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目前世界上极地航行船舶的现状及需求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当前极地船舶技术发展的特点,指出我国发展极地船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在当前极地战略大背景下发展极地船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极地冰区船舶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极地冰区船舶发展的背景,对极地航道、资源开发等因素等进行论述,认为发展极地冰区船舶是未来船舶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研究了与极地航行船舶相关的规范、规则的发展情况,认为规范和规则对极地冰区船舶的运行安全和减少排放等要求日趋严格,各船级社对极地船舶的设计要求和验证方法逐渐统一。介绍了当今世界主要的破冰船船型及动力系统,并对极地冰区船舶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两极冰融现象日益加剧.北极冰层的大面积融化促进了北极航线的开发,南极的冰雪美景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乘船观光.本文针对极地航行的特殊性和挑战性,从极地安全航行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现行的极地水域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国际公约、IMO和IACS等国际性组织出台的一系列规则和要求,并分析了IMO强制性《极地水域船舶作业国际规则》对船舶及海上人命安全和极地海洋环境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邵军  刘震  马维良 《船舶工程》2023,(4):113-116+123
极地环境会对船舶机电设备的外加载荷、材料属性、工作方式和维护保养等产生影响,从而对其设计、可靠性、使用和维护等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从建立极地特殊环境条件下船舶机电设备标准需求出发,对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进行现状分析和梳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极地船舶机电设备标准化发展建议,为我国极地船舶机电设备标准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曹晶  王刚 《船舶》2023,(1):61-71
通过梳理极地船舶国际公约、规范技术现状,分析中国船级社建立的极地航行船舶规范特点,并结合我国极地战略及发展需求,总结未来极地船舶规范的技术发展趋势。针对极地船舶破冰技术、防寒技术和航行及保障技术等重要关键技术问题,从船舶结构冰载荷技术、冰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强度计算、冰载荷激励下螺旋桨和轴系强度、极地船舶防寒设计与低温试验验证、极地操作能力评估和冰区操作船体监测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发展建议,为未来我国极地船舶规范体系的自主构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从极地航行船舶所在的环境状况入手,分析了低温、冰况、船上结冰、高纬度、极昼极夜对船舶航行安全和使用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案和措施来减少和消除由此带来的影响,研究极地船舶在电气设计和设备配置的特殊性,对极地航行船舶电气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极地航行船舶所在的环境状况入手,分析了低温、冰况、船上结冰、高纬度、极昼极夜对船舶航行安全和使用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案和措施来减少和消除由此带来的影响,研究极地船舶在电气设计和设备配置的特殊性,对极地航行船舶电气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极地海冰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极地科考破冰船的设计建造以及人们对北极航道的关注不断升温,极地海冰环境分析与跟踪显得非常必要。文章对该类船舶营运区域的海冰环境、船级社冰级定义以及风险评论进行分析,指出其中的关键要素,可为极地船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极地运输船舶的安全设计问题,以某2万t极地多用途船为研究对象,参考芬兰瑞典冰级规则(FSICR)、极地规则和船级社相关规范,提出了极地运输船在船体结构、甲板机械防护、消防救生设备防护、通道防冻、居住区安全、航行安全及通信等方面的安全措施。应用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极地运输船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从北极航道出发,研究了北极航道对船舶操纵性影响的主要因素。介绍了船舶操纵性的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 ,研究了船舶操纵性的性能指标和提高方法,并通过模型试验分析了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SDARI)设计的极地重载甲板运输船的操纵性性能。由于现行规范中对极地船的操纵性性能没有明确要求,建议设计中留足余量,以避免极地环境特殊性造成的操纵性性能降低所引发的突发状况。  相似文献   

11.
钟晨康 《中国船检》2014,(12):39-40
《极地规则》将2017年月1日生效,其适用于所有极地水域操作的客船和500总吨及以上的极地船,现有极地船实施极地规则留有一年宽限期。船舶只有持有极地规则要求的极地船舶证书才能进入极地水域操作。  相似文献   

