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列车空气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列车空气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中包括列车主管、支管、缸间连接管、制动缸、副风缸、GK型三通阀。模型能反映所有制动(缓解)过程中主要现象。模拟了多种工况、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列车空气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列车空气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中包括列车主管、支管、缸间连接管、制动缸、副风缸、GK型三通阀。模型能反映所有制动(缓解)过程中主要现象。模拟了多种工况、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重载列车制动管路模型与分配阀模型,求解了制动管路和边界点的动力学方程,仿真计算了制动过程中的制动系统性能,分析了列车主管和支管长度对制动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列车主管长度由13.24 m增大为17.24 m时,在常用制动下,列车管路减压时间增大了30.75%,制动缸升压时间增大了20...  相似文献   

4.
列车空气制动紧急作用临界长度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气体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列车空气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预测了制动系统紧急制动作用临界长度与机车大闸排气口面积。列车管定压及列车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临界长度随排气口面积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随排气口面积增加而逐渐减小;列车管定压对临界长度影响较小;列车长度对临界长度无影响。同时,从波动理论出发分析了临界长度的产生原因,并探讨了紧急制动判断准则。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Y型圆钢管相贯节点轴向刚度实用计算公式,基于环向模型和节点局部变形与轴向刚度的关系,建立了半圆拱模型,并导出了节点轴向刚度的理论公式;运用泰勒级数等数学手段,将理论公式中的复杂函数简化为能反映自变量间相互影响的指数函数与幂函数的乘积,并根据单参数分析结果忽略次要因素支主管壁厚比,获得了Y型节点刚度的简化计算式.研究结果表明:节点刚度与材料弹性模量、支主管平面内夹角正弦平方的倒数和主管直径成正比;支主管直径比和主管径厚比对节点刚度的影响较大;简化公式计算的刚度值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和已有试验数据的相对误差基本小于8%.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四肢变截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方法, 应用OpenSEES通用程序对试件进行建模, 计算了格构柱荷载-位移滞回曲线与水平峰值荷载; 以柱肢坡度、轴压比、长细比、支主管面积比、柱肢钢材强度、混凝土强度、缀管布置形式等为拓展参数, 研究了各参数对变截面平缀管式和斜缀管式钢管混凝土格构柱荷载-位移骨架曲线的影响规律; 借鉴等截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骨架曲线统一算法的计算框架, 采用等效长度法, 拟合得到四肢变截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骨架曲线各特征值(弹性刚度、水平峰值荷载、峰值荷载位移与下降段刚度) 的计算公式; 结合骨架曲线计算模型, 推导了恢复力模型的计算公式, 并进行了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轴压比、长细比、柱肢坡度、支主管面积比和材料参数是影响变截面格构柱抗震性能的关键参数, 且与等截面格构柱影响规律具有共性, 数值相差不超过20%;各试件特征值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均吻合良好, 两者之比为0.990~1.029, 均方差为0.105~0.153, 误差基本控制在15%内; 四肢变截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恢复力模型计算误差小于12%, 计算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以软基工程施工为例阐述了真空预压施工。在新吹填土上部铺一层土工布增加浮托力,然后打设排水板,排水主管和支管均采用波纹滤管,支管间距与排水板布设一致,主管与支管用三通或四通连接,形成框架形排水管路,实现无砂垫层真空预压处理超软黏土。施工实践和质量检验表明,采用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技术处理超软地基后的承载力满足后期市政建设及厂房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8.
考虑了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支管受拉节点支主管宽度比与厚度比和主管宽厚比,建立了热点应力集中系数有限元模型,计算了支主管节点热点应力集中系数;基于最小二乘法对计算结果进行拟合,给出不同几何参数下节点热点应力集中系数计算公式,对比了矩形钢管节点和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应力集中系数和荷载幅。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模型计算的热点应力集中系数曲线与静力试验曲线基本一致,支主管交汇处各位置热点应力集中系数有限元计算结果与CIDECT规范公式计算结果平均比值分别为1.006、1.007、1.013、1.015和0.987,两者差值小于15%,因此,有限元模型可靠;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支管受拉节点热点应力集中系数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随支主管宽度比呈抛物线变化,在0.6~0.8之间达到最大值,随主管宽厚比和支主管厚度比增大而增大,与CIDECT规范中矩形钢管节点计算结果一致;拟合得到的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热点应力集中系数公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平均比值为1.011,均方差为0.222,变异系数为0.219,说明了拟合公式准确;采用应力集中系数计算公式,将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与矩形钢管节点进行对比,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支管热点应力集中系数下降了68%以上,主管热点应力集中系数下降了61%以上,在2.0×106循环次数作用下,容许荷载幅提高到3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利用空气制动和纵向动力学联合仿真程序,采用了KZ1空气制动系统和胶泥缓冲装置,建立了P160D快捷货车组成的快捷列车模型,计算紧急制动下不同制动缸充气时间对不同装载状态快捷列车纵向冲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紧急制动距离随着制动缸充气时间延长而增大;满载、空载快捷列车和空重混编快捷列车中最大车钩力、最大加速度随着制动缸充气时间延长而减小;不同制动缸充气时间下,满载、空载快捷列车和空重混编快捷列车的纵向车钩力小,车辆瞬时加速度大,快捷货运列车运行中需对加速度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支主管夹角对X形圆钢管相贯节点轴向受力性能的影响,进行相关试验来校验有限元模型,以有限元为手段分析了支主管夹角对X形节点在支管轴力作用下的传力特性和承载力的影响;根据有限元参数分析结果,对支主管夹角较小的节点的承载力提出了改进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节点试件的破坏模式为相贯线附近主管管壁局部屈曲;当支主管非正交但夹角大于60° 时,节点的传力特性与支主管正交节点的相近,符合Togo模型的假定,现行规范中的夹角正弦的倒数项能精准地反映夹角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但当节点的支主管夹角小于45° 时,其传力特性与Togo模型的假定有较大的差异,夹角正弦的倒数也低估了支主管夹角对节点承载力的提高,对于夹角接近30° 的节点甚至低估了30%;因此建议当夹角小于45° 时,在规范已有的节点承载力计算式的基础上乘以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11.
在汽车检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影响到检测的效果.高精度和耐冲击性的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的应用,提高了车辆制动性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地铁车辆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系统的组成、制动模式和防滑控制功能。着重研究了制动过程中制动力计算与分配及不同阶段的制动响应。研究结果可为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系统在性能检测试验台研制及我国地铁车辆应用检修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现代轿车大多采用双回路制动系统,以保证某一回路失效后汽车仍有一定的制动能力。对各种型式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比值分配的双回路制动系统在某一回路失效时的用来分析制动能力的各公式进行了推导,发现回路失效后,其I曲线、f线组、r线组、同步附着系数、制动效率、利用附着系数都与失效前不同。  相似文献   

