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测定12名无龋及14名有龋儿童在无刺激条件下全唾液形成的人工获得性膜中蛋白质、脂质及磷脂含量,并测定脂质对获膜H 通透能力的影响。结果:无龋组及有龋组人工获膜中,蛋白质、脂质含量无明显差异,无龋组获膜磷脂含量显著低于有龋组。两组获膜均有阻碍H 通透作用,无龋组获膜阻碍H 通透的作用较大。非变性条件下使两组获膜脱脂后,它们阻碍H 通透的作用均明显下降。提示:获膜脂质可保护牙面,免受致龋酸的脱矿作用。此保护作用与其组份,尤其是其蛋白质、糖蛋白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测定12名无龋及14名有龋儿童在无刺激条件下全唾液形成的人工获得性膜中蛋白质、脂质及磷脂含量,并测定脂质对获膜H+通透能力的影响。结果:无龋组及有龋组人工获膜中,蛋白质、脂质含量无明显差异,无龋组获膜磷脂含量显著低于有龋组。两组获膜均有阻碍H+通透作用,无龋组获膜阻碍H+通透的作用较大。非变性条件下使两组获膜脱脂后,它们阻碍H+通透的作用均明显下降。提示:获膜脂质可保护牙面,免受致龋酸的脱矿作用。此保护作用与其组份,尤其是其蛋白质、糖蛋白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变异链球菌黏结素蛋白和唾液蛋白的相互作用,筛选全唾液中变异链球菌黏结素蛋白的受体成分.方法 变异链球菌国际标准菌株经活化、液体培养,采用冷冻乙醇法提取在液体培养时细菌分泌至培养液中的黏结素,并对黏结素的成分进行电泳分析、含量测定和抗原性检测.选取15名高龋者和15名无龋者,分别于进食后2h采集其无刺激性全唾液,经冷冻干燥后制备电泳样品,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将其分开,用变异链球菌黏结素蛋白和变异链球菌的抗体成分进行Western-blotting免疫印迹检测.结果 在细菌培养液中提取到了变异链球菌表面分泌的黏结素成分.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唾液中变异链球菌的受体成分至少有6种,不只局限于目前认识的富脯蛋白等3种.结论 变异链球菌表面黏结素可与全唾液中的多种蛋白结合,这有可能是变链菌黏附于牙齿表面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分别来自饮用水氟浓度为 3.6 8mg·L-1和 1.0 0mg·L-1两地区儿童间的刺激性颌 /舌下腺唾液中唾液蛋白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测定受试对象的刺激性颌 /舌下腺唾液的唾液流率、唾液总蛋白浓度和单位时间唾液总蛋白的分泌量 ,分析唾液蛋白组成及各组分占总量的比例。结果 ①F3 .68组颌 /舌下腺唾液流率高于F1.0 0组 (P <0 .1) ;②F3 .68组颌 /舌下腺唾液总蛋白浓度明显低于F1.0 0 组 (P <0 .0 1) ;③F3 .68组颌 /舌下腺单位时间唾液总蛋白的分泌量显著低于F1.0 0 组 (P <0 .0 5 ) ;④在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不连续电泳条件下发现 ,两组颌 /舌下腺唾液共发现 10~ 12条蛋白带 ,其中B10 、B12 蛋白带的出现率在F3 .68组显著低于F1.0 0 组(P <0 .0 5 ) ,且B9蛋白带的量占总蛋白量的比例在F3 .68组显著高于F1.0 0 组 (P <0 .0 1)。结论 两组刺激性颌 /舌下腺唾液中有关唾液蛋白的指标存在量的差异 ,提示饮用水中过量氟对儿童唾液蛋白表达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浓缩苹果汁中嗜酸耐热菌的分离及检测条件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浓缩苹果汁中嗜酸耐热菌进行分离培养,研究其生理特性和最佳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L16 (45)正交试验,对培养基种类、pH值、热休克方式、果汁稀释度四个影响浓缩苹果汁中嗜酸耐热菌检测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以菌落数多少进行综合评分,优选最佳检测方法。结果 分离出的嗜酸耐热菌不是单一的一种菌,而表现为多形态。检测该菌的最佳方法:70°Brix浓缩苹果汁样品经10 倍稀释,80 ℃热处理10 min,室温水自然冷却至50 ℃,接种于pH值为3.5的k琼脂培养基,置45℃培养3 d。结论 该方法可较大程度地提高苹果汁中嗜酸耐热菌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6.
以无伤害的混合唾液浓度—紫外分光技术,通过6名志愿者研究了三种苯妥英钠制剂的人体生物利用度。这些制剂是:包以淀粉薄膜的苯妥英钠粉、普通压制片和糖衣片。此技术是早些时候由我们提出来的。在三种制剂的唾液浓度—时间曲线上以AUC比较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方差分析表明三者间无显著差异(P>0.1),结果指出三者是等效的。由於普通压制片生产上经济,故推荐此剂型。  相似文献   

