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车站加装屏蔽门后列车停站不准问题,分别就列车程序停车的标志器的安装位置、有源标志器的发送电平、列车车载对位天线接收灵敏度及安装位置等影响列车停站精度的因素加以分析.提出了将DC01和AC01列车的车载对位天线位置后移20 cm的调整方案.方案实施后,DC01和AC01列车的停站精度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应答器传输系统(BaliseTransmissionModule,BTM)用于实现车-地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列车的安全运行息息相关。利用三维电磁仿真软件对磁悬浮BTM车载天线进行精细化建模,并对天线周围的金属物质对其谐振频率产生的偏移影响进行仿真分析,最后根据磁悬浮的BTM车载天线的S11参数的实际测试结果,验证仿真模型与仿真结果的有效性。相关研究为现场设备的维护和系统的后续优化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现有车载天线不适用毫米波通信系统,因此亟须研究适用于车车通信系统的毫米波天线。首先,对比现有喇叭天线的特点,确定圆锥喇叭天线为车载天线,通过等效源法求得天线的远场辐射方向图,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天线的中心频率和增益;其次,基于传统经验公式和电磁仿真软件HFSS进行建模仿真,得到天线的特性参数,通过仿真结果对比得到喇叭天线的开口直径和波导尺寸对天线电压反射系数的影响;最后,利用改进遗传算法对天线进行结构优化,使得波导尺寸和开口直径参数达到最优。结果表明:在天线主频率下,优化后的天线增益为22.2 dB,电压驻波比为1.01,并有较好的方向性,满足车车直接通信系统中车载天线具有较高增益和较强端射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车载储能装置与接触网搭配的混合供电方式已成为有轨电车供电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有轨电车线路实际条件与列车特征参数合理设计地面充电方案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储能式有轨电车充电站布局优化方法。建立了有轨电车运行模型,结合列车的区间运行过程对充电站布局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充电站布局的优化目标和优化约束条件,推导得到充电站布局的优化评价函数,并结合实际有轨电车线路数据进行充电站布局优化仿真计算。在保证列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优化后的充电站数量仅为优化前的一半。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优化方法能够极大地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5.
应答器传输系统由地面应答器、车载天线单元和车载应答器接收单元组成。列车高速移动时,车载天线单元相对应答器产生时空变化,传输信道形成时变特性。基于电磁场理论,解释应答器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阐述其电感耦合的本质。通过研究应答器输入输出随空间变化关系、输出随时间变化关系,分析应答器输入输出特性,得到在系统射频能量传输过程中,应答器和车载天线单元在不同空间位置时的作用过程。通过模拟仿真,反映出应答器传输系统的时变非恒参过程,以及相对距离的变化对传输效能的影响。并以耦合系数S_(21)为研究对象,探讨空间位置对S_(21)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天线梁结构的疲劳寿命,对天线梁结构进行了随机振动疲劳分析,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将实际线路中采集到的时域加速度谱变换为频率内的载荷激励谱,作为仿真分析的输入条件。结合Dirlik公式和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计算产生天线梁的最大损伤位置及其损伤值。对天线梁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并依据计算结论对天线梁结构进行优化。仿真分析结果与实际线路动应力测试结果对比表明,随机振动疲劳分析方法可以反映转向架天线梁疲劳的真实运行特点。  相似文献   

7.
轮径校验作为确定列车精确位置的基础数据,在泰雷兹车载信号控制系统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泰雷兹车载信号控制系统轮径校验机制在既有线路上的使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既有轮径校验机制在实际使用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行阐述,提出轮径校验机制的优化方案并对方案的制定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动车组天线粱的结构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对结构进行了优化,通过线路测试给出了部件实际运行的寿命要求.  相似文献   

