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公路隧道中通风系统的设置,是为了给隧道内的行驶车辆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环境。文章主要对公路中隧道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公路隧道通风系统的设计规范以及日常的通风方式进行阐述。隧道内通风方式包括横向通风方式、纵向通风方式以及混合性通风方式。笔者对我国隧道中最为普遍的纵向通风方式的特点做出论述,并对隧道通风系统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为我国今后隧道通风系统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公路隧道通风设计中风机的优化配置问题,提出从CO浓度和烟尘浓度需风量和稀释量出发来控制隧道通风系统所需风机数量,同时以CO浓度和烟尘浓度作为模糊输入变量对隧道通风控制系统进行研究,提高隧道通风控制器对隧道内CO和烟尘浓度的敏感性,为改善隧道通风效果和加强通风系统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通风控制是隧道开挖的重点,通风良好会对隧道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较大影响。对此,首先对高瓦斯隧道施工通风难点进行介绍,然后对高瓦斯隧道施工通风技术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高瓦斯隧道施工通风技术的应用方式进行详细探究,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研究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技术,依据新版公路隧道通风规范,结合骆驼山隧道的工程特性,通过计算分析,对特长隧道——骆驼山隧道的通风方案进行比选研究,从通风标准、技术要求、防灾救援及工程经验等方面综合考虑,最终推荐方案为:右线采用全射流纵向式通风、左线采用分段式纵向通风。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大纵坡双洞隧道风量不平衡时,上坡隧道是否需要设置通风井的技术问题,以大别山公路隧道为实体工程,现场检测了互补式网络通风隧道内CO 浓度、烟雾浓度和风速,分析了大纵坡隧道采用的双洞互补式网络通风方式中换气通道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测试结果表明:互补式网络通风能够满足隧道内污染物浓度控制要求;2个换气通道能起到气流双向交换的作用,交换风量满足设计要求,互补式通风方案可行;上下行隧道通风负荷不平衡,对于纵坡较大的特长隧道,可以采用互补式通风,取消其上坡隧道的通风井。  相似文献   

6.
隧道通风一直是长大隧道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长大瓦斯隧道。结合高瓦斯铁路长大隧道施工通风的成功实践,详细阐述了通风方案设计、风机选型及检算和现场实施情况,为解决该类隧道通风问题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结合某山区隧道工程实例,针对该隧道深孔天然气测试结果表明,该隧道为高瓦斯隧道,因此隧道对其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结合通风计算结果,提出合理的通风方案,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竖(斜)井送排通风已经成为高速公路特长隧道通风的主流形式,但存在通风附属土建工程量大,运营通风设备长期闲置等问题。论文以南(充)大(竹)梁(平)高速公路华蓥山隧道为工程依托,展开8 km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系统优化配置研究,在通风方案及土建工程配置优化的基础上,展开了通风机电设备分期配置及节能运营分析,提出8 km特长公路隧道单竖井应对异常交通情况的通风方案。结果表明:(1)华蓥山隧道可取消原左线通风竖井及地下风机,采用全射流通风;右线采用竖井送排式通风,竖井直径优化为Φ7m,同时为两线排烟。(2)为避免8 km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机电投资的增大,并降低运营能耗,华蓥山隧道运营通风可按稀释污染浓度控制,左线通风设备配置将大大减少,右线隧道可阶段性采用全射流方案。(3)在左线隧道增设送风口,可提高8 km公路隧道设单竖井情况下应对异常交通流的通风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公路特长隧道通风与照明系统设施总规模和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以浙江杭绍台 高速公路陈家山特长隧道为依托,提出通风系统与照明系统协同设计的理念,即适应通风烟雾浓度、按需配置照明灯具光源类型。采用LED+高压钠灯的混合光源方式,隧道末端的烟雾浓度指 标要求可以提高,而隧道需风量相应可降低约17%。在此基础上,积极采用互补式通风模式,利用下坡隧道中的低浓度空气去稀释上坡隧道中的污浊空气,实现相邻隧道通风负荷的均衡。相对于优化之前采用的单竖井送排通风模式及纯LED光源类型,隧道通风照明系统总安装功率下降30%以上,从而有效提高了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系统设施规模的集约化水平,为减少今后运营期间的设备闲置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6):109-110
结合铜岩隧道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隧道施工通风方案、风量计算、风机选型,并对隧道施工作业环境、通风施工、通风管理进行简述,以期为特长隧道施工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公路隧道通风方案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路隧道的通风设计是隧道总体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合适的通风方案设计应综合考虑到通风效果、施工难度、设备投入、运营成本等因素。应用静电除尘设备与交通管制相结合的通风方式,可以大幅度削减隧道建设成本,以工程实例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这种方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是隧道总体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合适的通风方案设计应综合考虑到通风效果、施工难度、设备投入、运营成本等因素。应用静电除尘设备与交通管制相结合的通风方式,可以大幅度削减隧道建设成本,并以工程实例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这种方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Two roof solar collectors (RSCs), conventional single pass RSC and new double pass RSC, were compared. The new roof solar collector, which is formed by integrating a double pass solar air collector with the roof of the building, can be operated more efficiently for space heating in winter, and for natural ventilation in other seasons.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two RSCs for both space heating and natural ventilation, a single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 house, on which the two RSCs will be mounted, was developed. The efficiency of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for the new RSC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pass one by 10% on average, and the ventilation rate contributed by natural ventilation for the new RSC can be improved to a great extent for most cases, indicating that the new RSC is superior to the single pass one from the viewpoint of both space heating and natural ventilation. The new RSC is more potential for improving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and energy saving of buildings.  相似文献   

14.