12.
《世界海运》2017,(10):41-46
随着全球变暖和北极海冰快速减少,国际航运界正在积极开发北极航线。但同时,极地航行的环境、航道条件非常恶劣,船舶轮机管理者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挑战。通过分析极地航行的特点以及因此导致的极地船舶动力装置的特殊设计,归纳总结极地航行船舶动力装置的管理要点,以期为极地航行船舶的轮机管理提供参考,并最终实现船舶在极地水域的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极地(冰区)船舶航行安全、保护极地环境、履行有关国际公约以及基于实施国家海洋战略的需要,分析国际公约对极地航行船员培训要求,研究国外有关国家极地船员培训现状及中国极地船员培训现状,提出中国极地(冰区)航行船员培训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北冰洋水域通航安全性的提高,极地航线的商机日益显露。该船具备破冰能力,满足极地环境冬季作业,是运输建设亚马尔半岛天然气工厂所需模块的关键船型。根据极地气候及水域环境对船舶航行的影响,分别对船舶推进、防冻系统和压载水系统进行介绍,提出了极地航行船的设计要点。相关设计经验可供日后类似的船型轮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极地重载甲板运输船是常年航行于北极冰区的电力推进船舶,其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对航行安全至关重要。介绍了极地重载甲板运输船的电力系统配置及运行工况,分析了DNV规范对电力系统失电恢复的要求及响应方法,研究了极地甲板运输船在失电恢复系统设计中遇到的特殊问题及多种解决方案,结合建造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该船失电恢复的设计原则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某钻井船冰区海底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吉  于再红 《船舶》2018,29(1):58-62
随着极地资源不断被勘探发现,极地概念愈发火热。然而,极地水域气候恶劣,故在船舶设计中需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于船体相关系统的影响。海底门在船体中虽仅占很小一部分,却是全船的海水源头,为船舶提供冷却、消防、冲洗等海水,保障船舶正常运行。鉴于其重要性,ABS、CCS、DNV船级社以及IACS极地规范均对冰区航行海底门的设计建造提出了具体要求。文中以某钻井船为例,针对该船需满足ABS Ice Class C0级冰区加强的要求,同时结合后期极地开发的需求,对该船冰区海底门的设计和特点进行详述。  相似文献   

17.
秦琦 《中国船检》2014,(12):65-65
随着北极航道通航条件的不断改善,全球对极地船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未来极地船舶的性能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在建极地科考破冰船"努伊娜"号是一艘目前即将投用的国际极地海洋科学考察船。从船舶规范、船载科考能力、极地科考补给能力等3个方面,介绍这艘集海陆综合补给与南大洋科学考察于一身的新型极地科考破冰船,使读者了解当前世界极地科考船的设计、建造与考察功能等方面的最新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极地航行船舶的相关规范要求,包括极地级船舶统一要求、防冰冻规范、东北航道要求以及极地水域运作船舶安全规则.从推进系统的设计和防冻除冰措施两方面阐述了28500 t极地重载甲板运输船轮机专业的设计特点,包括了推进轴系的扭振计算、主机增压器的供风、冰区海水箱布置、压载舱防冻系统、消防系统防冻、通风和透气以及舱室及甲板面的加热措施等.  相似文献   

20.
胡扬帆  丁仕风  刘志兵  周利  吴刚  曹晶 《船舶》2023,(1):110-118
为分析极地低气温环境及压载水容量等因素对极地船舶压载舱内结冰变化过程的影响,该文通过分析极地船舶压载舱的热传递方式,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中的VOF模型模拟气液两相,建立极地船舶压载舱结冰数值模型,设置不同气温环境和压载水容量模拟组,观察计算域中的冰场的变化情况,分析多因素条件对压载舱结冰过程的影响。文中发现:冰块沿着舱壁生长,形成均匀的冰层,随后横向、垂向生长,形成完全覆盖水面的冰层,并最终沿着另一侧舱壁向下生长,整体形成拱形的形状;在相同压载水容量的条件下,外环境温度越低,结冰速率越快,结冰程度越高;在不同压载水容量条件下,自由液面越低,舱室内热空气作用效果越好,结冰速率越慢。由此得出结论 :通过对低气温条件下极地船舶压载舱结冰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压载舱在低温环境下的结冰规律,可作为极地船舶压载舱除冰防寒措施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