9.
高铁追踪接近预警系统能够实现高铁列车的防撞预警.车载设备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载设备计算出列车公里标,将数据通过GSM-R无线传输设备发送到地面的预警服务器,并接收来自预警服务器的列车运行预警信息,通过列车预警显示设备提供给司机安全预警信息.对高速铁路列车追踪接近预警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进行阐述,设计并实现了系统中的车载设备,最后进行了单元测试、系统测试及现场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车载设备能够有效的提供列车位置,公里标的误差在8m以内,实现相邻列车运行状态的安全预警,证明该设备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相控阵天线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适应当今形势下军用领域的需求,对车载相控阵实施方案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得出相控阵面的扫描角与共形于车体的倾斜角,考虑天线单元方向图及栅瓣的影响决定阵元间距,并对窄带波束形成算法进行了原理分析,最后对该车载共形相控阵天线的布阵效果方案进行了方向图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此方案的可行性,得出了一种可进行全空域扫描的车载共形相控阵布阵实施方案,对以后的工程实现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际铁路新建客运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城际铁路引入特大、大中城市需要新建客运站时,面临的车站站址方案选择、站型确定、站场设备布置以及站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从新建城际站的站址选择、车站布置、站区规划等角度开展研究,并以新成都站设计为例阐述相关研究内容。研究结果:提出城际铁路新建客运站的站址选择原则和方法,系统的阐述了车站布置要点,讨论了站区道路规划、交通衔接、换乘设计等站区规划问题。研究结论:城际铁路新建客运站规划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城市交通和铁路客运双方的需求,通过优化车站布置和站区规划实现铁路客运与城市交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龙阳路枢纽将形成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7号线、11号线、18号线和磁浮示范运营线等5线换乘的大型公共交通枢纽和市级公共活动中心。通过轨道交通线路优化调整使其总体布局更加紧凑,设计了地面公共换乘大厅以联系各条轨道交通线和磁浮示范运营线,同时对周边各种交通方式进行规划整合,达到换乘功能最优,体现了人性化的现代交通枢纽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设施引入机场后使机场陆测交通设施竖向布局设计更加复杂多样。分析了大型机场轨道交通线路走向与航站楼平面布局的关系,在剖析国内外各种实例的基础上,提出机场陆侧交通设施竖向布局模式;对各种模式的优缺点、换乘设施布局、旅客流程组织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地铁信号平面布置图是依据地铁线路图绘制的有关信号设备布置情况的平面图纸,它是信号系统后续图纸设计的基础。在总结国内多条地铁线路平面图布置情况的基础上,对平面图的组成元素和图例、各类重要的信号设备(信号机、转辙机、计轴、应答器、车地通信设备、车站站台设备等)的布置方法进行研究和归纳总结,并以单渡线车站为例,给出其轨旁设备布置样例,说明设备设置作用以及坐标计算方式。为进一步提高平面图布置的工作效率,基于Auto CAD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应用ObjectARX开发工具包,研发出快速布置典型车站信号设备的辅助软件。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在地铁车站环境内的移动通信系统信号的场强分布及由反射波引出的多径效应,通过理论计算给出了场强分布曲线,这对地铁车站内移动通信的天线布置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天津地铁6号、7号线珠江道换乘站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可采用的换乘方案,拟定了L型节点换乘设计方案和通道换乘设计方案。为减少管线迁改工程量,推荐采用通道换乘方式。通道换乘方式,虽换乘通道相对偏长,但与地下站厅相连,将集散厅设置一个6号、7号线公共出入口直通地面,使车站布置更为灵活,并妥善解决了各约束要素的矛盾,因此,是适...  相似文献   

17.
深圳北站综合枢纽在"高铁链接城市"中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圳北站是深圳的高铁火车站,高铁如何与城市链接,突破传统火车站的模式,是深圳北站综合枢纽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从总体布局、轨道交通规划,功能布局设计等方面,分析深圳北站综合枢纽的设计方案,并总结和提炼出深圳北站综合枢纽设计中贯穿的"八大理念".  相似文献   

18.
地铁换乘行为及换乘站布置选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地铁换乘行为分析入手,分析地铁换乘车站内的换乘方向与换乘点、换乘方式、换乘时间等换乘行为特点,换乘行为类型。进而归纳换乘站布置形式分类,分析了换乘站布置的基本空间关系的换乘特点和选定原则。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针对重庆枢纽解编系统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合枢纽总图格局,探讨加强解编系统能力的方案。研究方法:对提出的解编系统能力加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运营效果分析,择优推荐最佳方案。研究结果:解编系统能力加强方案的合理选择,应立足于枢纽总图格局,本着“集中作业”的原则,综合考虑枢纽车流流向,与地方车流主要集散地衔接方便,减少运营成本、方便管理,节省工程投资以及能力适应性等因素确定。研究结论:重庆枢纽解编系统能力加强方案推荐采用扩建重庆西编组站。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标准动车组车载终端设备的部署现状和未来规划,调研其采用的通信系统类型、车载天线的工作频率和安装数量;以900MHz频段GSM-R系统、450MHz频段和2 100MHz频段LTE-R系统为例,对车载终端的杂散干扰进行理论分析,基于自由空间损耗理论模型计算、电磁软件仿真模拟和试验平台实测的结果,研究车载天线的隔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