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提出了计算城市浮动车定位误差的方法,分析了定位误差数据的分布情况和特征,给出并验证浮动车定位误差的概率分布函数,给出不同等级道路的浮动车定位误差分布规律。通过出租车载客状态和地图匹配的路径来推导浮动车的参考位置并计算误差,然后分别运用多种误差分布密度函数进行拟合,发现最适合的定位误差概率密度函数。以广州市浮动车数据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偏p-范分布最适合复杂城市路网的浮动车误差分布,可作为浮动车数据进一步应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WSN节点定位中非测距DV-HOP算法存在较大定位误差,提出了一种多通信半径误差修正自适应布谷鸟优化DV-HOP定位算法(MEACS-D). 采用锚节点多通信半径广播消息,在跳数计数时将跳数小数化,以减小跳数长短不一造成的误差;再用虚拟相交圆几何方法计算1跳内节点与锚节的距离;通过在未知节点选择平均跳距时,加入各个锚节点权重进行计算来减少平均跳距误差;另引入可自适应搜索步长的布谷鸟算法代替极大似然估计法来定位节点坐标,以提高定位精度. 通过仿真,在不同锚节点、通信半径、总节点条件下MEACS-D算法较DV-HOP算法和原布谷鸟DV-HOP算法(CS-D)算法定位误差平均下降39.7%、10.6%,证明MEACS-D算法能有效减少定位误差.   相似文献   

3.
针对WSN节点定位中非测距DV-HOP算法存在较大定位误差,提出了一种多通信半径误差修正自适应布谷鸟优化DV-HOP定位算法(MEACS-D)。采用锚节点多通信半径广播消息,在跳数计数时将跳数小数化,以减小跳数长短不一造成的误差;再用虚拟相交圆几何方法计算一跳内节点与锚节的距离;通过在未知节点选择平均跳距时,加入各个锚节点权重进行计算来减少平均跳距误差;另引入可自适应搜索步长的布谷鸟算法代替极大似然估计法来定位节点坐标,以提高定位精度。通过仿真,在不同锚节点、通信半径、总节点条件下MEACS-D算法较DV-HOP算法和原布谷鸟DV-HOP算法(CS-D)算法定位误差平均下降39.7%、10.6%,证明MEACS-D算法能有效减少定位误差。  相似文献   

4.
以实例分析了传统的定位误差计算方法在形位精度分析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零件采用不同公差原则时,形位精度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一面双轧”定位系统为基础,研究并建立了对工艺数字化系统中定位误差计算的数字模型,分析了定位误差计算系统的功能并介绍了系统的应用范围与特点。  相似文献   

6.
以"一面双孔"定位系统为基础,研究并建立了对工艺数字化系统中定位误差计算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定位误差计算系统的功能并介绍了系统的应用范围与特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数控系统补偿功能有关数据的计算和设置,实现了对机床伺服轴定位误差进行补偿,使该项误差限制在机床允许误差范围内,提高了机床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实例阐述了函数定位误差的计算方法-尺寸链解析法,为解决较复杂的尺寸链计算,提供一种便捷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DV-Hop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典型的定位技术,建立DV-Hop的定位误差模型有助于定量分析定位误差,进一步提高WSN的定位精度。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定位误差与覆盖度的关系,然后通过仿真实验讨论了一定通信半径下局部范围内相对定位误差与覆盖度的关系,并给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实验表明:该模型可有效估计基于局部区域定位算法的定位误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削弱站间星间双差对流层延迟和电离层延迟的影响,实现中长基线实时动态高精度定位,对流层干延迟用Hopfield模型计算,站间星间双差对流层湿延迟用相对对流层天顶延迟估计;站间星间双差电离层延迟用相对电离层天顶延迟估计;在此基础上,将流动站位置参数、相对对流层天顶延迟、相对电离层天顶延迟以及站间星间双差整周模糊度作为状态向量进行卡尔曼滤波估计.经验证,该算法初始历元数少,单历元定位平面中误差小于2 cm,高程中误差小于5 cm.   相似文献   

