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近年来海盗活动和袭击船舶的状况,从船舶和船员安全的角度,提出船舶防抗海盗的具体措施,加强船长、船员的防范意识,以遏制海盗袭船事件的发生,保障船舶和船员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分析海盗袭击的决策行为与预测海盗袭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同时考虑海盗与海军两个群体决策行为的基础上,根据演化博弈理论建立海军护航下海盗袭击决策的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并分别推导出海盗采取袭击策略与海军采取护航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通过对复制动态方程参数的讨论,确立了不同的博弈情境,并分别对各个情境下博弈的演化过程与稳定策略(ESS)进行分析.最后,以近年来索马里海盗活动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实例模拟,模拟结果符合海盗活动的实际情况.理论分析和实例模拟结果表明,海盗袭击事件形成主要受袭击收益与海盗劫持成功率影响,海军护航行动使海盗更倾向于选择不袭击策略.  相似文献   

3.
当前索马里海盗猖獗形势下船舶防海盗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索马里海盗的猖獗肆虐,使国际贸易和航运遭受重大损失,打击海盗已是当务之急,需要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船舶作为海盗经常袭击的目标,更应该制定相应的防盗措施,以遏制海盗的袭击.  相似文献   

4.
为了优化海军在海盗活动区域的护航选择决策,更好地保护过往船舶,维护海上运输安全,在对实际护航行动涉及的海军与海盗两方主体博弈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包括海军和海盗双方在内的非合作非零和Stackelberg 博弈对双方行为进行描述,并选取双层规划模型将博弈关系进行数学转换.针对该双层规划模型的特点,采用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启发式算法(SAB)对反应函数具体形式进行计算,并进行模型求解算法设计.最后,以索马里海盗活动区域为例进行实例分析,得出海军继续选择亚丁湾进行护航,海盗活动区域将向红海转移的结果,结果也说明了模型与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船舶防海盗综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全球海盗兴风作浪,被劫持船舶及人质数量均创历史新高。为引起国际社会对海盗问题的关注,国际海事组织将2011年世界海事日主题定为"协调一致应对海盗"。通过分析2010年海盗发展态势,本文从主管机关、航运企业、船舶及海军四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减少海盗对航运业的影响,降低被劫持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应对海盗袭击事件,减少可能产生的损失,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扩展置信规则库 (EBRB)联合优化的海盗袭击事件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引入Relief F算法和差分进化算法,从结构和参数两个角度对EBRB系统进行优化,以确保EBRB系统具有最优的参数数量和取值,利用实际海盗事件数据集进行模型验证。结果显示,联合优化的EBRB系统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的拟合效果较好,相对于初始的EBRB系统,联合优化EBRB系统将海盗事件的风险预测准确性提高 了60%。此外,与现有其他预测模型对比发现,基于联合优化EBRB系统的预测模型在提高预测准确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各突发事件相互关联时的原油海运网络中关键节点的连通可靠性,引入vine copula构建各突发事件的联合分布,并基于各突发事件的联合分布和条件分布进行节点连通可靠性评估.以马六甲海峡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节点隶属国家政局不稳定及军事冲突与海盗及海上恐怖主义间具有对称的尾部相关性,而海盗及海上恐怖主义和船舶交通事故分别与恶劣天气具有下尾相关性.此外,在节点隶属国家政局不稳定及军事冲突、恶劣天气和海盗及海上恐怖主义的作用下,马六甲海峡的连通可靠性较低,仅为0.239 5;而在节点隶属国家政局不稳定及军事冲突、恶劣天气和船舶交通事故的作用下,马六甲海峡的连通可靠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
钟欣 《广东交通》2009,(3):61-61
法国海军5月3日称,他们在塞舌尔岛以外海域抓获了11名索马里海盗嫌疑人。此前,这些海盗嫌疑人曾把一艘法国军舰误认为是商船。 据悉,海盗们想袭击的是参与欧盟打击海盗行动、正在当地海域巡逻的法国导弹护卫舰“雪月号”。  相似文献   

