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对城市主干道进行"绿波"信号配时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车辆停留及等待时间,提高道路设施的综合效益。在交通调查的基础上,对金华市八一南街与李渔路、宾虹路相交的十字交叉口主干道方向进行线控配时方案设计,并利用VISSIM交通模拟软件对线控配时方案进行仿真验证,结果显示通过线控方案设计可以使车辆在交叉口平均延误时间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针对乐山市绿心路部分路段交通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完成交通调查的基础上分别使用图解法和Synchro并结合渠化措施对其进行信号线控方案的优化设计,然后使用VISSIM分别对现状配时方案和两种线控方案进行仿真评价。结果表明两种线控方案控制下主干道的延误、停车次数等参数均小于原配时方案,且在相同时间内均能通过更多的车辆数。进一步比较两种线控方案得知,基于Synchro的线控方案能使线控系统整体的延误等参数更小,而基于图解法的线控方案能让干道通过的车辆数更多,证明两种线控方案具有各自的优势,从而为不同的控制需求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交叉口信号控制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现有的交通设施条件下,充分挖掘交通控制系统的功能,通过协调城市主干路各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可以有效改善城市主干路的通畅性,缓解城市交通紧张问题。本文概括城市主干路协调控制的基本原理、措施,以广东省河源市主干路为例,运用干线协调控制理论,建立线控系统,通过SYNCHRO软件对系统进行优化,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线控实施前后道路的运行状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采用线控优化后,该干线高峰时段的车辆延误和平均行程速度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学府大道上六个交叉口交通状况的大量调研,提出该路段各交叉口信号控制现状的不合理。首先利用韦伯斯特配时模型优化各交叉口单点控制,然后引用数解法,针对学府大道上的研究交叉口群进行信号协调线控设计。最后,利用VISSIM交通模拟软件对线控配时方案进行仿真验证,通过比较道路通行能力和延误时间的变化,证明通过该双向绿波控制可有效地改善干道交通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5.
信号交叉口是城市路网的节点和交通关键,它的配时方法对缓解交通拥挤起到决定作用。首先介绍国内外信号配时模型,在对哈尔滨实际交叉El交通调查的基础上,运用4种模型进行配时方案设计,应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得出美国HCM配时方法是最优配时模型。  相似文献   

6.
行人过街信号与交叉口信号的协调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现行理想干道典型路段行人交通和机动车交通运行状况分析,在现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适合中国交通现况的定时式线控系统理论,对交叉口和人行横道进行信号配时优化.应用结果表明对路段和主线机动车流进行协调控制设计,可以有效减少过街行人对主线车流的干扰,在满足行人过街要求的同时获得较好的主线绿波带宽.  相似文献   

7.
城市交通线控多时段配时方案过渡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突出,信号配时方案的频繁过渡以及交通信号优先技术的推广应用,科学合理地实现信号配时方案的过渡,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针对TSIS交通仿真软件提供的3种过渡算法,以3个交叉口多时段线控系统为例,以控制延误作为评价指标,对早高峰前后2种过渡场景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算法1路网和干道控制效果优于算法2和算法3,而后两者有利于减少支路车辆控制延误.  相似文献   

