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伴随电动汽车保养量的不断攀升,与此同时电动汽车在使用维护中的安全问题也逐渐显现。相比传统汽车,电动汽车配备有B级电压的高压系统(B级电压是指最大工作电压为30V相似文献   

2.
<正>现在使用的电动汽车,如一汽丰田的普锐斯混合电动汽车、比亚迪F3DM混合电动汽车、比亚迪K9纯电动大客车等,使用的电压均在数百伏,有的甚至高达750V以上。即便是旅游基地或港口码头内部使用的场地电动车,其工作电压一般也大于80~100V。而传统燃料汽车使用的电压都较低,汽油车只有12V,柴油车为24V,均为安全电压。当维修技术人员接触这些低电压时很安全,不会发生电气安全事故。但维修电动汽车时则会有触电造成生命危险的可能,这是  相似文献   

3.
纯电动汽车的电流和电压等级都较高,纯电动大客车的电池组在充满电的情况下电压一般在600V左右,电流可达几百安培。我国安全电压多采用36V,这就要求人体可接触的任意两个带电部位的电压要小于36V。根据国际电工标准[2]的要求,人体没有任何感觉的阈值是2mA。这就要求如果人或其他动物构成动力蓄电池与地之间的外部电路,最坏的情况下泄露电流不能超过2mA,即人直接接触电气系统任一点的时候,流过人体的电流应当小于2mA才认为车辆绝缘合格。因此,在电动汽车的开发中,要注意高压电器系统的绝缘设  相似文献   

4.
电动汽车绝缘电阻在线监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景新  樊彦强  姜久春  陈弘 《汽车工程》2006,28(10):884-887
提出通过测量电动汽车直流系统正负母线对电底盘的电压来实时监测绝缘状况的方法。对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进行相应分析,并提出了提高精度的措施。设计了在线监测系统,并进行了实际装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符合预期的设计精度要求,对故障情况可以及时报警,能够较好地完成实时监测电动汽车绝缘性能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一、纯电动汽车的4种电压燃油汽车只有一种12V电压,纯电动汽车有4种电压。1.12V直流电压燃油汽车的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发电机,是为全车电器电子设备供电的。纯电动汽车为全车12V设备供电的是蓄电池和DCDC(直流电压转换器)。电动汽车与燃油车一样仍采用铅酸蓄电池,有些电动汽车采用磷酸铁锂蓄电池,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正>(接上期)三、高压安全与健康1.高压电带来的危险常规车辆上车载电源的电压一般都是12V或24V,当前电动汽车辆上的电压通常高达300V,而电压超过50V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被视为危险电压。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电动汽车上的高压电操作安全,充分认识电动汽车上高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这些危险包括:电击、电弧或闪络、与高压蓄电池有关的危险、二次事故。  相似文献   

7.
本文中对纯电动汽车用磷酸铁锂电池SOC估算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利用基本的测试手段测得反映电池外特性的充放电电压曲线(V vs Q),并用它求得反映电池电化学特性的容量增量曲线(ΔQ/ΔV vs V)。接着,采用容量增量分析法研究充放电倍率、温度和老化程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最后,建立了电池内部相变阶段的容量增量峰与电池SOC的对应关系,并利用这一关系来估算电池SOC,为电动汽车制定动力电池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3高电压系统的功能3.1安全监控《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 18384—2020)根据最大工作电压,将电动汽车的电气元件或电路分为A级和B级2个等级,其中A级电压电路对应的最大工作电压范围为0 V~60 V(直流)、0 V~30 V(交流),B级电压电路对应的最大工作电压范围为60 V~1 500 V(直流)、30 V~1 000 V(交流)。为了防止维修人员及驾驶人发生触电危险,  相似文献   

9.
设计一种电流信号注入方式的电动汽车新型绝缘检测装置,通过在高压系统和车辆底盘之间注入一个电流信号,在高压系统、车辆底盘、漏电电阻、采样电阻和电流源之间形成一个测量回路,检测测量回路中取样电阻上产生的电压信号,并进行运算得到绝缘电阻阻值。实际测试表明,系统工作可靠,测量精度高,可有效在线实时监测车辆的绝缘性能,保障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机动车辆类强制性认证制度、电动汽车的电气绝缘安全性能和耐压测试的基本原理,设计了符合IEC61010标准的由DSP控制的电动汽车耐压测试系统。系统由DSP、测试回路、信号采样、调理电路等部分组成,其中程控电源采用电压电流瞬时值双环控制,确保测试电源稳定,波形畸变小;实验数据表明系统工作稳定,数据重复精度高。  相似文献   

