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艇业》2008,(6):20-20
每年11月举行的国际帆船联合会,都将评选出“劳力士帆船世界”年度水手奖。这是航海界公认的最高荣誉,表彰水手一年里的杰出成就。2008年颁奖典礼于11月11日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举行。今年的年度水手由亚历山德拉·森西尼(意大利)与本·安斯利(英国)摘得,两位水手都在航海史上作出了非凡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曲春 《游艇业》2013,(8):136-136
通过撞船留证据的思想 一旦对手对自己犯规,就想采取撞他船—下留下证据的方法让他取消资格。在2007年的世界锦标赛上我们有一对运动员在迎风段第二次绕1标过程中1我们是右舷、当时风力较大估计有20节左右,由于对手是左舷没有避让我们,我们的运动员就想轻轻的碰他—下,留下些证据以便抗议审理时让仲裁发现碰撞是由于左不让右引起的,结果由于船速过快—下子把对手的船给撞了个大洞,在抗议审理前想和对方私下解决修船问题,但又不想让对手得到补偿,于是在抗议审理时我们的运动员被判违犯规则14(b)取消本轮资格,而且由于对方的船只严重受损,给与补偿。  相似文献   

3.
陈国虞 《广东造船》2012,(1):59-62,58
驳船队比较宽、比较长,再加上操纵不灵便,在桥梁设计开始阶段,对桥型、通航宽度和撞上概率等三方面对它及早考虑是应该的。但是,由于驳船的使用日渐减少,驳船队一撞就散,撞击力比较小,因此驳船队的撞击力不成为撞塌桥墩的控制因素。本文从驳船队连接特点出发,求出两边驳船对被撞驳船的附加力;并从冲击动力学的理论出发,计算出后面驳船对被撞驳船压力峰值与第一撞击力峰值的时间差,说明叠加之后远小于该航道上相当载重量的单船的撞击力。所以,计算航行船舶对桥墩的撞击力时,主要应该考虑单体船。因此也对我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源出于驳船队的规定和美国各州公路和运输工作者协会(AASHTO)的指南中关于驳船队的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2002年8月,镇江金东纸业(江苏)有限公司的码头上正在进行装卸作业的两台40t多用途岸桥因受强台风袭击,码头上游的1号岸桥在强台风驱使移动过程中,被码头施工人员使用制动工器具阻止了移动。下游的2号岸桥因离码头下游的护轮坎距离比较近,且风吹岸桥移动的速度又过快,导致2号岸桥的行走台车撞断终点车挡而冲出轨道,当时一只小型集装箱在护轮坎边顶住了2号岸桥陆侧台车的前进,随即海侧行走台车也因陆侧台车被顶而停止。但2号岸桥在短时间内的一冲一撞,  相似文献   

5.
导管架平台立柱结构被守护船撞击的事故常有发生,因此,在设计中应当考虑立柱结构的抗撞性能。NORSOK规范和API规范是世界上被广泛认可并应用的导管架立柱结构设计规范之一,但其适用性还有待深入研究。为了研究NORSOK规范和API规范中计算导管架立柱结构抗撞性能公式的适用性,以一艘守护船侧向撞击立柱结构场景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仿真技术,分析在不同撞击点和立柱结构设计原则条件下的碰撞力—撞深曲线等性能,并与NORSOK规范和API规范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获得了NORSOK规范和API规范公式的适用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刘佳 《中国水运》2005,(8):54-55
通过在Ф2400航标浮鼓上建立可以防碰撞的弹性结构,使航标浮架被撞受损频率降低50%,降低了航道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7.
船舶碰撞缓冲型球鼻艏概念探讨--球鼻曲率对碰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碰撞事故中,被撞油船船侧的破裂会引起严重的海洋污染,故油船双层船壳设计成为防止被撞油船破损的有效措施。但随着海上运输船舶的数目及尺度的日益增大,双层船壳已不能满足防止船侧破损的要求。本文提出了缓冲型球算般的构思。在船舶相撞的过程中,球鼻艏曲率的尖锐程度影响被撞船船侧的损伤程度,故提出并讨论了表征球鼻艏碰撞特性的标志性参数。通过对不同曲率的球鼻艏一系列的碴撞数值仿真计算,详细描述了外形曲率对球鼻艏的变形形态、碰撞力、碰撞力密度及能量吸收的影响,指出船舶采用钝形的球鼻艏能有效减小碰撞时的穿透损伤。  相似文献   

8.
被撞船刚体运动响应的滞后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船舶碰撞过程中,被撞船的刚体运动较之碰撞区的局部损伤变形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本文以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两种方法对该滞后现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运动滞后分析的基本假定和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被撞船的运动滞后与撞击速度有重要关系,在高速撞击时,船舶碰撞的内、外部机理计算可相对独立地进行而不会引起明显的分析误差。  相似文献   

9.
农历正月初一,上海港罗泾油库码头被一艘货船重撞。随着有关部门迅速介入并立案调查的推进,目前事故造成的根本原因及严重后果,已基本确定并十分明晰:一名地下“黑引水”经非法引航中介介绍上船“引领”“仁科1”轮,导致船撞码头、楼毁人亡。(具体内容详见本期报道)  相似文献   

