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2篇
水路运输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内皮细胞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内皮素受体A(ETRA)的表达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之间的关系。方法日本大耳白家兔60只,随机分为SAH模型组25只,盐水组25只,穿刺组5只,正常组5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SAH模型,灌注处死后取基底动脉制成切片。进行CGRP及ETRA的免疫组化和HE染色,观察CGRP与ETRA的免疫表达和病理结构变化,并用图像分析方法测量血管周长,使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基底动脉周长在SAH后均发生明显缩窄,其中在5d时缩小最强烈。CGRP与ETRA免疫阳性标记颗粒在SAH组的基底动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动态变化规律为CGRP的表达在1h时最明显,在3、5d依次表达减少,5d达到最低点,7d后开始逐渐升高,10d时表达相对比较明显,但未能达到正常水平,CGRP在穿刺组、正常对照组和盐水组也有散在不规则表达。在正常组、穿刺组和盐水组的基底动脉内ETRA有表达;SAH组基底动脉内ETRA在3d组和5d组表现为高表达,以3d组为强,而其中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最强烈,平滑肌也有表达,10d组的表达仍然较强。结论在SAH后脑血管内皮细胞CGRP和ETRA的表达呈现明显的动态改变,但二者的变化趋势并不同步;CGRP和ETRA在DCV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胃愈疡颗粒(JWYY)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胃黏膜乳癌相关肽(PS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表达的变化,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8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给予健胃愈疡颗粒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西药三联药物治疗。应用胃镜下活检胃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和Warthin-Starry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应用Western blot检测PS2、PAF表达变化。应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段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第4周复查胃镜。结果治疗组凋亡指数明显比对照组减少(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JWYY颗粒可上调PS2并下调PAF的表达,而对照组对胃黏膜PS2和PAF的表达影响不大。结论健胃愈疡颗粒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可能与杀灭Hp、上调PS2和下调PAF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β-分泌酶底物肽(BACEsp)对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携带BACEsp基因的重组病毒pLXSN-BACEsp(pBV),作用经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转染SK-N-SH细胞建立的AD细胞模型.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BACEsp作用前、后细胞内APP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pBV预处理组细胞的活性、胞内APP的表达量显著高于AD模型组和pBV后处理组.结论 BACEsp对由APP所造成的AD细胞模型的神经毒性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骨骼肌细胞凋亡情况,探讨内皮素A(ETA)受体拮抗剂BQ123对其的保护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肢体缺血再灌注组和选择性ETA受体阻断剂BQ123处理组,缺血4 h再灌注4 h后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血栓素B2(TXB2)、前列环素(6-Keto-PGF1α)的含量以及NO/ET-1比值、TXB2/6-Keto-PGF1α比值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腓肠肌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蛋白表达情况,利用原位脱氧核糖核甘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腓肠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再灌注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浆NO、ET-1、TXB2、6-Keto-PGF1α含量均增加,但TXB2/6-Keto-PGF1α比值增大,NO/ET-1比值减小,凋亡指数(AI)明显增高,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较对照组增强,但Bcl-2/Bax比值减小;与再灌注组比较,BQ123处理组血浆NO、6-Keto-PGF1α含量升高,ET-1、TXB2下降,NO/ET-1比值升高,TXB2/6-Keto-PGF1α比值下降;腓肠肌组织Bcl-2/Bax比值升高,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减弱,AI下降。结论 ETA受体拮抗剂BQ123可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骨骼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远洋航行人员在特定环境中的一些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化。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初次出海人员远航前及远航87h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Ⅱ)、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血压、心率的改变。结果 远航中血浆AⅡ、ET、CGRP均明显高于远航前(P〈0.01);收缩压及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而舒张压上升明显(P〈0.001),但仍在正常范围。结论 远航时体内缩血管物质AⅡ、ET和舒血管CGRP可能参与了远航人员体内的应激发生机制;而需要引起我们临床医生关注的是对有高血压病及年龄较大的人群在远航时发生的血压改变。  相似文献   
6.
