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个氢能源有轨电车工程在国内外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但目前氢能源有轨电车仍面临着相关标准/规范缺失、关键技术空白等问题,故而需要对氢能源有轨电车加氢站的设计及其工艺布局进行深入研究。在介绍2015年至今国内外研发的各种类型氢能源有轨电车及我国已运营/在建氢能源有轨电车线路的基础上,阐述了有轨电车加氢站的组成及氢气加注原理,列出了加氢站的主要技术方案及技术指标,提出了有轨电车加氢岛的设备空间布局方案;选取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加氢站选址方案,分别为方案一(加氢站与车辆段合并布置)和方案二(加氢站布置于线路末端车站旁),从运营组织、选址条件、占地面积、车辆运营检修流程和经济性等方面对这两个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并以佛山市南海区有轨电车里水示范段工程加氢站布置方案为案例进行了说明。研究表明:方案一用地更节省,经济性更好,运营组织更灵活,车辆运用检修也更便利。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交通出行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公交出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种新型轨道交通方式,现代有轨电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采用。现从现代有轨电车的技术特点入手,结合其线路、车辆、旅行速度和最高速度、信号系统等方面对现代有轨电车的技术特征进行了具体的阐述;重点对路口信号优先控制系统、正线道岔控制系统、道岔区段列车检测设备等关键的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探索在我国复杂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下,如何采用合理的相关技术,充分发挥现代有轨电车的技术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3.
以佛山市南海区有轨电车里水示范段工程地下车站为例,分析氢能源有轨电车地下车站的设计方法。从常规设计方面,阐明了氢能源有轨电车地下车站的平面布置、空间布局、造型设计及过轨方式。通过对氢能源特性的分析,提出了氢能源有轨电车地下车站的通风设计、氢气探测、消防疏散和火灾报警等方面的防爆及消防特殊设计。  相似文献   

4.
国外旧式有轨电车从发展旺盛逐步走向衰落,现代有轨电车由于较高的专用线比例和使用大容量、铰接式、低地板车辆具有较强生命力而得到快速发展.总结了国外现代有轨电车的主要特征.从适用性、专用路权、低地板车辆、制定技术规范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我国城市发展现代有轨电车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现代有轨电车与快速公交BRT作为两种功能上比较接近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近期都在国内多个项目中获得了的应用。文章从技术特性、经济性、环境保护方面对现代有轨电车和快速公交BRT进行比较研究,对两者的适用范围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如何发展现代有轨电车和快速公交BRT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总结笔者承担的现代有轨电车设计工作,建立对现代有轨电车四个方面的认识:现代有轨电车是填补介于地铁与公交之间的运输需求,是与道路一体化的地面公交系统,是地面公交的升级,在运能、用地、通行量和运营成本方面具有比普通有轨电车更大的优势。借鉴世界大城市的应用经验,分析现代有轨电车在我国应用面临的挑战。从功能定位、交通条件、建设时机三个方面论述现代有轨电车的适应性;并提出现代有轨电车应用须研究的路权、车道布设方式、站台型式、进、出道口设站、路口信号优先和路口交通组织等六大交通要素。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沈阳市浑南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路的实施概况,从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事故原因等方面分析了现代有轨电车的运营事故特征。从交通标志标线、交通安全设施、交通信号、交通组织等四个方面,针对不同事故类型提出了改善措施。运营事故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措施实施后比措施实施前的事故数量明显减少,尤其是机动车与有轨电车的碰撞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8.
现代有轨电车新区发展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国内现代有轨电车发展现状,说明城市新区发展有轨电车的意愿更高、实施力度更大。据此分析新区形成的根本及其发展多阶段性特点、空间结构特点、产业特点、目标特点,总结新区发展需求,从现代有轨电车的系统延展性、路面轨道交通系统、投资建设、环保特性等技术点落脚,比较有轨电车技术特点与新区特征需求两者间的契合性,总结现代有轨电车在新区发展的适用性,同时对新区有轨电车的网络规划、线路选线、系统设计及融资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国内有轨电车供电系统标准、有轨电车架空供电接触网发展及类型、正在运营的线路现状等几个方面对国内现代有轨电车接触网进行分析,总结出其绝缘产品、机械零件、内置式下锚装置、双绝缘系统的设计原则,为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接触网及零件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有轨电车与地铁的车辆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有轨电车与地铁在车辆维修制度和车辆段布局等方面的特点。从车辆段的主要功能、车辆检修制度、车辆段用地规模和工艺设计等方面,分析比较有轨电车车辆段与地铁车辆段的差异,为有轨电车工程中车辆段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技术特征、成本、环保、美观等方面,总结现 代有轨电车的优势; 结合墨尔本、巴黎等城市有轨电车 发展情况,分析现代有轨电车发展的影响因素、应用模 式和特征。研究表明,城市发展有轨电车主要受乘客 需求、政策、成本效益以及城市环境因素影响。在大城 市,有轨电车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补充和延伸,应明确 有轨电车和轨道交通网络的关系; 在中小城市或卫星 城,有轨电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主体,需要充分发挥其 网络规模效益。我国既要从政策、税收、标准等方面制 定和完善现代有轨电车发展规范,又要结合城市经济 发展水平和城市总体规划理性发展有轨电车。  相似文献   

12.
