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快速公交系统--向可持续城市交通发展之路(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世界银行就积极地向发展中国家推荐快速公交系统——作为当前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技术手段。去年10月,世界能源基金会交通咨询专家徐康明先生执笔,撰写了《快速公交系统——向可持续城市交通发展之路》一书,对解决中国城市交通问题提出了看法。本刊经编,分两期刊完。  相似文献   

2.
何宝宏 《江苏交通》1999,(12):15-19
城市交通问题是本世纪以来一直困扰发达国家的一道难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发展历程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交通的发展很相似,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要使中国城市交通在21世纪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大城市都面临着严峻的交通压力,随着经济增长、车辆增加、人口膨胀,使得城市交通问题,尤其是城市中心区的交通问题越来越严重,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愈加紧迫。下面以伦敦为例,介绍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及启示。[编按]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共交通基础建设一定要满足城市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在城市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都有不同标志性的城市交通。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英国伦敦投入运营以来,揭开了城市交通发展进入了现代化交通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城市交通供需平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不平衡。因此,城市交通问题的分析研究应以汽车拥有率饱和水平作为远期规划的目标,搞清汽车时代城市交通的需求模式,再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实情,有计划、分阶段、逐步地改造现有城区和规划新城区的道路建设。  相似文献   

6.
《城市交通》2006,4(4):85-85
中国近2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力。城市交通领域的进步和发展,亦受到了高度关注。位于美国波斯顿的世界知名学府麻省理工学院(MIT)的2006年最新一期的《展望,MIT规划》杂志(Projection,the MIT Journal of Planning),发表了一篇针对中国的城市交通所面临的挑战及相关研究和政策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上海已经向着国际化的航运中心、经济贸易中心、信息中心逐步发展。要更快的提高上海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具备一套方便迅捷的城市交通系统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那么,面临上海的交通问题,我们应当如何解决呢?总结了世界各国大城市发展建设的经验,解决上海的城市交通问题应该依靠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8.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城市交通的现状出发,提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交通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实现城市交通系统自身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编按]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进程中存在某些已偏离了正常轨道或偏离轨道的潜在风险和问题.为了提出警示,结合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特点,通过梳理城市交通既往发展轨迹,从城市交通规划的法律地位、城市交通模式选择、城镇群与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城市交通规划决策的基础工作、“规模和效益”以及“公共交通优先和需求管理”的关系、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停车、交通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出了城市交通规划建设领域值得关注的十大倾向.  相似文献   

10.
与我国情况相类似,城市交通问题长期困扰着国外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各国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对策寻求发展城市交通的有效途径。面临城市交通发展中日益明显的供需矛盾冲突,借鉴当今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宝贵经验,吸取教训,对发展我国城市交通,进行政策研究具  相似文献   

11.
交通一直是世界各大城市共同关注的焦点,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上海面临着重大的交通问题。解决复杂交通问题关键在于综合性的规划与政策。经过各方4年多的努力,编制完成的《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综合各部门意见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进国际先进理念,提出了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政策和任务,用以指导上海城市交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通》2006,4(6):21-21
中国建筑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分会于2006年10月27—28日在南京召开了“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06年年会暨第22次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7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的主题为“小汽车高速增长背景下城市交通发展对策”,与会代表围绕近年来伴随小汽车高速增长显现出来的城市交通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讨。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型与战略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林 《城市交通》2013,(5):4-7,61
随着城市交通拥堵、交通污染等问题凸显,以及能源、土地等资源约束,针对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型和交通战略的讨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首先回顾中国不同阶段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和政策导向。从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城市交通小汽车化、城市交通制约因素三个方面,分析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型的迫切要求。提出促进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型的战略目标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围绕科学决策、协同集成、公交优先、科技创新四个方面提出战略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交通规划的历史、问题和对策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江评 《城市交通》2006,4(3):33-37,4
系统回顾了中国城市交通规划的历史,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城市交通规划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从历史上看,影响城市交通供给和效率的社会、经济、行政体制、发展政策等因素未能得到很好研究。为此,需要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法律法规、国际交流和典型个案研究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从英国小汽车短距离出行行为看我国城市交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琼  吴群琪 《城市交通》2004,2(4):15-18
城市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大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难题。通过对英国小汽车短距离出行行为的分析以及对我国城市交通拥挤问题产生根源的分析,论述了在我国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而通过对现代城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难点的剖析,提出缓解我国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一个便捷、高效、畅通的交通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多重矛盾的集中反映,不同的交通问题,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模式去套用,必须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选择科学发展之路. 本文在总结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症结及根源所在,并结合国际城市交通发展经验,按着人文、科技、绿色、“低碳”等先进理念,提出了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自行车交通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类城市已经逐步取缔了自行车,绝大多数道路禁止自行车交通,自行车拥有量及交通量几乎为零,与普通城市相比,其城市交通具有很多独特之处。国际上不乏此类城市的范例,韩国的汉城和俄罗斯的莫斯科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无自行车城市”,其交通十分简洁。在中国该类城市以大连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发展的优先计划--可持续交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卫 《城市交通》2005,3(1):1-3
中国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交通和能源问题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城市政府的关注。对中国城市交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城乡协调发展,交通和能源需求,土地资源、环境资源和能源资源的约束,城市公交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四个方面对中国城市交通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阐述,指出了中国城市交通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实现城市可持续交通的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交通问题剖析及改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典型问题,从城市规划、交通结构、供需关系、交通系统结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区域一体化交通等方面深入分析总结了城市交通根本症结所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与产业布局和配套功能设施布局同步调整、把握我国交通结构高弹性调整时机、合理制定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和政策、差别化供给方式、挖掘既有交通基础设施、注重城市交通体系功能级配和资源配置、建立区域交通网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交通调查和交通需求模型在中国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新的数据环境和城镇化发展背景下,有必要探讨交通规划定量分析技术的发展方向。首先介绍中国城市交通调查的技术问题、体制保障等现状情况,同时概括交通模型的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其次,从调查数据采集和维护机制,交通模型理论体系和功能需求,人才队伍以及模型在交通规划决策中的地位等方面分析交通调查和模型存在的问题。最后,预判中国城市交通调查和模型的发展趋势,提出大数据和交通模型互动发展、交通模型和GIS技术全面结合、加快制定指导手册和标准等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