10.
防鲨新探     
1983年夏天,21岁的安德鲁在佛罗里达沿海作冲浪运动时,冲浪板突然被水中什么东西撞了一下。落水后,他感到脚上一阵剧疼,低头一看,只见不远处有一条约六英尺长的鲨鱼。他惊恐地大叫起来,幸亏朋友们立即把他拖上船。送到医院后,他脚上绞了220针。  相似文献   

11.
船舶碰撞过程中,被撞船的刚体运动较之碰撞区的局部损伤变形而言,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效应。本文从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两个方面对该滞后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被撞船的运动滞后与撞击速度有重要关系;在高速撞击时,船舶碰撞的内、外部机理计算可相对独立地进行,而不会引起明显的分析误差。  相似文献   

12.
完美无缺     
一条帆船数次经过浮筒航标灯身旁航行,他对浮简航标灯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后来他忍不住对浮筒航标灯发表了一番感想。他赞扬那一闪一闪的航标灯,给他带来了安全,却批评那呆头呆脑的灯座——浮筒,因为他好多次撞在浮筒上,把他的脸都撞破了。  相似文献   

13.
胡戒  陈康竑图 《游艇业》2010,(12):58-60
“圣斯克被称为‘游艇界的宾利’,首先在质量和设计方面是有保证的。而推广方面,我们先是在上海、厦门、深圳等地设立了高端代理点,这就相当于汽车4S店。另外,我们在一些媒体上投放广告,电影007系列的《末日危机》中,也现过圣斯克的身影。还有名人——像F1赛车手汉密尔顿,选择了购买圣斯克。这些效应会在船东中口口相传。”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型发射装置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下导轨道岔摇臂被撞断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设计上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从电气控制的角度通过适当增加位置信号传感器,采集并利用弹簧摇臂系统的工作状态信号,实现设备在特定工作位置下的连锁保护。此外,通过给出弹簧摇臂系统在特定工作位置时的状态显示信号和声光报警信号,能够改善发射装置的人机操控界面。  相似文献   

15.
Dave  Gerr  陈建钊 《游艇业》2009,(6):30-30
当你思索沉船时,你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泰坦尼克号——深更半夜,在茫茫的大海中,撞上冰山沉没。或许你还能清晰地想象到船体撞上水下物体后,从破口处汹涌而入的海水,以及人们争夺救生筏的情景,丝毫没有时间检查是否全部人都上艇了……一时间所有类似场景都扑向脑海。  相似文献   

16.
密西西比河上,寒风凛冽,夜色朦胧,一只小艇被万吨油轮拦腰撞翻。几个小时的搜索和营救毫无结果,正当人们准备撤离的时候,仿佛听到沉船中传来阵阵轻微的敲击声……  相似文献   

17.
郑宪 《航海》1993,(4):4-7
东海。5月2日晨5点05分,曦雾迷茫中,一声闷雷般的轰响:我国家海洋局装备最精良的远洋考察船向阳红16号,在执行大洋多金属调查任务的正常航行时,突然被撞!  相似文献   

18.
钢结构的现代设计使用4类极限状态,即耐用极限状态、最大极限状态、疲劳极限状态和事故极限状态。本文旨在建议和说明一条135000m^3的球罐型LNG船抵抗船舶碰撞能力的评估程序。与结构抗撞能力有关的评估程序以能量耗散为基础,在本文情况下,能用于预防遭受轻微或中等碰撞事故的球罐型LNG货舱的破坏。根据拟定的评估程序,对碰撞事故过程中动能损失大约估计时要进行一系列相当精确的数值计算,用于模拟目标船满载停止(系泊)而撞击船的装载状态和船型变化时的结构抗撞能力,假定LNG船舷部结构被一条VLCC或另一条LNG船的艏部撞击。根据计算结果,目标船在不同碰撞方案时的抗撞指数(CRI)-在本研究中定义为结构能量耗散能力与初始动能损失的比率函-就可算得。对于预防球形LNG货舱碰撞损坏有用的一些重要的观点,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夹层板的单壳船体结构耐撞性设计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减小船舶碰撞损伤提高船舶结构安全性是开展耐撞设计的主要目的。仅靠对传统结构进行优化来提高结构的耐撞性能是有限的,设计高效的吸能单元是提高结构耐撞性能的主要途径。夹层板(蜂窝式夹层板、折叠式夹层板)具有吸能好、比强度高等特性,是一种理想的能量吸收单元。基于夹层板设计出新式单壳舷侧耐撞结构形式,对其耐撞性能进行研究,并与不同耐撞结构形式进行比较。数值仿真结果证明,夹层板舷侧结构显著提高了舷侧结构的抗撞能力,是一种先进的耐撞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20.
提高VLCC侧向抗撞能力的一种新式双壳结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从防止油舱泄漏、保护海洋环境的角度来看,改进超大型油轮(VLCC)双壳舷侧结构的耐接性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研究标准VLCC双壳舷侧结构碰撞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耐撞结构NOHASⅡ的设计思想,并结合轴压下薄壁圆管的动态渐进屈曲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壳设计概念--CCT。将CCT设计概念应用于299 500DWT标准VLCC。通过仿真计算和比较研究。CCT被证明是一种更加先进的设计概念,与现有的舷侧双壳结构设计相比,不仅具有最大的耐撞力,而且具有最好的耐撞性能。对VLCC而言,CCT型舷侧双壳结构是一种实用可行的防撞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