有轨电车在我国正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积极借鉴国外的建设运营经验,对有轨电车在我国的可持续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有轨电车线网的德国可为我国提供丰富的案例借鉴与参考。从服务范 围、建设运营中执行的规范、线路特征 3 个方面,分析德国有轨电车的技术特点。选取布伦瑞克、汉诺威、慕 尼黑 3 座城市的有轨电车作为研究案例,分析德国小城市、中等规模城市和大城市有轨电车的建设运营特征,不 同规模城市的有轨电车在功能定位、线路敷设方式、旅行速度、平均站间距、客流强度、乘客平均乘距等指标上 存在明显差异。最后,结合案例分析,从功能定位、线路建设标准、运营交路设置、换乘接驳规划、换乘站建设 标准等方面,阐述对我国有轨电车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对比地铁,指出轻轨和有轨电车在立项审批、规划设计、运营安全方面存在法规缺失和标准薄弱等问题。由于轻轨和有轨电车概念不清晰,在立项审批上,轻轨和有轨电车的审批权限不够明确,各地有轨电车立项审批的要求、要件不一致;在规划设计方面,部分新型轨道交通以及以C型车为基础的轻轨系统规划设计标准尚有缺失;在运营安全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尚无专门针对有轨电车和轻轨方面的条例。建议在轻轨概念分级分类的基础上,划分审批权限和申报程序;补充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编制标准和新型轨道交通的设计标准,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补充轻轨和有轨电车运营安全等方面的立法以及相关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旅游地区有轨电车的服务品质,综合平衡运量需求和运能供给,从旅游地区有轨电车的客流分布、线路特点及出行服务要求等出发,以丽江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编制了有轨电车全日行车计划,并进行了交路设计、停站设计等。探讨了能够改善旅游交通运营服务品质,提高企业运营效益的运营组织模式。在此基础上,以满足旅游休闲型乘客的需求为导向,重点在车辆选型、配线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氢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文章从建设、供电、车辆、运营、维护和全寿命周期成本等多个角度对其在有轨电车中应用的技术经济性进行了探讨,指出氢燃料电池最适合的场景是替代内燃轨道车辆而非有轨电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促进我国有轨电车线路设计技术的持续进步,应长期关注和深入研究欧洲不同城市有轨电车线路在车辆、轨道及其他系统上的关键设计技术。方法:基于我国参与的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市新萨瓦河大桥项目”咨询工作,对欧洲(塞尔维亚采用欧洲标准)和我国涉及有轨电车轨道专业的标准进行了对比,研读了项目的设计文件图纸和计算书,并结合实地调研、与塞尔维亚设计人员的走访交流等工作,从标准体系、钢轨选型、温度力计算及轨道结构等4个方面总结了我国与欧洲在有轨电车轨道设计标准和理念上的异同。结果及结论:我国和欧洲的有轨电车轨道专业方面标准条款的差异不大,但具体设计中仍有很多与我国应用的技术路线有很多不同之处,应对欧洲标准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与欧洲标准相比,我国标准比较完整,许多计算参数可直接使用,设计效率更高,控制标准也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前,混合储能式有轨电车作为一种高性价比的交通工具已得到广泛应用。混合储能系统承担着有轨电车供能任务,合理配置储能元件对于保障有轨电车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混合储能式有轨电车作为研究对象,在多目标、多约束条件下,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混合储能系统最优参数匹配方案;以广州海珠有轨电车THZ1线作为实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最优配置混合储能系统在降低储能系统的体积、重量及成本、发挥储能元件充放电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有轨电车通过道口的效率,比较理想的状态就是有轨电车通过每一个道口时运行方向总是绿灯,电车可以不用在道口处停车等待。根据目前有轨电车的运行特点,要想最大程度地保证有轨电车安全、高效地通过道口,可以从2个方面进行协调:一是现代有轨电车控制系统做出相应调整优化,二是社会交通系统给予相应调整优化。分别分析研究这2个方面的控制策略,并尝试找到2个优化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有轨电车运行安全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有轨电车在运行过程中,易在交叉口处产生瓶颈,导致有轨电车通行速度降低、乘客舒适度下降。从有轨电车交叉口信号优先控制、现状交叉口交通管理与控制优化、公共交通组织优化、慢行交通组织优化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武汉市有轨电车作为实例,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措施,并利用VISSIM软件仿真模拟了实施效果,仿真结果验证了优化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地位和性质,结合有轨电车交通当前的发展形势,通过对新型有轨电车交通基本概念的再认识,针对当前新型有轨电车交通工程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从线路形态选择、车辆选型、运营模式及行车组织等方面提出新型有轨电车交通规划与设计的见解,期望为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规划、立项、设计和审查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