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夜间机车驾驶环境中LCD眩光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光对司机室液晶显示设备的认读直接影响到人机交互的有效性和列车的行车安全。针对我国铁路干线机车夜间运行环境,对机车室内照明条件下车载液晶显示器(LCD)的眩光进行了测试,对机车夜间正常运行时车载液晶显示器上的眩光产生机理及其等级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机车夜间运行时室内光源及光照度布置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交流电气化铁路电力机车带电过分相区时产生电弧的过程,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得出了四段电弧的基本模型,其中的第二次和第三次电弧同时出现时就引发了交流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电分相处的异相短路故障.计算出了牵引变电所出口处电分相异相短路发生时的短路电流,与电流速断保护整定值比较后可知保护拒动,不能及时切除故障,电弧的高温会烧断接触导线.针对电弧引发异相短路时电分相处接触导线的温度会迅速升高的特点,提出了电分相处增设接触导线温度保护的新的异相短路继电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了开发中国运行速度为200km.h-1的2C0轴式单杆牵引高速机车转向架,研究了牵引杆布置方式对机车运行安全性的影响。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2C0轴式弹性架悬机车整车动力学模型,在惰行、牵引和制动工况下,分析了单牵引杆由转向架向车体端部和中部牵引时,机车的直线运行性能和曲线通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牵引杆布置方式对机车动力学性能影响不显著,建议采用牵引杆端部牵引的方案,以简化机车车体的设计与制造。采用牵引杆端部牵引的机车可安全通过R400m和R1600m的S形曲线;通过R400m小半径曲线时,机车惰行运行的轮对横向力大于牵引和制动工况的横向力,制动工况的轮重减载率较大;通过R2800m大半径曲线时,机车牵引和惰行的轮对横向力大小相当,大于制动工况的横向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提速机车高速运行时的横向动力学性能,通过分析我国主型2C0提速架悬机车的牵引电机悬挂方案,对分别采用刚性架悬和弹性架悬方案时机车的横向稳定性、平稳性、轮轴横向力、轮重动态变化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弹性架悬方案时,机车各项直线高速运行指标均有所改善,且机车的动力学性能对悬挂参数的敏感性减弱,因而有利于机车在长期运行中保持稳定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国家铁路局先后发布了两批铁道行业技术标准,包括《动车组车体耐撞性要求与验证规范》等16项标准和《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1项标准修改单。此次发布的16项标准为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专业的技术标准,空气动力学、机车牵引式列车牵引计算、铁路信号故障-安全原则是铁路基础性技术要求,动车组车体、货车制动系统、自动过分相装置、列车接近预警地面设备、GSM-R车载通信模块和智能网、无线调车机车信号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车载GFX-3A自动过分相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高速列车过分相速度损失原因,研究了CRH380CL型高速列车过分相的控制策略,并通过试验验证过分相延时控制策略和车载控制逻辑关系能够满足CRH380CL高速列车过分相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电力机车设备状态检测及故障诊断系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机车设备状态检测诊断系统是根据铁道部科技发展方向和机车设备按状态修的修制改革而研制的.它是在分析我国电力机车设备运行条件、工作状态、机车设备故障检测和应急修理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车载微机实时检测并记录机车设备的工作状态,对影响机车正常运行的主要设备故障进行实时诊断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对于不成对机车周转图,多基于固定的机车运转区段且为单机牵引进行研究,传统机车周转图的勾划方法难以适应非固定区段机车周转图编制的需求.机车的非固定区段运用有利于缩短机车周转时间,优化机车周转方案,对提高机车运用效率意义重大.本文在充分考虑部分双机牵引不成对机车周转图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到达单机牵引列车数与出发单机牵引列车数不同,到达双机牵引列车数与出发双机牵引列车数不同.综合分析铁路运输运营效益、列车运行图均衡性等具体要求,以机车在站停留时间、机车周转图均衡性、机车周转距离、机车运用数量等4个目标函数为求解目标的基础上,建立了机车周转图的01多目标规划模型,并给出求解的方法.最后以西宁西—西宁货区段进行实例验证,得出了对应的最少机车总消耗时间,最优附挂方案和机车周转图.  相似文献   

