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25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预瞄跟随理论与人—车闭环系统大角度操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孔辉 《汽车工程》1992,14(1):1-11
  相似文献   
12.
轮胎原地转向离散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轮胎印记范围内的原地转向物理模型,对印记内的胎面进行了离散处理,分析了胎面单元的变形和滑移情况,通过胎体上下表面的力矩平衡,得到轮胎所受回正力矩,并对计算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给出不同工况下原地转向时轮胎所受回正力矩,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离散仿真模型能较好的反应轮胎的原地转向特性,能方便地分析轮胎结构参数及印迹内压力分布对原地转向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中国轿车产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1中国是一个潜力巨大发展最快的轿车市场 1998年世界汽车保有量近6亿辆,世界平均每7.8人一辆汽车.美国已接近每人一辆车.轿车占总保有量的71%.(世界平均每11人一辆轿车).我国1998年汽车保有量为1320万辆,(其中轿车约338万辆约占1/4),平均约每100人一辆汽车,人均汽车密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3,美国的约百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大侧偏角下侧偏松弛长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稳态指数统一模型和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基础上,研究了大侧偏角下动态过程中侧偏松弛长度的特性。侧偏松弛长度是由轮胎的侧向弹性决定的。在大侧偏角下,侧偏松弛长度不再是一个常数,而是随着侧向有效滑移率的改变而改变,而且它们之间呈现非线性特性。深入了解侧偏松弛长度的特性对研究轮胎动态特性和建立轮胎动态模型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考虑胎体复杂变形的轮胎非稳态侧偏特性理论模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郭孔辉  刘青 《汽车工程》1997,19(2):65-71
本文从肥体的一般变形模式出发,根据胎体的侧向弯曲变形及扭转变形计算出胎面的侧向瞬时变形,从而建立了小幅运动时轮胎非稳态侧偏特性理论模型。考虑胎体的复杂变形之后,模型能真实地反映轮台力学特性和物理实质。  相似文献   
16.
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是国际上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的新型实用汽车安全技术。介绍汽车区动防滑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控制方式,工作原理,典型结构和工作过程,并仿真分析它对改善汽车牵引性,操纵性和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动式悬架转向原理及操纵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郭孔辉  殷承良 《汽车工程》1997,19(6):322-324,341
本文简要介绍了随动式悬架结构。通过对其中的橡胶悬置块结构与功能分析,揭示了其中随动转向特性原理,并初步揭示这种特性对改善汽车操纵稳定性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此种悬架结构也有县于汽车平顺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三、“红旗”CA770型汽车角输入反应的模拟与试验验证在模拟“红旗”CA770型汽车的角阶跃输入反应时,前后轮有效偏离刚性的数据,是根据装标准轮胎(8.20—15)的CA700型汽车进行前后两点喷迹的圆周试验和不同轮胎匹配下用陀螺仪、五轮仪等测定不足转向特性的试验结果相结合而得到的。这样求得的前  相似文献   
19.
经典的开关型天棚控制和加速度阻尼控制各有其优缺点:天棚控制在低频区(车身振动偏频附近)控制效果较好,加速度阻尼控制则在高频区(车身振动偏频以上)控制效果较好。为能在全频域内有效地降低车辆振动加速度,以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加速度阻尼控制(结合了天棚控制和加速度阻尼控制的优势),并从相频的角度对上述控制方法进行理论分析,证明了提出算法的优越性。最后进行MATLAB/Simulink仿真和可控减振器的硬件在环试验,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表面粗糙度对冰路面上滑动轮胎摩擦牵引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彭旭东  谢友柏  宗长富  郭孔辉 《汽车工程》2000,22(4):240-242,255
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冰的摩擦熔化理论,考虑冰面和轮胎胎面的表面粗糙度,建立了摩擦界面冰完全熔化条件下轮胎的牵引力预测模型。给出了预测模型中接地胎面温度的选择原则。研究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预测不同条件下轮胎在冰路面上的摩擦牵引力,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随车辆行驶速度的提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