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钻孔测斜技术为基础,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对望江岭隧道出口处的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望江岭隧道出口斜坡整体在旱季变形量较小,而在雨季,局部岩土体有较大的位移波动,钻孔测斜技术能很好的反映边坡变形情况,为设计及施工单位及时采取相应加固措施提供依据。以望江岭隧道出口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测斜监测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系统总结了视觉测量、微波雷达与激光测振这3种非接触位移测量技术的测量方法、测量原理与工程应用影响因素,阐述了非接触位移测量技术在桥梁工程动位移测量、模态识别、索杆张力测试中的创新成果,探讨了非接触位移测量面临的关键挑战与后续研究发展方向。分析结果表明:非接触位移测量方法能够实时获取桥梁结构动位移、自振频率、模态振型等信息,测试精度受硬件、算法、测量距离和环境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视觉测量技术易低成本实现面内多目标位移的实时测量,但对环境条件变化较为敏感,且一般应设置靶标,适用于短距离长期或远距离短期情形下的位移监测;微波雷达具有抗天气干扰能力强、测量距离远(可达2 km)、成本可接受、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可长期监测等特点,一般也需设置角反射器提高径向位移测试精度;激光测振技术具有微米级位移测量精度,且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但难以实现远距离多点同步测量,穿透性较差,易受天气影响,且设备昂贵,适用于短期径向位移监测;应针对桥梁结构监测时长、测量距离、环境条件、单(多)点监测需求、测量精度要求等的不同,选用合适的非接触测量方法;未来可通过提高硬件系统性能提升远距离多点同步测试能力,发展各种自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更加实效、经济、便捷、可信的桥梁安全状态检(监)测新方法,受中医望、闻、问、切诊断人体健康状态理念启迪,提出了依据桥梁外观形态变化来获知结构近期安全状态的桥梁面相学;总结了10多年来基于桥梁面相学的桥梁安全状态检(监)研究进展;介绍了基于定点相机平转+竖转拍摄的桥梁动静影像全息性态监测系统、基于激光雷达+全景数码相机拍摄的WWWQ-G桥梁安全巡检车、基于普通摄像头拍摄的常规跨径桥梁安全监测系统和基于定点旋转测量装置的拉索性态远距全域视频检测系统的构成理论,以及各系统应用于桥梁构件损伤检测的试验研究案例和实际工程应用案例;展望了融合“测点传感器+机器视觉”实现桥梁结构状态的“精+密”监测方法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各项内容中,隧道收敛位移量测是围岩和支护系统力学性态变化最直接、最明显的反映。以分岔式隧道吉茶高速公路上的坡头隧道为工程背景,介绍了隧道收敛位移量测的测点布置、断面布置原则,并通过典型断面分析指出隧道收敛位移量测对隧道施工的指导和预警。  相似文献   

5.
为验证高速公路高边坡支护方案的合理性,结合案例开展变形监测。选取有代表性的监测断面,布置测点对坡体位移、锚索预应力和边坡深部位移进行监测,分析确定边坡的稳定性。坡体位移变化速率监测前期较快,后期逐步趋于稳定;锚索预应力监测前期损失大,后期由于坡体移动有增大的趋势,最终达到稳定状态;边坡内部存在滑动带,深部位移先增大而后达到稳定。通过分析监测结果,得出边坡支护后逐步达到稳定状态,支护方案合理。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连地铁109标段施工过程进行监控量测,分析施工过程中边坡稳定性问题.主要采用电子水准仪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对边坡沉降进行观测,并采用全站仪对边坡水平位移进行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全面分析了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及水平位移数值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明挖基坑坡顶监测点累计最大沉降值为9.2mm,最大水平位移为17.8 mm,均符合规范要求,施工过程中边坡基本稳定,能够保证安全施工,可为同类工程施工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钻孔测斜仪是一种测定钻孔横向位移的原位监测仪器,在边坡工程原位监测中应用最为广泛。通过监测确定岩(土)体内滑裂面的位置、大小和滑动方向,对分析边坡稳定性、确定滑坡动态起着重要作用。介绍钻孔测斜仪的组成、工作原理,测斜管的埋设技术和监测技术,并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边坡变形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同时对边坡防护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于覆土明挖隧道,回填土的堆载稳定性是评价隧道整体稳定性的关键指标之一。以徐州某临坡明挖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MIDAS GTS NX软件建立隧道回填土边坡计算模型,计算开挖隧道结构与坡脚所处不同距离时,施工隧道上覆盖填埋土体厚度、降雨环境等条件影响下的覆盖土体边坡位移量。计算表明,距离坡脚较远处开挖隧道,边坡水平位移量较大,且在坡脚和坡顶处的竖向位移较大;随着人工填土厚度的增加,边坡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皆变大;降雨后土体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位移皆变大。工程中应重视雨季施工回填土堆载的稳定性监测,做好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水平旋喷试验过程中对布设于旋喷柱体上方地面测点的隆起进行了量测。通过对隆起位移的分析,得到了各测点隆起位移随旋喷过程的变化曲线,并分析了影响隆起位移的几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公路改扩建工程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寻求科学的支护方法, 以柳州至南宁高速K1456+800处左侧改扩建边坡为研究对象, 利用ANSYS建立了有限元数值模型, 选择未及时支护和及时支护2种支护方式, 模拟计算了改扩建工程中6级边坡开挖过程中坡体的剪应变增量及水平、竖向位移增量; 为定量分析2种支护条件下边坡开挖过程中位移及应力的变化趋势, 选取了6个特殊节点进行监测, 主要监测内容包括测点的位移(包括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以及主应力(包括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随开挖时步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 无论是否及时支护, 每步剪应变增量最大值均位于坡脚, 但及时支护时, 分布面积及数值较未及时支护时小, 边坡发生失稳的可能性较低; 随着开挖推进, 水平位移增量先减小后小幅增大, 竖向位移增量先急剧增大后缓慢减小, 及时支护下各测点最终位移较未及时支护情况要小; 未及时支护时最终开挖安全系数接近1.0, 及时支护后每步安全系数均大幅提高, 基本大于1.35。综上所述, 及时支护能够有效减小边坡剪切应力, 限制水平与竖向位移, 降低整体应力水平, 提高边坡安全系数, 显著改善坡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经过翻拍后的篡改图像能够轻易绕过现有的图像篡改检测系统,这对图像真实性的检测构成严重的安全威胁.本文基于翻拍过程中两次使用相机进行拍摄而引入的非线性响应,使用Lib-SVM设计图像分类器判别翻拍图像和真实图像.翻拍后图像表面梯度值与真实图像相比会产生非线性变化,这使翻拍图像表面梯度值产生异常.本文基于图像表面梯度特性提取相关特征值,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进行翻拍图像和真实图像的判别.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特征分类效果良好,可以正确检测翻拍图像.  相似文献   

