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俊  陈阳  肖蓉 《城市交通》2006,4(5):45-49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完成之后,为更好地指导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开发和相关的规划编制,对站点周边地区的用地规划进行研究十分必要.结合南京的实际,对轨道交通站点进行分类、分级,对轨道交通自身用地、附属设施用地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用地提出了控制标准,并对轨道交通站点临近地区的用地控制和功能配置提出了要求,为类似城市的相关规划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骨干,由于轨道交通更适用于主干性运输,可达性相对较低,因此在轨道交通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站点衔接问题。通过分析各种衔接方式特性,采用典型相关性的分析方法确定对于衔接比例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并加以综合考虑,再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北京市现有站点进行分类,在此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城市布局形态以及站点功能分类的因素,对其进行调整,最终可得出各个类型站点的衔接比例,从而为北京新修线路各站点的衔接规划给出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骨干,由于轨道交通更适用于主干性运输,可达性相对较低,因此在轨道交通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站点衔接问题。通过分析各种衔接方式特性,采用典型相关性的分析方法确定对于衔接比例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并加以综合考虑,再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北京市现有站点进行分类,在此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城市布局形态以及站点功能分类的因素,对其进行调整,最终可得出各个类型站点的衔接比例,从而为北京新修线路各站点的衔接规划给出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骨干,由于轨道交通更适用于主干性运输,可达性相对较低,因此在轨道交通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站点衔接问题。通过分析各种衔接方式特性,采用典型相关性的分析方法确定对于衔接比例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并加以综合考虑,再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北京市现有站点进行分类,在此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城市布局形态以及站点功能分类的因素,对其进行调整,最终可得出各个类型站点的衔接比例,从而为北京新修线路各站点的衔接规划给出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骨干,由于轨道交通更适用于主干性运输,可达性相对较低,因此在轨道交通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站点衔接问题.通过分析各种衔接方式特性,采用典型相关性的分析方法确定对于衔接比例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并加以综合考虑,再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北京市现有站点进行分类,在此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城市布局形态以及站点功能分类的因素,对其进行调整,最终可得出各个类型站点的衔接比例.从而为北京新修线路各站点的衔接规划给出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容量、高效率的运输方式,可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城市在建设轨道交通的同时,还要对站点周围其他衔接设施的建设进行规划布局。轨道交通不是一种“门到门”的交通方式,使乘客在选择轨道交通方式的同时,需要选择从出发地到轨道交通站点的出行方式,以及从轨道交通站点到目的地的出行方式,这是一个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多方式组合出行。研究将对兰州市典型轨道交通站点进行问卷调查,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出行者的出行选择特性进行分析,得出出行者选择的轨道交通两端的主要衔接方式,最后对站点周围的衔接设施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的开通运营将对沿线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确定轨道交通各站点的影响范围是定量研究轨道交通对沿线经济影响的基础。本研究从实证的角度,运用可达性相等理论研究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沿线14个站点的影响范围。认为轨道交通站点的影响范围随距城市中心轨道交通站点距离的增加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识别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程度的空间差异性,以及不同空间范围内城市发展水平对轨道交通客流影响的差异性,引入描述空间集聚特征的莫兰指数Moran's I 建立轨道站点周边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将轨道站点周边城市发展水平和站点客流空间集聚分布特征作为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协同程度判断标准,划定若干研究区域,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 模型研究两者空间相关性和城市发展因素对轨道交通客流的影响. 实证研究表明:轨道站点周边城市发展水平与站点客流协同程度较高的区域,城市发展水平对站点客流影响更大;将城市发展因素对站点客流影响程度进行排序,密度高于交通便捷程度、功能多样化程度和发展紧凑度.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运营优化时,需要对客流进行分析,其中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吸引范围属于关键性问题。考虑到不同用地性质的轨道交通站点承担的交通功能不同,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站点进行分类,建立基于聚集效应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吸引范围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得到轨道交通站点对常规公交客流的合理和最大吸引时间,从而确定不同类型站点的客流吸引范围。  相似文献   

10.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有利于土地集约使用、缓解交通拥挤,轨道交通站点区域TOD模式开发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厘清轨道站点的功能和定位,促进TOD模式下交通和土地利用的协同发展,创新研究TOD模式下轨道站点的界定和分类方法。首先,引入土地资源学中的相关概念和指标,以容积率、土地混合利用熵和道路密度为指标,提出定量界定TOD模式下轨道站点的方法;其次,综合节点区位、周边土地利用以及设计特色3个尺度建立TOD模式下轨道站点的3层分类架构,并以面积比和优势度作为划分指标给出了分类方法和标准;最后,以二七广场站为例展示了计算过程和简单应用,为TOD模式下轨道站点区域的一体化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轨道接驳研究侧重人工调查或理论分析、利用大数据进行公交接驳准确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问题,提出以IC卡数据为数据源的轨道公交接驳比例、接驳距离等相关指标的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北京市现状轨道站点的公交接驳相关指标.基于轨道站点设计阶段所能获取的站点属性信息将北京市轨道站点分为末端站、市区普通站、市区换乘站、郊区普通站、郊区换乘站5类,在该分类结果基础上对北京市轨道公交接驳特征进行分析.基于IC卡数据对轨道公交接驳特征进行准确分析,可为轨道站点的外部接驳设计、接驳公交布设、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等补充相关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为背景,发挥自行车交通与轨道交通的有效换乘对提高轨道交通客流量有一定作用.以西安市轨道交通一二号线站点为例,结合西安市居民区、商业中心分布以及旅游景点的分布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针对西安市自行车换乘站点进行初步选址,分别以主要人流换乘出行范围,自行车存放环境,换乘站点周边人口数,出行费用以及换乘时间作为要素构造判断矩阵,并通过依次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得出决策方案.为以后西安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我国客运轨道交通的发展背景和必要性以及城市客运轨道交通从建设至运营阶段发展可能遇到的资金和财务方面的问题。结合相关轨道交通发展的经验和方向,提出在轨道线路和站点规划设计过程中,轨道交通与城市结构形态协调、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配合、多交通方式整合和站点枢纽化设计等重要问题,为轨道交通规划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4.
