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6篇
公路运输   46篇
综合类   72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60篇
综合运输   2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西安都市圈位于我国几何中心,是西部地区实力最强的都市圈之一,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态势开始显现,以国铁干线、城市轨道交通为主体的轨道交通体系加快形成,但是对标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目标要求,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水平尚有待提升。文章通过系统分析西安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和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需要,立足统筹推进国铁干线、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提出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和思路,以期为西安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2.
以上海都市圈区域交通发展模式研究为目标,基于空间网络分析技术分别建立上海都市圈轨道网与道路网的空间句法线段分析模型,并以整合度指标分别定量评价区域内轨道网和道路网各空间组团的可达性。结果表明,都市圈道路网的空间可达性明显优于轨道网,都市圈交通体系缺乏能够与区域发展格局相匹配的轨道网络。结合上海市都市圈发展背景及交通运输方式特征对比,得出结论:构建高密度、多层次的区域轨道交通网络,以轨道交通引导区域空间发展规划是上海都市圈区域交通发展的较优模式。  相似文献   
83.
84.
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管理者尝试从城市空间规划层面引导交通出行模式的转型,调节供需关系,缓解交通问题,而中心结构识别作为城市空间规划的重要步骤,在分析方法与数据应用等方面仍然受限。本文利用百度位置数据挖掘出的都市圈通勤数据,采用基于网格的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密度聚类算法,识别出我国35个主要都市圈的中心布局,并根据5种通勤模式的理论模型和相应的量化指标对都市圈中心结构进行判别,最后对主要中心结构下影响通勤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虽然不同都市圈的中心布局差异明显,但大部分都市圈表现为非均衡多中心结构。不同中心结构的 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单中心结构都市圈主要位于中西部城市,而约束扩散结构和均衡多中心结构都市圈大多是由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发展形成。城市规模与通勤时耗的相关性最为显著,职住平衡度对通勤时耗也有较大影响。上述研究结果为针对性地制定不同都市圈的资源配 置策略和通勤效率优化策略提供了有效支撑,对都市圈空间规划和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5.
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成为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对巴黎、柏林-勃兰登堡、东京、纽约等国际都市圈的轨道交通网络进行系统介绍,总结多层次轨道融合发展经验。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对我国都市圈轨道系统在线网层次、枢纽体系、运营组织、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86.
东京圈的铁路网由一种缺少竞争的地域分业体制组成。连接开发空间较大的郊区与市中心的近距离铁路,主要是由私营铁路公司来建设的。因此,私营铁路公司在建设铁路的同时,还通过推进地域的开发和促进人口增长的策略来提高人们乘坐铁路列车的机会,并且实行公共交通指向型开发来扩充铁路运输事业。  相似文献   
87.
为更好发挥超(特)大城市及其所在城市群、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对链接国际、服务国内的双循环支撑作用,2021年4月22日,由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组委会主办、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2021年第1次(总第26次)常规研讨会在上海市召开,会议主题为"双循环视野下的特大城市交通'十四五'发展思路".在双循环战略背景下,会议围绕"十四五"期间超(特)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所涉及的国际交通、城市群和都市圈交通、城市交通和城市更新、规划指标、碳达峰和碳中和、数字转型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8.
宗晶 《交通标准化》2011,(17):73-76
通过对巴黎、纽约、东京三个国际大都市圈的轨道交通系统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现代国际大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都市圈、特大城市、城市群中规划、建设及运营轨道交通系统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9.
都市圈已经逐渐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之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中起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顺风车数据,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围绕北京都市圈区域划分与层级 结构展开相关研究。首先,通过网格模型将研究区域网格化处理并作为基本处理单元,匹配获取 的顺风车数据与POI数据到网格中,利用基于网格的改进K-means++聚类算法,并结合使用手肘 法与轮廓系数法确定最佳聚类数量,对北京都市圈主要功能区进行划分。通过分析不同功能区 域内的居民通勤出行特征,提出通勤强度、通勤时间、功能区独立性、功能区可达性等区域通勤特 征评价指标,结合上述指标使用层次聚类方法对北京都市圈层级结构划分展开进一步研究。研 究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改进聚类方法能克服传统聚类算法随机选取聚类数目所带来的影响,有 效划分并得到19类北京都市圈主要功能区域,聚类效果更佳;聚类结果显示北京都市圈主要功能 区域与北京市现有行政区域划分存在差异性,在都市圈规划建设当中应当主动破除行政区域壁 垒,实施面向都市圈范围的整体规划;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居民通勤特征与地理区位特征,北京 都市圈还可进一步划分为核心层、近郊层、远郊层3个圈层;应当根据北京都市圈圈层特性与功能 区自身属性制定相应发展策略,通过规划建设市郊铁路或轨道交通改善不同圈层间的通勤现状, 提高北京都市圈整体通勤可达性。研究结果为制定相应规划与管理政策提供依据,有利于都市 圈功能与结构进一步完善,促进都市圈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