9.
在铁路客运高速化、货运重载化的同时,货运列车提速也已逐渐提到日程上来,机车的最高运行速度将会达到120 km/h.电力机车牵引传动制式将由直流传动变为交流传动,大功率交流机车将逐步取代直流机车.从大功率交流机车牵引性能、牵引质量适应性和制动性能等3方面,对大功率交流机车进行了介绍,并以大包线集包段为例,对大功率交流机车的应用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现有机车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弊端,介绍了基于嵌入式系统与专家系统的机车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构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车载嵌入式系统和专家系统.其中嵌入式系统完成对机车设备状态的检测、信息显示和简单的实时故障诊断功能,专家系统通过接收车载嵌入式系统对机车设备状态信息的初步分析处理,完成机车运行状态判断和状态预测.主要介绍了车载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实现方法,及车载嵌入式系统向专家系统传输数据的方式以及专家系统软件设计的模糊数学理论.经仿真软件仿真,和装车试运行证明本系统具有良好的彩色图形显示能力和强大的故障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弓网电弧模拟试验装置的电弧参数测量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气化高速铁路弓网相互作用是实现机车受流的关键环节,弓网电弧是评价弓网关系的重要特征.本文设计了一套弓网电弧模拟发生装置,该装置通过旋转轮盘与碳刷相对运动,产生旋转电弧,能够模拟受电弓与接触网的相对运动.系统试验最高电压100 V,电弧电流20 A,试验测试了静态电弧和动态电弧对系统的电压和电流的影响,并采用LABVIEW软件对其进行了谐波分析.谐波成分集中在500 Hz以下,且含有不规则间谐波.  相似文献   

12.
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涌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机车通过分区段时,应用地面自动过分相技术,实现供电电源的自动切换,电力机车变压器要进行断电和上电操作,由于电力机车变压器是带负载开断,断电后的变压器存在残压.残压与待投入相的系统电压的频率、相位、幅值都可能不同,加上变压器剩磁的作用,在上电瞬间可能会产生很大的涌流.本文分析了电力机车变压器在投入时系统的暂态响应.通过仿真,针对不同的系统电压相位,确定电力机车变压器投入的最佳时刻,经实验验证,选择合适的系统电压相位角投入机车变压器,能达到减小涌流,减小对系统造成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松卜岭隧道穿越大量采空区,采空区的存在使得隧道施工面临很大的安全问题,人员与机械设备都可能掉入采空区内部受到伤害,故应先治理采空区,然后再进行隧道施工。对此特提出采空区的处理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出发,采用从地面治理和洞内治理两个方面进行处理。通过检测,证明此方案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受流问题是制约电气化铁路提速的瓶颈之一,而弓网离线电弧是高速列车受流的关键问题.为了全面的把握弓网离线状态,设计了弓网离线模拟试验平台.实现正弦周期内不同时刻离线及回合过程的电弧放电现象,并采用示波器和数据采集卡实现对离合瞬间电压、电流和光强等波形的同步记录,为弓网离线检测法和列车受流质量的研究及抑制电弧危害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非强制性限速设施包括彩色铺装、振动标线、减速标线三种。通过使用测速雷达对车辆通过测速断面时不同车速状况进行测量,统计小型客车通过其前后两端的运行速度差等数据,分析得出不同限速设施的车辆减速效果。  相似文献   

16.
The paper is aimed at developing an optimized design of the pantograph and catenary system with double pantographs at a speed of 350 km/h for the Wuhan-Guangzhou high-speed railway.First,the pantograph and catenary system for the Beijing-Tianjin high-speed railway was analyzed to verify whether its design objective could be fulfilled.It shows that the system is not able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a sustainable running speed of 350 km/h.Then a new scheme for the pantograph and catenary system is proposed ...  相似文献   

