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7篇
综合类   2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城域间交通一卡通清结算业务现状与需求,介绍了跨城域清结算的预警处理机制和建设清算监控体系的必要性,从业务可行性角度提出一种风险监控指标,并从清结算平台的可扩展性出发探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8月28日,建设扩能迁建主体搬迁工程正式启动,标志着历时5年的建设巴南花溪工业园区迁建工程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3.
4.
跨入新的世纪,重庆重汽实现了“把握‘四新,机遇,实现开局良好”的年度方针目标。如今又迎来了新的机遇,上规模、上万辆,做大做强企业已成为我们新的奋斗目标。生产上规模,装备是保障。大生产格局下如何抓好装备工作,提高装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是保障大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本文就如何抓好装备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隧道锚承载力估值时未考虑锚-岩联合承载,安全性评估中忽略传力构件可靠性的问题,基于楔形效应和隧道锚承载的阶段性特征,推导隧道锚的极限承载力估值公式。综合考虑锚碇系统中传力构件的承载能力和隧道锚的抗拔力,反推得到系统所能承受的拉拔荷载上限值,进而对整个隧道锚系统中各部分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且以伍家岗大桥北岸隧道锚工程为依托验证方法的合理性。分析发现:伍家岗大桥隧道锚考虑楔形效应的极限承载力为3 080 MN,是规范计算方法的7倍;传力构件的安全性限制了系统所能承受的拉拔荷载上限值,最大拉拔荷载为486 MN;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揭露的隧道锚初始抗力为9倍设计缆力,极限承载力为13倍设计缆力,建议公式所对应的结果分别为7倍和14倍。结果表明:隧道锚的楔形效应极大地提高了锚-岩联合体的极限承载力;锚碇系统的安全性应由锚-岩联合承载性能和传力构件可靠性两方面综合确定,承载能力低者为系统承载能力的控制性因素;只有从综合角度对锚碇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才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建议的承载力估值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7.
成都市轨道交通发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琴  申宁  陈立 《西部交通科技》2012,(1):76-78,83
文章基于成都市道路交通建设与发展现状,分析了成都市发展轨道交通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阐述了成都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并探讨了成都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介绍地铁杂散电流的腐蚀原理和危害的同时,阐述地铁排流网系统的构造和作用等。以此构建新的杂散电流电阻分布模型,并在此新模型上,从排流网结构钢筋的纵向电阻分析,讨论如何优化杂散电流钢筋网,以达到杂散电流防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围绕浅埋大断面公路隧道渐近破坏过程与机制,以大永高速公路甸头隧道下穿大西二级公路工程为背景,开展了室内相似模型试验与现场监测分析。针对不同围岩级别条件(Ⅳ3,Ⅴ1和Ⅴ2),分析了隧道毛洞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和位移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变形差率的隧道施工安全控制指标,隧道施工现场监测验证了该指标的科学性,保障了隧道施工安全。研究结果表明:①隧道的破坏首先发生在拱顶位置,随着隧道的不同分部的开挖,破坏区向拱肩和地表扩展;围岩级别为Ⅳ3时,隧道开挖后围岩形成一定厚度的塌落拱,塌落拱高度约为0.67MM为隧道最大跨度);围岩级别为Ⅴ1和Ⅴ2时,隧道开挖将引起围岩坍塌,形成塌方等较严重事故。②隧道开挖过程中,在开挖卸荷作用下,隧道产生不同程度的收敛与沉降,Ⅳ3比Ⅴ1,Ⅴ1比Ⅴ2,Ⅳ3比Ⅴ2最大地表变形分别减少了63.0%、20.0%和70.4%;隧道开挖应力变化方面,Ⅴ1比Ⅳ3,Ⅴ2比Ⅴ1,Ⅴ2比Ⅳ3最大应力变化量分别减少了43.5%、23.0%和56.5%,且Ⅳ3,Ⅴ1和Ⅴ2围岩级别下隧道开挖过程应力和变形影响范围逐个增大。③采用模型试验手段,通过计算典型测点沉降差与测点距离的比值——变形差率,分别探讨Ⅴ2,Ⅴ1和Ⅳ3围岩级别的浅埋隧道施工安全控制标准。隧道施工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对于Ⅴ1级围岩浅埋隧道,当隧道地表横向和纵向变形差率均小于10 mm·m-1,可防止公路地表裂缝的产生。研究成果对于浅埋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与安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琴 《川汽科技》1997,(1):20-22
铸二车间X-3ZZ318线多触头中高压自动造型线由分离元件控制改为PC机控制后,故障率降低,维修方便,提高了生产线,为PC机在其它设备上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