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桩承式加筋路堤沉降变形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垫层和格栅对路堤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高速铁路CFG桩进行分析,通过不同垫层结构、桩径、桩间距、有无桩帽和桩帽大小等设计参数对地基沉降的影响,为试验段CFG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案提供依据,并对试验段设计方案进行沉降分析。铁路路基CFG桩复合地基与工业与民用建筑行业相比主要存在以下不同:一是传统的房屋建筑基础为刚性垫层,通过垫层传递到桩和桩间土上的荷载比较明确,铁路路堤基础一般为柔性  相似文献   

3.
桩网复合地基通过桩体、碎石垫层、土工格栅以及桩间土共同作用,可以将上部路堤荷载有效地传递至下卧硬土层。针对桩网复合地基和传统的桩承式复合地基两者的结构性区别,对其荷载传递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通过数值模拟对桩网复合地基承载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桩网复合地基可以有效减小路堤整体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提高桩土应力比和路堤整体稳定性。最后,通过路堤沉降和格栅轴力两项指标对桩网复合地基设计中各项重要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可为桩网复合地基设计和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和路基拼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小路基拼接在新老路基间产生的差异沉降,从减小路堤荷载出发,研究了EPS轻质路堤填料在拼接工程中的应用;在加固地基方面针对传统地基处理方法处理深厚软基的缺陷,将PTC管桩应用于高速公路的拼接工程,设计中应按不同土质条件和工况采用不同的沉降分析计算方法,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反演分析所获得的地基参数可使计算获得较高的精度,文中推导的能反映地基层状性质和三维变形特征的带帽疏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等计算公式,桩长、桩径、桩间距、桩帽尺寸及垫层厚度的优化设计方法,经实践证明具有较好的工程适用性。工程实践表明,采用EPS和带帽PTC疏桩处理地基拼接工程满足设计要求,处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结合高速铁路桩—网结构路基试验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探讨在填筑阶段桩—网结构的沉降特性及桩、网、土共同作用的承载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桩间距对加筋垫层的相对变形影响显著;桩身应力随路堤填土高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且应力分布逐步向线路中心桩靠拢,桩身应力沿深度方向先增大后减小;桩间距不同,土工格栅的拉应力随着路堤填筑高度的变化不同;在填筑初始阶段,桩土应力比较大,随着路堤填高的增加,桩土应力比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以上结论可为桩—网结构路基设计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是目前河北在建高速地基施工的常见处理工作,软土地基处理包括设置垫层、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水泥搅拌桩、CFG桩、碎石桩、砂桩、铺设土工织物等施工方法,并应进行路堤沉降观测。  相似文献   

7.
在对路堤桩进行处理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桩身检测方案设计,并进行沉降监测和承载力监测,可确保地基处理效果、避免因沉降导致的病害。  相似文献   

8.
桩承式加筋路堤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软基处理办法,在高速公路桥头段软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笔者提出了桩承式路堤的沉降计算方法,按照桩、土各自分担荷载计算土中附加应力,分别对桩和桩间土的沉降进行了讨论,对桩顶和桩端刺入的计算也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对比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管桩+钢筋混凝土板复合地基、管桩+桩帽+土工格室复合地基、管桩+桩帽+土工格栅复合地基的受力和沉降控制效果,开展了3种复合地基处理深厚软土路基的现场试验,分析研究了不同垫层条件下管桩复合地基受力和变形规律,结果表明:路堤荷载作用下,桩顶和桩间土应力由路基中心向路肩、坡脚处逐渐减少,土工格栅垫层时桩土应力比为2.47~5.42,土工格室垫层加固桩土应力比为2.30~6.25;钢筋混凝土板垫层时桩土应力比为8.05~14.81;随着路基填土荷载的增大,土工格栅、土工格室拉力逐渐增大,路肩位置拉力最大,相同荷载作用下土工格室所受拉力大于土工格栅;3种复合地基加固措施中管桩+钢筋混凝土板对路基沉降的加固效果最好,稳定后地基面沉降分别为土工格栅和土工格室桩网复合地基地基面沉降的68.46%和72.56%.   相似文献   

10.
基于现场试验的桩网复合地基垫层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对桩网复合地基垫层设计提供参考,对4组不同桩帽尺寸的桩网复合地基进行了现场试验,测试、分析了路堤荷载作用下的地基沉降、基底压力和垫层筋带拉力.结果表明:桩顶设置桩帽的作用显著,可有效降低桩顶压力,减小桩顶筋带拉力,缩小桩土沉降差;土拱高度与桩间净距有关,试验条件下约为桩帽间轴线净距的0.9~1.3倍;桩顶压力分布不均匀,中间小,边缘大,前者约为后者的67%~79%;桩顶筋带拉力最大,桩帽边缘筋带拉力大于桩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