17.
与直线路段相比,在公路平曲线路段上,车辆前照灯光束与防眩板距离的空间关系有所改变.为确保防眩效果而提出的一种对平曲线路段上防眩板间距的修正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已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城市轨道交通高架钢轨波磨地段振动噪声对沿线环境的影响,以某城市轨道交通高架钢轨波磨地段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列车以不同速度通过时的振动与噪声现场测试;基于测试结果分析了车速对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振动与噪声的影响,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噪声的空间分布特性,解释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钢轨波磨地段振动与噪声峰值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当列车分别以20、40、60、80、100和110 km·h-1的速度通过城市轨道交通高架钢轨波磨地段时,距线路中心线7.5 m、高于轨面1.2 m处的声压时程峰值分别约为0.6、0.9、1.3、1.9、2.3和3.3 Pa;轨面以上区域主要受轮轨噪声的影响,而梁体下方区域则主要受桥梁结构噪声的影响;轮轨噪声与车速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线性相关性,而桥梁结构噪声与车速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则略低,车速每增大10 km·h-1,轮轨噪声和桥梁结构噪声分别约增大1.7和1.1 dB;不同车速下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噪声随距离的衰减规律基本一致,测点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每增大1倍,测得的噪声约减小4.33 dB;钢轨波磨对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轮轨噪声的影响较为显著,钢轨波磨的波长决定了列车以不同速度过桥时钢轨振动加速度的峰值频率,进而影响轮轨噪声的峰值频率;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结构噪声的峰值频率主要与其自身的振动特性有关,与车速和钢轨波磨的关系并不大。   相似文献   

19.
以驾驶员的视点变化为研究对象,利用Dikablis智能眼动仪,通过在选取路段进行的实车试验,获取驾驶员在通过无信号控制路段行人过街横道线时的眼动参数与注视行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在通过人行横道时,白天和夜间视点在中心区域的注视时间比分别占到了34%和51%,在右侧区域占到了45.3%和34.7%。从正常路段向人行横道过渡时,白天瞳孔面积的变化率达到44.4%,夜间变化率达到26%。正常路段的瞳孔面积夜间相比白天变化率达到65.3%,人行横道处变化率达到67.4%,与白天相比驾驶员的紧张程度高。  相似文献   

20.
根据近年来高速列车气动噪声相关研究,从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面介绍了当前高速列车气动噪声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 分析了高速列车气动噪声源分布和产生机理,探讨了高速列车关键区域气动噪声降噪措施,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列车运行产生的气动噪声主要声源为几何体表面偶极子声源,分布在转向架、受电弓、车厢连接处、头车与尾车等区域;转向架区域存在着车体表面结构不连续性,气流流经时产生流动分离和流体相互作用,形成较强气动噪声源,可以采用转向架舱外设置裙板和舱内壁与周围铺设吸声板等措施进行降噪;受电弓各部件受到流动冲击作用,产生周期性涡旋脱落诱发的单音噪声,可通过减少受电弓结构部件、改变受电弓杆件截面形状、安装受电弓导流罩、受电弓两侧设置隔声板和射流控制等措施进行气动噪声有效控制;无封闭式车厢风挡形成开放式环形空腔,气流流经时产生较强的气动噪声和气动声学耦合,采用全封闭风挡可有效降低气动噪声产生;头车部位气流流动分离以及尾车部位由于尾涡脱落和非定常流动结构形成与发展,诱发气动噪声产生,头车、车身与尾车减少突出部件,保持几何体表面光滑和连续性,有利于取得较好的降噪效果;随着未来更高速度级高速列车研发,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高速列车气动噪声理论与数值模拟方法,提升气动噪声降噪技术水平,有效控制气动噪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