article. The two extremities of the tube are assumed to be clamped. These developments are intended to be used for evaluating the crashworthiness of an offshore wind turbines jacket. To achieve this goal, closed-form expressions are first derived for the particular situations of a horizontal and a vertical cylinder by applying the upper-bound method. An interpolation formula is then proposed to get the resistance opposed by the tube for any inclination angle. In order to validate thes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s, some comparisons are made with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These latter are performed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s software LS-DYNA. In almost all cases, the analytical prediction of the resistance is found to be in quite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numerical ones. Finally, another comparison is made by simulating an OSV collision with a full jacket. In this case, the theoretical model is found to be insufficient for large impact energies and points out the need of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