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3篇
  免费   172篇
公路运输   1234篇
综合类   794篇
水路运输   701篇
铁路运输   616篇
综合运输   7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期振动对土石坝地震变形影响显著。通过开展不同先期动应力作用下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先期振动对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动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期振动对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的弹性轴应变无明显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其塑性轴应变;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的残余变形在先期振动影响下显著减小,与未经受先期振动的试样相比,先期动应力为40%围压的试样,最大残余剪应变降低幅度和最大残余体应变降低幅度的平均值分别为48.1%和42.0%;先期动应力为80%围压的试样,最大残余剪应变降低幅度和最大残余体应变降低幅度的平均值分别为80.9%和71.6%。先期动应力幅值越大,再次经历动应力时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产生的残余变形越小,抵抗变形能力提高越明显。最大残余变形的降低幅度与固结比、围压及高聚物含量无关。随后修正了沈珠江动残余变形模型,修正后的残余变形模型可以反映高聚物对堆石料残余剪应变和残余体应变的影响。与未经受先期振动的试样相比,先期动应力为40%围压的高聚物胶凝堆石料(高聚物质量比Rp=2%)的改进残余变形模型参数c1c4分别降低了27.7%和61.2%;先期动应力为80%围压的高聚物胶凝堆石料(Rp=2%)的改进残余变形模型参数c1c4分别降低了68.8%和79.3%。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水下航行体垂直发射出筒后尾空泡内点火推进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其尾空泡演化的一般规律,并与相应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进而给出了燃气尾空泡周期性地膨胀、颈缩、阻滞、脱落的演化规律,以及与尾空泡内的压力振荡、喷管扩张段内激波前后移动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水下航行体尾空泡内点火与空中点火、水中直接点火形成的燃气射流存在明显差别,水下点火推进同时会形成对水下航行体额外的振动激励;尾空泡收缩阶段,亚音速射流在尾空泡颈缩处膨胀加速,使尾空泡持续颈缩进而形成对燃气的阻滞作用,是形成尾空泡近似周期性形态演化、空泡压力剧烈振荡的主因。  相似文献   
3.
软粘土在受到不同应力水平动荷载作用时动力特性差异较大,在低水平动应力作用下土体强度呈现循环弱化并趋于稳定状态,在高水平动应力作用下土体强度会发生循环破坏,高、低动应力水平的临界值称为临界动应力。目前研究大多针对低水平动应力作用下土体强度循环弱化问题。针对烟台港淤泥质粉质粘土开展了一系列动三轴试验,探究淤泥质粉质粘土的临界动应力变化特性及土体在高水平动应力下的强度变化规律,研究了不同围压、不同固结静偏应力和不同超固结比条件下软粘土的动力特性。通过对动强度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给出了土体临界动应力随固结围压的变化规律,得到了综合考虑循环次数、围压、静偏应力和超固结比的土体动强度模型。依据已有的低水平动应力下循环强度弱化模型和建立的高水平动应力下动强度模型,通过二次开发将其在ABAQUS软件中实现,建立了综合考虑不同动应力水平下土体强度循环弱化和循环破坏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并通过实例研究了土体强度循环破坏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云数据中心大多采用静态调度算法对虚拟化资源进行分配和调度,调度一旦完成,若无维护,资源分配状况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但随着资源池的持续使用,资源使用不均衡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动态资源调度(DRS,Dynamic Resource Scheduler)算法的负载均衡解决方案,使数据中心物理节点上的资源使用达到相对均衡。采用DRS算法对资源进行实时监控,根据监控结果筛选出与平均负载值偏差较大的物理主机,结合虚拟机已分配与实际使用的资源,计算出其最终得分,根据得分,选择合适的虚拟机进行动态资源均衡,使物理主机的负载值趋于平均负载值。实验结果表明,DRS算法在数据中心应用中具有有效性和稳定性,可以周期性地进行资源动态调度,实现数据中心的负载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5.
赵紫辰  钟亮  葛晨曦 《水运工程》2022,(11):145-151
阶梯形丁坝在航道整治中应用广泛,脉动流速的空间相关结构是紊流相干结构的重要组成,可有效反映阶梯形丁坝区的流场特性。基于阶梯形丁坝区明槽紊流PIV流场测试资料,分析阶梯形丁坝区脉动流速空间自相关结构与互相关结构的分布特性,研究脉动流速空间相关结构沿主流、水深及槽宽方向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纵向脉动流速自相关系数Cuu与垂向脉动流速自相关系数Cvv均为正值;自相关系数在0.3~0.9区间内的等值线,其分布范围随着水深增加而减小,随着与丁坝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近坝区纵、垂向脉动流速互相关系数Cuv与垂、纵向脉动流速互相关系数Cvu云图在丁坝下游约一级丁坝坝长范围内出现基本对称的正负分区现象;一级丁坝附近Cuv及Cvu云图中相关性较强的等值线分布范围在近坝区较大而水槽中心较小;水槽中心附近,脉动流速空间互相关系数绝对值较大的等值线基本分布在二级丁坝上方,Cuv为正,Cvu为负。  相似文献   
6.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广连高速公路花岗岩残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统计,并分析特性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粤北地区花岗岩残积土为具有显著地域差异性的结构性土,多为砾质黏性土;颗粒组成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分布特征,具有以稍密、硬塑、中等压缩性、较高抗剪强度为主的典型特点;物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力学指标与物理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可为粤北地区花岗岩分布区公路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阅章 《公路》2022,67(1):363-369
为研究超前小导管不同参数对其支护效果的影响,提高软岩隧道施工的安全性,以城开高速鸡鸣隧道K61+168~K61+209段为依托工程,重点研究了不同超前小导管管径、外插角、环向间距对隧道上方地表沉降、管身最大弯矩以及拱顶拱腰沉降影响的变化规律,并基于RODBC包和Pearson检验,利用R软件对各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管径增大时,地表沉降最大减幅4.4%,拱顶、拱腰沉降变化幅度分别为-4.09%、-2.5%,管身最大弯矩增幅133.3%;当外插角增大时,地表沉降最大减幅7.8%,拱顶、拱腰沉降变化幅度分别为-25.89%、-22.98%,管身最大弯矩增幅121.1%;当环向间距增大时,地表沉降最大增幅11.14%。通过相关性研究可知外插角对地表沉降影响最密切,环向间距的影响次之,管径的影响最小。因此,利用超前小导管对软岩隧道支护时,应综合考虑各个参数,找到最安全经济的支护参数,提高隧道施工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为对比分析不同铁轨控制测量方法间的差异,本文基于某高速铁路实体工程,分别采用了CPⅢ平面控制导线测量方法与CPⅢ平面控制GPS静态测量方法两种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两种测量方法数据校核可知,CPⅢ平面控制导线测量与CPⅢ平面控制GPS静态测量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十分吻合;基于两种测量方法数据对比可知,方案一中导线测量数据相较于GPS静态测量数据误差均在10mm以上,不建议采用;而方案二中导线测量数据相较于GPS静态测量数据误差均在5mm以内,可见同一测量方法,路线选取不同,其测量结果会因导线基线长度不足原因而产生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