12.
基于普通数码相机的交通事故摄影测量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了基于普通数码相机的交通事故摄影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提出了相应的关键技术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根据交通事故再现分析的需要和基于普通数码相机的事故摄影图像特点,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和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平  吴进良 《交通标准化》2009,(23):212-215
锚固边坡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将各种定性和定量因素有效结合起来对其稳定性作出准确合理的评价一直是岩土工程中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影响锚固边坡稳定性的各项因素,以物元模型、可拓集合和关联函数理论为基础,可建立多指标的边坡稳定性可拓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同时以某实际边坡工程为例加以应用,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能够准确反映边坡稳定性的实际状况,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全数字网络监控系统的建立,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模拟摄像机系统与紧急电话系统的组合。实现了与隧道机电系统的其他子系统共用网络管理平台,系统结构简单稳定,管理更加方便实用,节约了建设成本。高清摄像机的使用更是提高了图像监控质量与监控效果。这一系统的成功应用必定会给公路隧道的运营和管理带来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混合支挡结构常运用在高陡边坡、地质环境复杂的边坡治理工程中,它是在边坡的上下部通过不同的支挡结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共同承受边坡岩土体荷载的综合支挡体系.根据设计实践,常见混合支挡结构有9种类型,对混合支挡结构的力学特征、设计方法的分析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不同支挡结构并不孤立,而是相互之间存在着作用,这种作用可是直接的,也...  相似文献   

16.
以机动车辆的动力性能、跟驰行为和换道行为作为生成规则,构建港区车辆纵坡行驶的元胞自动机仿真模型,针对港区道路纵坡优化设计,提出优化的纵坡设计参数,并运用研究成果对天津临港A30路互通立交的纵坡设计进行论证和优化,对于提高港区道路的交通安全、通行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机动车辆的动力性能、跟驰行为和换道行为作为生成规则,构建港区车辆纵坡行驶的元胞自动机仿真模型,针对港区道路纵坡优化设计,提出优化的纵坡设计参数,并运用研究成果对天津临港A30路互通立交的纵坡设计进行论证和优化,对于提高港区道路的交通安全、通行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高速公路植被护坡效果,依托保龙高速公路建设示范工程,遵循恢复生态学原理,对保龙高速公路边坡植被生长现状进行选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植被物种的选择应以乡土植物为主,也可引入不具有强入侵性的外来物种;②植被护坡技术具有局限性,应与工程防护技术相结合;③对于较陡的岩质坡面可考虑在框格梁内设置种植槽,栽植攀援性和垂吊性植物。  相似文献   

19.
用于交通安全研究的单目图像测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利用单目图像进行量测的技术以及在交通安全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仿射变换和透视变换的基本原理,无需标定照相机的内外方位参数,通过确定图像水平面消失线在图像中的位置,根据已知的高程计算出照相机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建立计算机辅助量测系统,然后从照片中获取交通安全研究中需要的高程数据.  相似文献   

20.
集对-层次耦合法在崩塌区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预测崩塌灾害致灾区域及其危险性,为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实施崩塌防灾减灾提供重要指导借鉴。遴选斜坡坡形、坡度、坡高、下垫面岩土性质、落石质量、落石形状和落石的岩性条件等7个因子作为崩塌区域致灾危险性评价指标;通过指标量化,采用广义集对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了崩塌区域致灾危险性评价指标权重;采用同、异、反联系测度提出了落石停积在各承灾区的可能性评价模型,并根据落石停积位置的预期概率将崩塌致灾危险性分为极高危险、高危险、中危险、低危险和极低危险等5个危险性等级。最后通过现场落石试验,验证了危岩崩塌区域危险性广义集对-层次耦合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