7.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灌浆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灌浆材料配合比试验,分析了各种成分的掺量对其性能的影响,得出灌浆材料各种成分掺量的合理范围。在此范围内设计出7种不同配合比的灌浆材料,对试验路段的脱空板做现场灌浆试验,28 d用落锤式弯沉仪和探地雷达检测各种灌浆材料对水泥路面板底脱空的治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灌浆材料Ⅱ(水泥∶水∶砂∶减水早强剂∶膨胀剂=1∶0.45∶0.3∶0.01∶0.1)和Ⅳ(水泥∶水∶砂∶减水早强剂∶膨胀剂=1∶0.45∶0.2∶0.01∶0.08)对治理板底脱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各科室1995年巡检的5732份和1996年送检的3408份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6.3%(936/5732)和21.4%(728/3408),经X2检验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1)。1996年细菌的耐药率较1995年升高,特别是埃希氏大肠杆菌对先锋V、西力收、氧哌嗪青霉素等抗生素的耐药率升高更为显著(P<0.05)。还分析了G-和G+主要致病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并对应用主要抗生素后出现的问题及进行医院内感染的监测、控制进行了较为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9.
腹腔外科感染病人,抗生素疗法占有重要地位。252例腹腔脓液普通培养,24.2%无菌生长。培养出的菌丛中,绝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艾希氏菌占32.5%。选用抗生素应考虑:①菌丛及其联合存在的多样性;②药物进入胆汁的量与速度;③血与组织中的浓度;④药物的抗菌谱,毒性和价格。  相似文献   

10.
对 59例胆结石患者胆汁进行厌氧培养及自动检测分析。结果厌氧菌检出率为 52 .5%(31 /59) ,其中 4例专性厌氧。厌氧菌株中以脆弱类杆菌为主 (37.8% )。通过该研究认为胆结石的形成可能与厌氧菌感染存在联系 ;专性厌氧菌感染具有病史长 ,抗菌治疗效果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厌氧菌感染与胆囊组织癌变的相关关系 ,采用微生物自动检测鉴定系统 ,对 2 9例胆囊癌患者的胆囊胆汁及 9例胆囊癌中心组织进行厌氧菌培养及自动检测分析。结果 2 9例胆囊癌胆汁中厌氧菌检出率为 6 5 .5 % ( 1 9/2 9) ,胆囊癌组织检出率为 5 5 .6 % ( 5 /9) ,且均为兼性厌氧。两者厌氧菌株均以产气荚膜梭菌为主。认为胆囊粘膜癌变可能与厌氧菌尤其是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有关 ,厌氧菌与需氧菌协同作用 ,长期刺激胆囊粘膜是导致其癌变的主要因素。而利用微生物生长曲线中对数生长期进行培养是提高厌氧菌阳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兔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和鉴定的方法,为MSCs的进一步诱导分化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抽取兔胫骨骨髓,密度梯度离心,得到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后形成单层贴壁细胞,经胰蛋白酶消化后传代培养扩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和传代细胞的生长特性。通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流式细胞分析和透射电镜鉴定细胞。结果分离培养的骨髓MSCs贴壁、呈梭形,原代细胞呈集落生长,7~10d达到融合,传代后增殖速度加快;骨髓MSCs表达CD90,反复传代后表达效率增高,不表达CD34;透射电镜可见细胞表面有大量的绒毛突起,胞浆中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核大,形态不规则。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以及消化传代能有效分离纯化和扩增骨髓MSCs,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骨髓MSCs的基本表型和特性。  相似文献   

13.
人唾液蛋白的高效疏水色谱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效疏水色谱分离、纯化人全唾液蛋白、腮腺液蛋白及颌 /舌下腺液蛋白的最佳分离条件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收集的唾液样品经低温离心 ,过滤 ,冻干 ,低温保存备用。以不同浓度的 (NH4 ) 2 SO4 、KH2 PO4 溶液分别为A、B流动相 ,梯度分离 ,收集各个组分峰 ,通过生化方法对蛋白进行定性。结果 全唾液蛋白被分离为 12个峰组分 ,腮腺液被分离为 6个峰组分 ,颌 /舌下腺液被分为 8个峰组分。经统计学处理 ,平均出峰时间标准差小 ,个体间重复性好。目前能初步定性的唾液蛋白为富含脯氨酸蛋白、半胱氨酸蛋白、富酪蛋白和富组蛋白及α 淀粉酶。结论 疏水色谱可用于人全唾液蛋白、腮腺液蛋白及颌 /舌下腺液蛋白的分离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及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01m m ol/L癸酸钠对牙釉质表面抗酸蚀能力的影响。并同时观察了02% 氟化钠及癸酸钠与氟化钠混合液抑制牙齿脱矿的作用。结果表明:01m m ol/L癸酸钠和02% 氟化钠均能增强牙齿抗酸蚀能力。两者混合液抑制牙齿脱矿的能力大于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并与先后依次使用癸酸钠与氟化钠的效果一致。因此,认为氟与癸酸独立发挥作用,癸酸抑制牙齿脱矿的作用可能是由于其表面活性作用及湿润特性,而氟则是促进早期龋蚀再矿化  相似文献   