8.
两个路口交通信号双向联动是指两路口交通信号灯用一个信号机或两个信号机联机,按照交通信号线控原理,采用定时配时方案,保证主交通流只遇一次红灯即可通过两个路口。两个路口或多个路口采用信号双向联动,虽远不能达到线控效果,但可以减少停车延误,缓解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中小城市城区的主要交通特征.针对该交通特征提出了.在中小城市应用干道协调控制系统改善交通的方案.对采取干道线控系统前后的交通运行效果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证明了采用干道线控系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道路交通功能提升,能缓解区域内交通结构供需矛盾,并可改善局部交通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1):132-134
提供了一种基于信号配时优化软件Synchro进行多交叉口协调控制的方法,阐述了Synchro进行信号周期时长优化的基本原理以及绿波交通的主要控制因素。以宁波通途路部分路段(徐戎路~沧海路)为例,详细介绍了利用Synchro进行干道多交叉路口信号配时的协调控制的具体方法,得到优化配时方案及沿线绿波时距图。随后利用Sim Traffic进行交通仿真模拟,结果显示各交叉口延误率、路段平均车速、车辆排队现象已得到显著改善,部分车流可以实现绿波交通。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云龙山隧道入口呈现的交通路段瓶颈问题,治愈交通"血栓",以多源检测技术获取的数据为支撑,通过对多源数据的分析,依托实际路口场景,提出"感应+协调+瓶颈"的综合交通信号控制策略.该策略对隧道东西交叉口的信号配时方案进行调整,将富余配时转移至主路,给予主路车流前补偿效益,使其提前启动消散排队车辆,有效地解决了隧道东西...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更好的单点固定信号配时方案,以交叉口通行能力最大和车辆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以相位有效绿灯时间受限为约束条件,提出一种信号配时优化模型.使用大连市交通调查数据得到韦伯斯特配时方案和2种优化配时方案,采用交叉口通行能力、车均延误和饱和度评价了各种配时方案.利用VISSIM软件进行了交通模拟试验,采用累计通过车辆数、车均延误和平均排队长度对各种方案进行了交叉口评价.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配时优化模型优于韦伯斯特配时模型,而且其评价结果更能反映交叉口的实际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线控系统上的四个交叉口交通量数据和信号配时数据进行调查,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该线控系统进行仿真,对其中一个路段上的一个断面车辆到达情况进行分析,首先改变路段的长度,对比路段长度变化前后的车队离散数据,得到车队离散特性与路段长度之间的关系;其次改变路段上车流的分布函数,对比车流分布变化前后的车队离散数据,得到车流分布与车队离散特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车队离散特性进行分析以及研究,为城市道路网交通流优化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智能交通的实现中,对道路的实时图像监控是信号灯配时的重要依据。根据现有的多种图像边缘检测算法,针对各自的优缺点,阐述一种改进后的新算法,并对每种算法进行图像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实时检测画面中排队车辆的边缘检测质量,并能得到更加清晰的排队车辆整体外边缘,有利于进行等待车辆长度的准确计算,为智能交通系统下更合理的配置交通红绿灯配时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型混合交通环境下的交叉口交通控制可通过信号灯控制与自动驾驶车辆的轨迹控制协同实现,能够极大地优化道路通行资源利用效率。已有研究中,信号配时与车辆轨迹集中优化的控制策略难以应用于车辆自组织控制的现实场景,且往往计算复杂度较高。本文提出一种无中心框架下基于逻辑的交叉口信号与车辆轨迹协同控制方法。基于协同理论中的快慢变量主动伺服控制原理,设计一种交叉口信号配时慢变量与车辆轨迹策略快变量协同框架,并分别提出基于逻辑的信号配时优化和网联自动驾驶车辆轨迹协同控制方法。协同控制方法可以在车辆自主控制的条件下,一方面,实现交叉口信号配时动态适应交通需求;另一方面,实现网联自动驾驶车辆主动优化驾驶速度,高效通过交叉口。而且网联自动驾驶车辆在进口道可引导混合车队高效通过交叉口,降低绿灯启动损失,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仿真实验表明,本文的协同控制方法相较于传统控制方法可显著降低交叉口车辆平均延误,同时,基于逻辑的决策模型可实现快速求解。通过对网联自动驾驶车辆控制策略关键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进一步讨论新型混合交通流交叉口通行公平性,并比较在不同网联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下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信号周期作为交通信号控制的首要参数,在信号配时中起着关键作用,但目前大多数信号配时方法都将重点放在绿信比和相位差的优化,在计算周期时主要仍沿用经典的韦伯斯特(Webster)配时法。因此,对交通干线多路口协调控制中的信号灯配时参数公共周期进行研究。 首先考虑相邻交叉口间距对信号周期的影响,再通过拟合信号周期与车辆延误、通行能力的关系,确定公共周期的可调整范围;同时建立公共周期关于车辆延误、通行能力的双目标模型,在约束条件下利用遗传算法在MATLAB中对其进行求解;最后在微观交通仿真平台VISSIM中搭建以四个交叉口组成的干线系统,对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实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公共周期优化方法相比改进的F-B法,在车辆延误上降低了11.2%,在通行能力上提高了2.1%。  相似文献   

17.
公交优先的信号交叉口配时优化方法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传统的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将所有车辆同等对待,对于公交车辆比例较大的相位是不公平的。提出了以人总延误最小为信号周期时长的优化目标,以相位乘客流量比和相位饱和度确定绿信比的方法。应用分析表明,按照这一方法进行配时,虽然车均延误比用传统方法进行配时略大,但公交车辆和人均延误却降低了约30%,在保障交叉口交通顺畅的前提下体现了公交优先,减少了公交车辆在信号交叉口的延误。  相似文献   

18.
从减少城市交叉口车辆排放的角度出发,根据行驶方向与行驶工况变化对车辆尾气排放的 影响,建立了车辆在直行和左转过程中完全停车、不完全停车以及不停车3 种状态下的机动车综 合排放模型,并将其与延误相结合,提出以车辆延误与排放的综合指标为优化目标,基于等饱和 度优化分解算法对信号周期进行求解的优化控制模型。使用VISSIM 微观交通仿真软件分别对原 有配时、Webster 优化配时和文中提出的综合指标优化配时进行了仿真实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 明,采用文中算法优化的配时在交叉口总延误时间、总排放量和综合指标PI 方面都明显减少,优 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在现有交通资源下,利用交通信号的动态调控缓解交通拥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首先探讨了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的空间和时间优化思路,在时间优化方面提出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信号配时优化模型。以昆明市学府路为例,在分析大量交通流数据的基础上,根据三相交通流理论,对交通状态进行划分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策略。将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应用于学府路3个相邻的关键交叉口。交通仿真和方案试运行结果显示,优化前后同步流状态下交叉口延误平均降低21.0%,车辆排队长度平均降低12.4%;堵塞状态下交叉口延误平均降低32.0%,车辆排队长度平均降低24.9%。这一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道路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中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普通环形交叉口仅适用于交通量不大的情况,随着交通量的迅猛增长,环形交叉口的拥堵情况时有发生。借助一定的交通仿真手段,寻求合理的优化配时方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以西安市钟楼环形交叉口为例,借VISSM交通仿真软件,寻求其优化配时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配时方案能有效地减少车辆延误,提高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验证了VISSIM微观仿真软件应用于环形交叉口信号配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