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43篇
  免费   319篇
公路运输   12976篇
综合类   10611篇
水路运输   1672篇
铁路运输   1542篇
综合运输   861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301篇
  2019年   295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270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586篇
  2014年   1488篇
  2013年   1201篇
  2012年   1233篇
  2011年   1604篇
  2010年   1656篇
  2009年   2085篇
  2008年   1854篇
  2007年   1526篇
  2006年   1356篇
  2005年   1453篇
  2004年   1328篇
  2003年   1394篇
  2002年   1068篇
  2001年   839篇
  2000年   755篇
  1999年   500篇
  1998年   437篇
  1997年   403篇
  1996年   446篇
  1995年   432篇
  1994年   338篇
  1993年   303篇
  1992年   345篇
  1991年   335篇
  1990年   240篇
  1989年   24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65年   5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指导桥梁墩柱加固设计,研究不同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加固措施对钢筋混凝土(RC)墩柱轴压性能的影响,以加固方式(全高加固、非全高加固)、加固层材料(素UHPC、UHPC+钢筋网、UHPC+内FRP网格、UHPC+外FRP布)为参数,设计15根矩形RC墩柱试件(1个未加固试件、7个全高加固试件和7个非全高加固试件)进行轴压试验,分析其破坏模式和损伤机理,以及RC试件在轴压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刚度及延性等。结果表明:与未加固试件相比,全高加固试件、非全高加固试件的极限承载力提高率分别为142%~183%、28%~57%,但全高加固试件表现为脆性破坏,而非全高加固试件表现为延性破坏,宜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采用合理的加固方式;采用不同加固层材料的加固效果为素UHPC、UHPC+内FRP网格、UHPC+外FRP布、UHPC+钢筋网依次递增,宜采用UHPC+钢筋网作为加固层材料。  相似文献   
2.
3.
赵炜 《北方交通》2020,(6):52-54
对灌注式半柔性路面材料当中所用的普通水泥砂浆进行性能优化,在普通水泥砂浆中添加乳化沥青、橡胶粉等作为改性材料,最终制备形成CA砂浆。以流动度、泌水率、抗折抗压强度、体积收缩率作为主要控制指标,通过一系列配合比优化试验制备出性能最佳的CA砂浆。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聚氨酯预聚体对水性环氧树脂相关性能的改善效果,优选NCO-含量分别为2.0%、4.0%和5.0%的丙烷型端羟基聚醚型聚氨酯(TDI-PPG)对E-51和E-44型环氧树脂进行复合改性,制备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系统研究了两种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工作性能,为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在道路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根据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强度形成时间,建议采用15 d强度和伸长率对其性能进行评价;NCO-含量越高,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工作性能越好;聚氨酯掺量过高,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拉拔强度均会下降,建议聚氨酯掺量不超过20%。  相似文献   
5.
6.
7.
8.
为大规模利用拜耳法赤泥,将其作为砂石应用到公路基层,研究其掺量对水泥稳定碎石赤泥基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含水量随着赤泥掺量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干密度随着赤泥掺量的增大而降低,7 d和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赤泥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综合考虑后选定配比:水泥∶碎石∶赤泥为5∶60∶35。1 km的水泥稳定碎石赤泥基层比相同水泥掺量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节省造价839 544.5元。因此,赤泥可作为砂石在公路基层中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感应充电技术(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为主要特征的充电路面(Electrified Road,e-Road)近年来发展迅速,其可为行进中的电动汽车进行动态无线充电,有效解决电动汽车充电时间过长、续航里程不足等问题,是支撑未来公路交通电气化发展的重要储备技术。详细介绍了IPT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并总结了已有e-Road试验段的充电性能参数和技术就绪度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基础设施角度剖析了e-Road目前存在的主要工程问题及相关研究进展,内容包括:①深入分析了IPT系统工作时因高频磁场通过介电性路面材料所引起的电磁损耗对IPT系统充电效率的影响,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②针对充电模块与普通沥青路面存在的力学兼容性问题,从结构受力原理、材料损伤特性等方面总结了e-Road复合结构产生力学损伤加剧效应的原因,并提出了耐久性优化措施;③针对e-Road环境可持续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评估并对比了e-Road与传统道路的全生命周期环境效益,指出了e-Road环境性能研究对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估算的重要性。此外,还从政策支持、安全性、价格因素等角度对e-Road进行了综合可行性评估,并对充电路面基础设施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智能化展望,提出了e-Road与其他新型智能道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寒冷地区路面积雪结冰为公路安全运营构成极大威胁。研究以最佳方式快速、高效、无污染的方式清除路面冰雪,在沥青混合料中以一定比例掺入石墨、钢纤维及碳纤维等导电材料,通过室内对比试验确定各材料的最佳掺入量,实现提升沥青混合料导电性能,通过导电路面升温清除路表冰雪,在我国北方公路绿色环保清冰除雪、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方面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