11.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电池冷却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电池组对通风冷却的要求非常严格。根据混合动力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镍氢电池的特点及所需通风散热的要求,经试验分析了充放电时池箱中电池模块的测试分布情况,确定了电池箱的详细结构形式,同时考虑了绝缘和密封的措施。根据汽车的情况,介绍了电池箱的安放搭载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电动汽车都会采用到驱动动力强劲的锂离子电池,在充电模式下保证锂电子电池组实现主动均衡控制,有效推进电动汽车电力系统良性发展,提升电汽车整体性能。文章中所探讨的是基于双向Buck-Boost拓扑结构的主电路主动均衡控制系统,它其中基于荷电状态SOC建立主要均衡判据,进而实现了对主动均衡控制策略的有效改进。简单研究了充电模式下的锂离子电池组主动均衡控制电路设计方法,锂离子电池组的SOC均衡控制策略,并对其设计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优化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加热策略,以磷酸铁锂电池包为研究对象,测试其在3种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电池降温性能,结合实际环境的影响,建立电池降温速率计算模型并通过测试验证。  相似文献   

14.
陈佚  朱成  刘頔 《时代汽车》2021,(8):83-84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广泛应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得到各界的关注。而电池组是目前决定新能源汽车性能和续航能力的重要部分,因此提升动力电池的性能和确保电池组的工作可靠性、安全性是当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关键研究课题。从目前的技术来看,冷却系统又是决定了动力电池性能的关键技术,所以本文通过对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作用以及四种冷却技术特点出发进行分析,探究冷却技术对动力电池的性能影响,从而为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研究提供一点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电动汽车高压电安全诊断与控制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建新  郑荣良  卓斌  杨林 《汽车工程》2007,29(4):308-312,332
以电动汽车高压电安全诊断与控制技术为基础,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CAN总线和线控技术的专用车载高压电安全管理模块EVSM。该模块能实时监测与诊断各类电动汽车高压系统的各种电气参数及其绝缘状态,能正确可靠地控制电能的输出。几年来的试用结果表明,该管理模块很好地满足了各类电动汽车车载状况下静态和动态高压电安全诊断和控制的需要,并具有很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散热问题,对电池组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建立锂离子动力电池三维模型,利用Fluent进行数值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电池间距的增大和减小分别使电池组的散热性能提高和降低,且其间距减小时,电池间温度差异明显;发现动力电池组入口风速升高,电池表面空气流速相对提高,电池组换热能力增强,但电池间流场的一致性变差、温差变大。  相似文献   

17.
当前电动汽车车载电池均采用到锂电池,其电化学阻抗谱(EIS,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是目前一种相对新颖的电化学测量技术。EIS能够为电动汽车锂电池组的电化学系统施加一个频率不同、振幅偏小且交流正弦的电势波,对于测量交流电势与电流信号阻抗比值方面具有良效。文章中简单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阻抗谱相关理论基础内容,然后对锂电池中电池电极电化学的阻抗谱特征进行了深度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动汽车销量的增加,动力电池的热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电池温度过高会影响电池的性能,严重时会导致热失控的发生。为研究锂电池的放电特性,探究不同因素对电池组往复流风冷散热的影响规律,基于外接UDF的Fluent仿真计算,利用正交试验,分析了入口风速、冷却空气温度、往复流周期三个参数对电池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往复流周期对电池组温度分布均匀性的影响最大,入口风速对电池组最高温度影响最大,而冷却空气温度影响则相对较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获得了往复流散热性能的最优匹配参数。  相似文献   

19.
王文伟  孙逢春  林程 《汽车工程》2006,28(9):787-791,797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动力电池、驱动系统和变速系统。对水平铅酸电池的试验研究显示该电池完全满足电动汽车行驶需要。对新型稀土变磁通电机的驱动特性及其控制原理、线控两挡变速器原理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一体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装有该动力系统的电动客车动力性和经济性均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纯电动汽车因其清洁、无污染的特性,成为各国研发的重点方向。其电池包是整车的核心部件,起承载和保护动力电池组的关键作用,其结构设计的轻量化是汽车轻量化、提升续驶里程的关键途径。电池包服役过程中需承受来自地面的各种冲击载荷,箱体结构的强度、刚度及安全性等均会对电池包性能产生影响。通过总结不同品型电池包在结构设计、材料选用、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4个方面的性能参数,从这 4个方面比较了不同轻量化设计电池包对材料的性能要求,评估了不同材料的轻量化效果,为选用合适的轻量化材料用于电池包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