已有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类多基于定性分析,不能满足精细化设计和运营的需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聚类站点公共特征的站点精细分类方法。首先,将来源于AFC(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的进站客流量数据处理为时间序列数据,并基于K-Means++算法对各个站点的客流量进行聚类;其次,建立客流量聚类结果与土地利用特征多维参数的拟合方程,计算获得居住密集型、工作就业型以及区域中心型等5种大类站点的客流量公共特征。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属于同一大类站点不同站点的细分特性,使用5类客流量公共特征比重组合精细描述具体站点类型。 实例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提出的精细分类方法计算得到的每个站的客流量拟合值与真实客流值间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控制在14%以内,说明该分类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超大客流传播的时间规律以及不同数量拥堵站点对整体轨道交通网络的影响,通过定义超大客流,引用疾病传播理论,建立了基于网络拥挤模型的超大客流拥堵网络疾病传播模型,并运用Adams微分方程数值进行模型求解。对反演参数得到的SIR传染病模型的传播特性拟合运用于轨道交通网络,并通过不同的初始拥堵站点数量进行仿真。研究表明:轨道交通超大客流的病态传播受传染概率、恢复概率、初始拥堵站点数影响,该联系为超大客流网络拥挤传播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石家庄城市轨道交通线的建设,如何提升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效率,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以石家庄轨道交通线上的3个典型站点为研究对象,利用卫星影像数据,分析了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特征;并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站点周边用地设施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石家庄3个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混合利用程度较低、商业设施比例偏低,不同特征的出行者对轨道站点周边的用地设施需求存在差异。提出了站点周边土地利用优化策略:优化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商业服务设施的比例;重视提高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的混合程度,提升站点周边地区的综合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万涛  高煦明  刘杰  郭鹏  李科 《城市交通》2021,19(2):112-120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可在提取轨道交通出行链信息的基础上获得各车站的客流来源空间分布,并应用于交通规划中.首先,提出获取轨道交通出行链信息和车站客流来源分布的计算流程以及其中涉及的轨道交通基站检测、出行端点识别、轨道交通乘车信息提取等技术方法.其次,使用中国移动手机信令数据得到天津市轨道交通全网车站的客流来源空间分布.基于车站客流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对车站进行分类,根据各类型车站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接驳改善策略.选取典型车站,对与其接驳的公共汽车线路进行走向与站点的优化设计.研究表明,不同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来源的空间分布形态具有差异性,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可获取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来源的空间分布形态,为实现"一站一策"的精准接驳规划设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轨道交通站点交通衔接功能分级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轨道交通站点交通衔接功能分级体系,明确站点交通衔接功能定位,是实现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高效衔接的基础。本文针对当前国内轨道交通站点衔接功能分级体系不统一,分级指标和标准不明确的情况,结合广州市的实际,对轨道交通站点衔接功能等级划分、分级指标选取、指标标准的确定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分类可以为TOD模式下不同站点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有效引导城市区域TOD开发的良性发展。提出了一种基于站点兴趣点(POI)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分类方法:区别于传统的步行接驳距离确定轨道站点空间影响范围,考虑共享单车对于轨道站点接驳范围的延伸,利用其出行大数据确定轨道站点空间影响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获取站点空间影响范围内的POI大数据,确定不同站点的各类POI比例、POI优势度和均匀度;进而,基于各站点的POI指标定量确定站点类型;最后,以天津轨道交通站点为例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备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出行模式,总结公共自行车和轨道交通的特点及其在城市交通中的功能定位,分析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的形式、特点以及该模式下的公共自行车特性。以南京市为例,通过分析地铁站口紧邻的公共自行车站点IC卡刷卡数据,深入把握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行为在借车时长、站点OD距离与出行链等方面的出行特性与规律。最后,从租赁点的布局规划、提升系统服务水平、制定奖惩措施,引导出行行为、改善公共自行车行驶环境、调整收费标准等方面对南京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出行模式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