15.
Studiesonneoplasmmicroenvironmenthaveshownthatinvasionandmetastasisaremultistepmolecularbiochemistry procedureofinteractionamongtumorcell,hostcellandextracelluarmatrix(ECM ) [1] .Liottahas putforwardtheoriesofinvasionandmetastasis ,includingadhesion ,degrada…  相似文献   

16.
INFLUENCEOFPOLYACTINAONTHETHROCYTETUMOR-ERYTHROCYTEROSETTEFORMINGOFSARCOMA180BEARINGMICE(王信隆)(李娜)(芦燕青/)(邓守谦)(王西强)WangXinlong;...  相似文献   

17.
涎腺肿瘤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涎腺肿瘤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明确其表达与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制备组织芯片,应用pictureTM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Survivin蛋白在涎腺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交界性肿瘤、恶性肿瘤及癌旁腺体中的表达(P均<0.005);交界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恶性肿瘤中的表达高于癌旁腺体中的表达,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在恶性肿瘤中,低分化者的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者(P<0.0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005);复发瘤明显高于原发瘤(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及不同大小的肿瘤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urvivin蛋白表达与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可作为涎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真核表达B7.1细胞外编码区以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pDisplay/B7.1(V +C)导入人子宫颈癌细胞株 ,免疫组化及核酸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其蛋白及mRNA表达 ,3 H TdR掺入法测定表达物对T细胞的刺激作用 ;MTT法研究转染细胞 T细胞混合培养引发的细胞毒性杀伤作用。结果 B7.1细胞外区在Hela细胞表面表达 ,所表达的B7.1细胞外区在抗CD3单抗存在的情况下具有刺激T细胞活化的特性 ,重组质粒转染的Hela细胞与T细胞混合培养可引起细胞毒性杀伤。结论 真核表达的B7.1(V +C)具有T细胞共刺激活性 ,可用于构建肿瘤免疫治疗之双功能分子。  相似文献   

19.
针对网联车辆与普通车辆构成的异质交通流,考虑网联车辆车对车(V2V)、车对基础设施(V2I)不同通信技术,研究复杂异质交通流稳定性.基于李雅普诺夫理论,分析对比不同通信技术下网联车辆与普通车辆构成的异质交通流稳定性;基于V2V、V2V/V2I的网联车辆和普通车辆以不同比例混合时,进行异质交通流稳定性判别及稳定域解析.通过数值仿真,验证理论解析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V2V/V2I的网联车辆比基于V2V的网联车辆混入对异质交通流稳定性改善效果更显著.基于V2V、V2V/V2I的网联车辆同时汇入普通车辆交通流的情况下,当基于V2V的网联车辆比例较低时,不会明显提高异质交通流稳定性;而基于 V2V/V2I的网联车辆即使在低比例时,也会显著改善交通流稳定性;且基于V2V网联车辆比例较低时,平衡态临界速度值随着基于V2V/V2I网联车辆的比例增加近似呈线性减小.  相似文献   

20.
针对网联车辆与普通车辆构成的异质交通流,考虑网联车辆车对车(V2V)、车对基础设施(V2I)不同通信技术,研究复杂异质交通流稳定性.基于李雅普诺夫理论,分析对比不同通信技术下网联车辆与普通车辆构成的异质交通流稳定性;基于V2V、V2V/V2I的网联车辆和普通车辆以不同比例混合时,进行异质交通流稳定性判别及稳定域解析.通过数值仿真,验证理论解析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V2V/V2I的网联车辆比基于V2V的网联车辆混入对异质交通流稳定性改善效果更显著.基于V2V、V2V/V2I的网联车辆同时汇入普通车辆交通流的情况下,当基于V2V的网联车辆比例较低时,不会明显提高异质交通流稳定性;而基于 V2V/V2I的网联车辆即使在低比例时,也会显著改善交通流稳定性;且基于V2V网联车辆比例较低时,平衡态临界速度值随着基于V2V/V2I网联车辆的比例增加近似呈线性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