地铁隧道属于大长细比的通风受限空间,隧道火灾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回燃.地铁隧道1:8缩尺比例的火灾模型实验表明,决定回燃是否产生的关键参数是燃料挥发份的质量分数,单隧道自然通风条件下均临界值为8.78%;利用燃料的可燃界限图所得到的质量分数的临界值为8.66%,与实验值接近.自然通风条件下的单隧道回燃和腔体回燃相似,但产生回燃的燃料挥发份质量分数的,临界值不同.在确定隧道火灾回燃之前,借助于燃料的可燃界限图初步判断其挥发份质量分数临界值的范嘲,对现场真实火灾回燃的分析和控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流体力学分析理论入手,通过理想流体的假定,推导了隧道内空气流动的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分析了各种通风阻力和压力计算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隧道送排式纵向通风的基本理论,提出了送排式纵向通风的关键控制点及压力平衡模式,为特长公路隧道营运通风的理论和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以某厂地铁车厢头车为研究对象,结合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空调风道及车厢内部三维空间区域的空气流动和传热状况进行了数值分析,根据欧洲标准EN14750-1对空调通风设计方案进行了评估,计算中综合考虑了车体壁面传热、人体散热等多种传热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将空调机组下方的八个风道出风口去掉,地铁风道的出风口均匀性得到了有效地改善,风道出风口的平均速度最大差值由2.92 m/s变为2.23 m/s;条缝型送风口能够提供较好的空气品质;在车厢内定员226人的情况下,地铁车厢头车的空调通风系统满足了乘客热舒适性的要求.研究结果为地铁空调列车通风系统的合理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采用双洞互补式通风方式的某公路隧道为对象,运用ANSYS软件,对不同数量、不同位置的横通道设置条件下隧道内速度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横通道对公路隧道双洞互补式通风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长度为1000m的隧道,3条横通道比2条横通道的通风效果好,横通道间距100m比间距50 m的通风效果好,研究结论为可为类似隧道的运营通风方案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张承高速公路大华岭隧道高效通风的研究,内容包括:制定大华岭特长隧道的通风方案、选择合适的通风方式、并通过设计计算获得隧道工作面的需风量,根据计算结果选择施工通风的机械配套设施,包括通风机的选择和通风管道的选择。最后是通风方案的实施、系统的安装布置和使用管理,所述内容对类似工程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白云隧道地下风机房穿越煤系地层,施工中所有平巷均存在瓦斯。介绍了白云隧道通风斜井地下风机房洞室在瓦斯地层中施工所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超前预注浆防护、加强初支、改进通风、实施瓦斯监测等。采用上述措施最终安全、顺利地通过了瓦斯出露段,施工经验可供同类工程建设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PDF湍流非预混燃烧理论,以天津地铁区间隧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对隧道纵向通风后火灾烟气的湍流反应进行数值模拟,得到通风后烟气湍流反应的模拟结果,并将模拟结果与天津消防所的火灾实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火灾时隧道氧含量急剧下降,火灾烟气中含有大量CO等不完全燃烧产物,当启动机械通风排烟后,带入隧道的氧气与不完全燃烧产物再次发生氧化反应,烟气的成分及浓度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对人的毒性作用也将有所改变.为隧道火灾烟气流动分布规律的进一步研究,有效组织人员疏散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