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水路运输   79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船舶舵鳍联合减摇模糊变结构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船舶运动的非线性模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假设,得到了船舶舵鳍联合减摇控制系统的状态方程,把非线性船舶舵鳍联合控制模型转化为可控正则型;将船舶运动模型看作是由横摇、艏摇、横荡3个子系统构成的大系统,进行了舵鳍联合控制,设计了舵鳍联合控制器和分散非线性变结构控制器,为了改善控制的品质,又进一步提出了模糊趋近律变结构控制的方法,最后针对减摇控制器进行了MATLAB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舵鳍联合控制器能够很好的抑制船舶的横摇和艏摇,并能尽可能的减小横荡。  相似文献   
2.
舰船综合电力推进监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分析了舰船电力推进系统的发展历史及其特点。提出了舰船综合电力推进监控系统的二层网络体系结构。对主要子系统的功能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系统的关键技术。指出由于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在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以及灵活性等方面具有诸多明显的优势,它已成为21世纪舰船动力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依据船舶耐波性理论计算结果,运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估理论对大风浪中船舶耐波性进行了综合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船舶在波浪中以某一航速航行时的优选航向,并通过实例应用与分析表明,使用该方法能为船舶安全航行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
电子航标服务信息系统(E-ANSI)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信息技术在航标系统的应用,促使航标系统向信息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实现航标信息的实时监控与发布,为航海安全提供可靠保障。根据国际航标协会(IALA)提出的电子航标服务信息系统(E-ANSI),研究航标遥测遥控技术、基于Internet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助航信息实时发布技术,实现符合国际航道组织(IHO)S-57、S-52标准电子海图的航标信息显示与管理,及AIS信息显示的一体化航标助航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5.
美海军协同作战系统的组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作战系统是美国海军实现网络中心作战思想的关键环节,该系统的投入使用将有效提高航母战斗群的对空防御作战能力。本文对该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发展趋势进行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德”级导弹驱逐舰是美国建造的多用途导驱逐舰,具有较强的立体作战能力。本文对“基德”级驱逐舰的特点及其作战能力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该级驱逐舰在近海反潜、抗饱和攻击,以及抗鱼雷攻击方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蒲龙云 《中国航海》2006,(2):103-105
根据目前船舶岸电箱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岸电相序手、自动整定及缺相保护电路。该电路从三相不对称电路的特性开始分析,对信号的采集、处理及控制进行了讨论,设计出具体的手、自动转换控制电路图,并对电路的工作原理作了较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根据船用自动天线匹配调节器的功能要求,提出了国产化自动天线匹配调节器硬件设计方案。采用了测载波半周期计数值、求4次平均值计算误差累加和、快速的匹配算法、合理设定分频系数和存储容量等方法,解决了提高测频精确性、Π型电容电感匹配网络的自动调整算法、提高自动调整速度、网络参数存储等关键技术。该技术已被运用到国产自动天线匹配调节器产品中,其实际匹配效果、调整时间等性能指标均不低于同类进口机型。  相似文献   
9.
船舶气幕减阻技术现状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船舶减阻技术一直备受关注,气幕减阻技术是其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综述了国内外气幕减阻技术现有研究的主要实验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对军用舰船存在的次生暴露、尾流加重等严重问题。为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研制特种自消隐气幕的新思想,并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思路和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0.
探讨双燃循环大型海运低速柴油机其重要参数的名义压缩比与有效压缩比[1]、理想绝热压缩压力与实际压缩压力[2]的差异,利用精确量测间隙容积(Clearance volume),探讨理想与实际的压缩压力比较差异,利用此一正确的机器设计参数,探讨如何加强维持最大有效压缩比以达设计最高压缩压力,提高低速柴油机正常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