9.
世界范围内的海盗与海上武装劫船案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海上贸易秩序以及船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从船员的角度预防和抗击海盗袭击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海盗袭击商船日趋猖獗和全球范围发展的情况下,根据海盗的活动特点,船岸应密切合作,共同研制防海盗预案,防范到位就能够增强船员战胜海盗的信心,确保防海盗工作积极而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舟山海员状况为背景,分析了当前海员发展存在的问题,对如何促进和保持海员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涌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机车通过分区段时,应用地面自动过分相技术,实现供电电源的自动切换,电力机车变压器要进行断电和上电操作,由于电力机车变压器是带负载开断,断电后的变压器存在残压.残压与待投入相的系统电压的频率、相位、幅值都可能不同,加上变压器剩磁的作用,在上电瞬间可能会产生很大的涌流.本文分析了电力机车变压器在投入时系统的暂态响应.通过仿真,针对不同的系统电压相位,确定电力机车变压器投入的最佳时刻,经实验验证,选择合适的系统电压相位角投入机车变压器,能达到减小涌流,减小对系统造成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影响混凝土碳化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程调查,提出阳光照射对混凝土碳化速度有一定的影响,并通过统计资料分析了光照对混凝土碳化速度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4.
岩质边坡结构面的水力劈裂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岩质边坡结构面的水力劈裂效应进行分析,通过岩质边坡水力模型,结合岩体结构面裂纹的应力状态,运用断裂力学和水力学理论,推导出结构面水力劈裂的临界水头公式,在临界水头公式基础上分别获得了最易发生拉剪型水力劈裂和压剪型水力劈裂破坏的裂纹角度。实例验证表明:边坡在满足条件时会发生水力劈裂。得出结论:随着水力劈裂现象的发生,结构面裂隙扩展、贯通,而裂隙的扩展会加强地下水的下渗作用,水头损失减少,扬压力进一步加大,将更容易诱发滑坡。  相似文献   

15.
针对所设计的三种灌入式母体OGFC—16沥青混合料方案,通过室内试验,对其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马歇尔稳定度等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现场测试,对母体的可灌性进行了定性分析。依据以上结果及经验判断,对各因素进行了权重分配。运用模糊理论对三种方案的综合性能做出整体评价,最终比选出最优方案,为施工提供了理论指导,对控制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法律体系,它包括国家级、省级和更低层级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通过运用“要素量化评估法”分析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体系,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该法律体系,进而提出完善该法律体系和加强黄河流域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障信号交叉口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多数行人过街环境遭到破坏,“中国 式过马路”应运而生.通过对北京市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的研究,在保障行人过 街安全的情况下对提高交叉口运行效率,推进“公平优先,保障效率”战略的实施,促进城 市交通系统高效运转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当前北京市交通的特点,以红灯期间到达 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等待区处违章过街的行人为研究对象,运用视频调查和人工调查相 结合的方法,采集了9 554 个行人过街忍耐时间样本.建立了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 间的韦布尔参数分布模型.结果表明,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忍耐时间与环境因素、行人特 性、出行时间、交通状况,以及道路环境等影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的长远发展,作用更加突出.意义也更加重大。立足于分析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的误区,总结原因.旨在总结过去文化建设的基础,加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高强度的驾驶压力会对驾驶人的情绪、决策及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并对驾驶人的健康状况造成长期影响。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对驾驶压力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进一步从驾驶人自身因素、车辆内部和外部因素这3方面总结驾驶压力影响因素,并归纳整理驾驶压力识别方法。总结发现:交通拥堵、道路复杂性及新技术使用等驾驶环境因素是引发或增加驾驶压力的主要因素;非职业驾驶人易受车辆外部环境的影响,职业驾驶人易因工作产生负面情绪,导致驾驶压力增加。驾驶压力识别主要基于主观测评量表、驾驶行为分析及生理数据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其中,基于生理数据的识别方法因其较高的识别精度和准确度被认为在驾驶压力识别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从研究趋势来看,未来研究需重视社会环境以及多因素叠加对驾驶压力的影响,特别关注职业驾驶人及新技术的影响,以及如何采用多模态数据融合方法实现实时监测,以提高驾驶压力识别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风对交通设施的作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随着桥梁结构向着超高、异型和密布等方向发展,导致风对桥梁结构的影响越来越不可忽视。讨论桥梁结构风工程中的风对结构的作用,边界层风洞试验模拟风场特性和基于高频动态天平测力技术的风洞试验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