14.
利用防抱死系统液压试验台,采用PCMCIA-DAQ1200数据采集卡和LabVIEW软件,编写了ABS压力梯度试验测试程序,实现了全自动数据采样,进行了包括普通制动、长加长减制动和阶梯制动等工况的ABS压力梯度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普通制动时,最大和最小减压梯度分别为-90.5-、94.8 MPa.s-1,最大和最...  相似文献   

15.
首先通过分析找出引起某商用车驾驶室制动振动的可能原因;然后进行道路行驶试验测试,测量了该商用车辆驾驶室内的振动加速度信号;通过对试验测试数据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找出了导致该商用车驾驶室制动振动的根本原因,调整后的驾驶室制动振动现象明显得到抑制,达到了该商用车的满意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证了城市轻轨车辆采用盘形制动装置的必要性,说明了轻轨车辆盘形制动装置的结构和安装特点,以及宜选用的材料,提出了轻轨车辆制动计算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和运营管理中,列车制动问题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问题.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制动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坡道、列车重量、列车制动力利用率以及制动初速度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应的案例设计,通过计算及对结果的分析得出了不同坡道、列车重量、列车制动力利用率以及制动初速度等条件对制动问题的影响.其结论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纵断面的优化设计、车辆技术参数的选择、信号机等信号设备的布置以及线路限速的确定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从法规对拖挂式车辆制动力的要求出发,首次建立了采用电磁制动器的拖挂式房车制动力模型,通过改变电磁制动器电磁体通电电流,来实现对房车制动力大小的调节.得出了电磁制动器电磁体通电电流的合理控制范围,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制动器制动力模型正确、理论分析合理.为进一步研究主、房车制动力大小匹配,提高拖挂式车辆的制动稳定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法规对拖挂式车辆制动力的要求出发,首次建立了采用电磁制动器的拖挂式房车制动力模型,通过改变电磁制动器电磁体通电电流,来实现对房车制动力大小的调节.得出了电磁制动器电磁体通电电流的合理控制范围,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制动器制动力模型正确、理论分析合理.为进一步研究主、房车制动力大小匹配,提高拖挂式车辆的制动稳定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