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6篇
综合类   2篇
铁路运输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1.
飞行器磁流变自适应半主动冲击缓冲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传统飞行器着陆缓冲系统刚度和阻尼不可调节的问题,设计了磁流变变阻尼器件和磁流变弹性体变刚度单元并联的半主动控制缓冲器,建立了变刚度变阻尼控制模型,提出了基于能量守恒原理的磁流变自适应变刚度变阻尼控制策略.飞行器着陆过程缓冲控制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磁流变自适应变刚度变阻尼半主动控制技术后,飞行器受到的冲击能量在整个时间历程的分布更为合理,最大冲击载荷下降17%左右.  相似文献   
2.
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自适应模糊控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存在非线性及不确定性等因素而难以控制的问题,提出采用自适应模糊控制策略并进行了研究。在分析磁流变减振器输入输出特性的基础上,针对1/4车辆悬架模型设计了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以某微型车为试验用车,搭建了平顺性道路试验系统,进行了不同车速、不同控制策略(自适应模糊控制和天棚控制)下的随机路面试验,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吻合,说明将自适应模糊策略应用于半主动控制是可行的,能够抑制车身的垂直振动,提高乘坐的舒适性,且控制效果要优于天棚控制。  相似文献   
3.
将磁流变液减振器的非对称环形阻尼通道分解为有限平行板微通道,按照磁路原理,研究各微通道中的磁感应强度与微通道间隙的理论关系;按照流体力学平板流动模型,建立微通道中磁流变液的准稳态流动微分方程并将其简化,利用双黏本构关系来描述磁流变液的流变学特性;依据非牛顿流体力学,得出微通道中流动磁流变液不滑动边界条件和流动相容条件;通过求解准稳态流动微分方程得出磁流变液在微通道中的流动速度分布;利用有限微通道叠加方法,导出磁流变液减振器阻尼力近似算法。制作具有20%偏心率的磁流变液减振器进行示功测试,实验数据与分析所得阻尼力吻合较好。结果表明,相同励磁条件下环形阻尼通道偏心距使磁流变液减振器阻尼力调节范围减小。  相似文献   
4.
汽车磁流变液减振器阻尼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磁流变液在剪切流动中存在剪切稀化特性,根据流体力学N-S方程,建立了基于Her-schel-Bulkley模型的准稳态平板Poiseuille流动方程,得出了磁流变液在阻尼通道中流动的速度分布函数,分析了磁流变液的剪切稀化效应对阻尼通道磁流变液流动的影响,推导了汽车磁流变液减振器阻尼力计算表达式,对汽车磁流变液减振器产生的阻尼力进行理论预测研究。按照长安之星微型汽车技术要求,设计和制作了微型汽车磁流变液减振器,并对其进行了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析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汽车磁流变减振器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提出了用3个输入单元、1个输出单元和7个隐含单元的神经网络来摸拟汽车磁流变减振器的动力学特性,采用实验室测试得到的数据和基于高斯—牛顿法的改进算法对神经网络的连接权值进行优化。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比较表明:提出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磁流变减振器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汽车磁流变减振器设计中值得注意的若干技术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汽车磁流变减振器利用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可受外加磁场控制的特性,实现减振器的阻尼系数的可控,从而实现阻尼力的控制,基于磁流变换的磁流变减振器的特性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如磁流变液、工作模式、磁路结构、导磁材料、线圈和机械结构等。对磁流变液的性能、阻尼通道的设计、磁路中磁芯材料的选用以及磁流变减振器的体积补偿等在磁流变减振器设计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微型汽车悬架系统磁流变减振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磁流变液流变特性随外加磁场的变化而变化的智能特性.以磁流变液阻尼器件工作模式为基础,详细介绍了磁流变减振器的设计原理以及对实际磁流变减振器的实验.调节激励电流可调节磁流变减振器的阻尼力,而且磁流变减振器功耗和噪声小.为防止压缩时出现无阻尼空行产生冲击,在磁流变减振器中必须加入补偿措施.实验结果表明,磁流变减振器功耗低,噪音小.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振动隔离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发动机橡胶悬置、液压悬置、半主动悬置和主动悬置的工作原理,由于被动悬置不能满足运载器减振降噪的要求,半主动悬置和主动悬置已经成为发动机减振降噪发展方向;分析了悬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包括悬置的动力学模型和控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介绍了发动机振动隔离控制中几种主要的控制方法,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控制和最优控制等。最后提出了发动机振动隔离控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9.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发动机振动模糊PID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发动机激振力及动力学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模糊PID控制方法,设计出了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发动机振动控制的半主动模糊PID控制器,并运用MATLAB/Simulink对隔振控制系统进行了对比仿真.仿真结果显示,与橡胶隔振垫和PID控制相比,采用模糊PID控制的磁流变阻尼器的发动机有更明显的隔振效果,表明了磁流变阻尼器在汽车发动机上运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实验得出磁流变液流变学参数,建立磁流变液剪切应力的误差函数,利用多参数优化理论和数据拟合方法对Eyring本构模型的参数进行辨识;针对传统环形阻尼通道磁流变液减振器磁场利用率不高、能耗较大的问题,结合轨道车辆抗蛇行减振器的技术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多级径向流动模式的磁流变液减振器,根据流体力学建立磁流变液准静态径向流动的控制微分方程,利用艾林(Eyring)本构模型推导出径向速度随通道半径的理论分布和径向压力随通道半径理论分布,得出减振器阻尼力的计算方法。为验证理论分析的合理性,按照轨道车辆抗蛇行减振器的技术条件,设计制作了基于多级径向流动模式的磁流变液减振器,并利用J95-I型油压减振器试验台对磁流变液减振器进行示功特性测试,比较理论阻尼力与实验阻尼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实验表明:实验阻尼力与理论阻尼力能够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