用神经组化和免疫组化方法,系统地观察了32例新儿气管、支气管的神经分布,并探讨其特点。实验显示:气管、支气管受胆碱能(Cholinergic)肾上腺素能(Adrenergic)和血管活性肠肽能(VIP-ergic)神经支配。前两种神经分布气管直至终末细支气管;VIP-ergic神经见于气管、支气管平滑肌和腺体、且比Adrenergic神经纤维丰富。Cholinergic、Adrenergic、VIP-ergic神经末梢均支配到气管、支气管的血管壁外膜或外、中膜交界处,在所有材料,Cholinergic神经节得到证实,但未见Adrenergic、VIP-ergic神经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替加色罗对结肠炎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调节内脏敏感性的作用途径。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经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诱导结肠炎后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和4个对照组:其中3个结-直肠扩张(CRD)实验组(n=6)及3个CRD对照组(n=4)分别给大鼠替加色罗和生理盐水灌胃,在灌胃3、7、14 d后记录腹壁肌电活动;1个免疫组化(IH)实验组(n=6)及其对照组(n=6)分别在替加色罗和生理盐水灌胃7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结肠内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结果替加色罗灌胃3 d后,在1.2、1.6mL扩张容量下,大鼠腹肌收缩次数(6.00±1.10,3.17±0.98)较对照组明显减少(9.50±2.52,13.0±2.31,P<0.05)。替加色罗连续灌胃7 d和14 d后,在0.4、0.8、1.2、1.6 mL扩张容量下,大鼠腹肌收缩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替加色罗灌胃7 d后,结肠内SP染色评分下降,而CGRP染色强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替加色罗可以明显降低结肠炎大鼠对结肠球囊扩张刺激的敏感性,其降低内脏敏感性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胃肠道内脏感觉传入神经表达SP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活体实验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IP)对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大鼠侧脑室内注射VIP后,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MCAO)法诱导建立暂时性局部脑缺血模型。通过神经学的评价对MCAO大鼠进行判定和筛选;TTC染色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双抗夹心ELISA检测血清S100β的含量。结果MCAO后2 h大鼠呈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症状。评定为1-2级的仅有2例出现明显脑梗死区,3级的为全部。VIP注射后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较对照组减少约25%(P<0.05);血清S100β浓度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以神经学评分3级作为MCAO模型成功的判定标准是较为可靠的。VIP脑内注射可明显减小脑缺血后梗死体积,具有神经保护作用。VIP可以降低S100β的含量,这可能涉及到VIP的另一神经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β淀粉样肽1~4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备稳定分泌β -淀粉样肽 1~ 4 2 (Aβ1-42 )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产生高效价抗体。方法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 ,将Aβ1-42 基因融合于乙肝核心抗原 (HBcAg)的主要免疫优势区 (MIR) ,制备Aβ和HBcAg的融合蛋白 ,免疫BALB/c小鼠 ,取脾细胞与SP2 / 0细胞融合 ,筛选能稳定分泌Aβ1-42 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结果 得到两株能稳定分泌Aβ1-42 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Aβ1-42 单克隆抗体的Ig亚类为IgG3 。结论 制备得到的Aβ1-42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 ,效价高  相似文献   
10.
结节性痒疹皮损中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P物质 (SP)在结节性痒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 ,检测 30例结节性痒疹患者的皮损、非皮损区以及 15例正常人皮肤中CGRP和SP的分布和表达。结果 CGRP和SP在结节性痒疹皮损全层皮肤中均有表达 ,呈环胞膜着色 ;在正常表皮和非皮损区中有轻度表达 ;在结节性痒疹皮损区CGRP和SP表达 ,与正常对照及未受累皮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神经多肽与结节性痒疹的发病有关 ,其可能通过免疫介导促进疾病的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