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5篇
综合类   2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交通、绿色循环低碳交通等相关理论及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特点,提出了建立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分类方法;结合江西省交通运输发展实际和特色,构建了由六大类共36个指标构成的江西省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以节能减排为主线,以乘客利益最大化、公交企业成本最小化、人均碳排放量最小化为目标,以客流量、道路交通条件等为约束条件建立多目标模型,对公交客车运力匹配进行多目标决策研究,在保证公交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提高车辆利用合理性,降低城市公共交通资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同时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保证乘客利益,增强公交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为寻求一种科学、合理且量化的交通运输枢纽无缝衔接综合评价方法,通过AHP构建了交通运输枢纽无缝衔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云模型标度判断矩阵的AHP确定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线性加权评价方法对运输枢纽的无缝衔接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以国内典型城市交通运输枢纽衔接现状进行了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4.
运输枢纽无缝衔接评价有利于加强枢纽衔接系统内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提高衔接效率,促进城市一体化交通的发展。在分析评价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一套无缝衔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通过构建ISM模型对初选指标进行筛选,最终建立基于运能和效率并体现运输枢纽无缝衔接“安全、低碳、经济、畅通”4大目标和枢纽衔接5大能力(集散能力、协同能力、服务能力、组织能力、发展能力)的无缝衔接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该体系从2个方面(运能和效率)、3个层次(基础层次、核心层次、拓展层次)、3个维度(目标维、方式维、功能维)、目标划归(安全、低碳、经济、畅通)进行全面解析。  相似文献   
5.
阐述公路隧道机电系统的组成,对目前公路隧道机电设备运营阶段故障响应的理论研究、技术应用及有关的规范进行总结归纳。指出我国目前公路隧道机电设备故障响应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确定故障等级.并提出机电设备故障响应的流程和一体化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章综合运用可持续发展交通、低碳交通及绿色循环交通等相关理论,结合绿色交通运输发展特征、内涵与影响因子,基于"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框架,构建了绿色交通运输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AHP法和综合评价法对江西省绿色交通运输发展评价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在经历了"十二五"时期五年的发展历程后,交通运输发展的压力指数和状态指数均处于理想状态,响应指数从"十一五"期末的起步阶段发展到"十二五"期末的良好阶段,综合指数结果为良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无缝衔接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云模型标度判断矩阵的改进AHP确定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无缝衔接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重庆市轨道四公里换成枢纽进行了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8.
原始邓肯—张模型基于Mohr-Coulomb强度准则和双曲线体变公式,不能考虑土体的中间主应力效应、剪胀性和受扰敏感性,影响了其适用范围和预测精度.现有对邓肯—张模型的改进仅针对某一方面,赵春风的修正邓肯—张模型考虑了中间主应力效应和剪胀性,但没有考虑砂土的受扰敏感性;徐日庆的砂土修正邓肯—张模型考虑了受扰敏感性,但没有考虑中间主应力效应和剪胀性.本文结合赵春风模型和徐日庆模型的优点,建立了考虑中间主应力、剪胀性和受扰敏感性等共同影响的砂土新邓肯—张模型,并探讨了该新模型的适用性,对实际岩土工程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阐述公路隧道机电系统的组成,对目前公路隧道机电设备运营阶段故障响应的理论研究、技术应用及有关的规范进行总结归纳,指出我国目前公路隧道机电设备故障响应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确定故障等级,并提出机电设备故障响应的流程和一体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岩质边坡的地震崩塌机理,对汶川地震广岳铁路沿线岩质边坡进行震害调查,发现与拟静力分析的滑移假设不同,地震作用下块体崩塌具有抛射特征。通过对楔形块体岩质边坡模型进行有限差分动力数值计算,发现水平地震动作用下块体顶部会产生0.9倍水平向峰值加速度的垂直向峰值加速度,块体内部的水平向峰值加速度约为相同高度完好岩体水平向峰值加速度的2倍;块体在强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是斜向下抛射运动而非平抛运动,初始速度矢量与水平面的夹角约为41.6°。研究初步揭示了岩质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崩塌机理,为深入揭示块体的地震动响应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