11.
为在大范围低可见度环境下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的高精度定位,基于VINS-Mono算法的系统框架,在系统的前端与后端分别增添了RFAST弱光图像增强模块与VG融合定位模块,提出了一种融合定位算法LVG_SLAM; RFAST弱光图像增强模块采用小波变换将原始输入图像的细节信息与亮度信息分离,对于包含原始图像噪声的细节信息通过统一阈值和均值滤波2种方式实现噪声抑制,并利用双边纹理滤波算法进行细节增强,在此基础上,根据多尺度Retinex算法增强图像的对比度,提高低可见度环境下角点提取的成功率,从而保证图像跟踪的稳定性,改善定位算法的鲁棒性; 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VG融合定位模块将GNSS定位信息与惯性导航测量信息进行松耦合,融合定位结果作为约束引入VI-SLAM后端,通过联合非线性优化的方式减少累积误差对算法定位精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VINS-Mono算法,改进的LVG_SLAM融合定位算法在EuRoC与Kitti公开数据集上表现更加出色,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38.76%与58.39%,运动轨迹更贴近真实轨迹; 在实际夜晚道路场景下,LVG_SLAM算法将定位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顺利检测到闭环使得定位表现得到大幅改善,均方根误差、平均误差、最大误差、中位数误差分别降低了79.61%、82.50%、71.31%、83.77%,与VINS-Mono算法相比,在定位精度与鲁棒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机械加工中,工件装夹所用夹具的设计涉及到的定位误差的分析和计算,以及常用公式的理解和应用。针对其中基准位移误差两种不同观点的理解,提出自己的一点理解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交叉回线区域空间磁场分布, 利用磁通密度纵向分布周期性特征, 将车辆位移、速度用感应电压包络信号相位角与角速度来表征; 建立了采用简单交叉回线的车辆测速定位状态空间方程组, 将车辆运行位置和速度作为状态变量在测试过程中连续输出; 考虑实际运行工况下的复杂电磁环境, 引入了噪声自适应算法, 提出了基于新息自适应的磁浮车辆实时连续测速定位计算方法; 在实验室条件下建立了交叉感应回线标定系统, 验证了方法的基本原理; 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进了数值仿真算例分析, 考虑正常噪声和突变噪声工况, 并对比了包含和不包含自适应噪声处理过程的计算结果。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间隔距离条件下, 感应电压包络线都接近于正弦波, 1次谐波是包络信号的主要成分, 相同阶次的谐波幅值与间隔距离成近似线性关系, 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在正常噪声区段, 速度误差不超过0.03 m·s-1, 定位误差约为3 mm, 在突变噪声区段, 速度误差均值为0.027 m·s-1, 最大值为0.130 m·s-1, 定位误差均值为4.82 mm, 最大值为23.39 mm, 说明测速定位方法可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数值仿真中突变噪声区段的低信噪比信号在实际应用中是极端情况, 对比正常噪声区段和突变噪声区段的计算结果可知改善输入信号的信噪比可以明显提高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车辆与钢轨具有较理想的轮轨接触关系钢轨需定期打磨,打磨量是一个重要指标。为获取打磨量,需在打磨前后各测量一次钢轨,这两次测量中仪器定位位置可能不同,从而计算出的打磨量会有较大误差。针对这种误差提出一种仪器定位误差矫正方法,并将该法编程嵌入到轮轨测量分析软件中,经仿真测试及实测仪器验证,该法能高精度地矫正误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智能汽车行驶的可靠性,以超宽带(UWB)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智能汽车两阶段UWB定位算法;分析了智能汽车UWB定位算法的基本原理与误差来源;建立了测距值筛选与加权位置解算两阶段UWB定位算法,在测距值筛选阶段,采用高斯筛选剔除小概率、大干扰事件,在加权位置解算过程中,根据多测距点的位置坐标加权计算得到最终的位置坐标,以有效减小非视距、多径效应所带来的误差,通过使用抗多径天线以有效减小多径效应所带来的误差,并分别建立了静态补偿和运动补偿策略,以有效减小设备晶振偏差等硬件问题造成的误差;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中搭建一定测距方差约束下的UWB随机测距值仿真环境,对算法进行了仿真测试并与三边定位算法、三边质心定位算法进行仿真比较,分析基站数量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搭建实物UWB测试系统,对UWB设备定位精度进行了评估与误差补偿,并对两阶段UWB定位算法进行了实车测试。仿真结果表明:东向和北向的定位误差均值最小分别可达0.382 3、0.447 0 m;补偿后的UWB定位轨迹更接近RT3002所示的轨迹,东向和北向轨迹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0.049 2、0.017 8 m,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69 8、0.0264 m。可见,提出的智能汽车两阶段UWB定位算法能够满足智能汽车的定位需求,具有高精度、低成本、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传统DV-Hop定位算法定位精度,分析算法执行过程中计算信标节点平均跳距产生偏小误差导致节点定位精度不高的原因,引入信标节点比例系数、信标节点平均跳距的最大值和所有信标节点平均跳距的平均值三个因子对算法平均跳距进行修正。通过Matlab软件比较节点通信半径和信标节点比例对定位精度的影响,选取一组合适参数,并基于平均跳距修正的DV-Hop算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DV-Hop定位算法能有效降低节点定位误差,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7.
接触网定位器辅助列车定位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查询应答器和里程计的定位方式提出一种用接触网定位器辅助列车定位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列车行进时检测到的定位器的里程信息校正里程计的误差.为避免背景障碍物的干扰,在接触网定位器检测中采用检查窗技术.这种辅助列车定位技术可大幅度减少地面应答器的数量和提高列车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到方位角计算是AOA (angle of arrival)定位的基础之一,首先,提出了以大地坐标计算方位角的球面近似法和正轴圆柱投影-平面法;进而,建立了球面精确AOA定位方程、球面近似AOA定位方程和正轴圆柱投影-平面AOA定位方程;最后,采用无约束非线性规划方法建立了基于大地坐标的分别与上述方程相对应的3个最优化AOA定位模型,并以网格逐点搜索求解法进行了模型验证. 验证结果的分析表明:在不考虑测向误差时,球面精确AOA定位模型的精度最高,且与纬度无关,但其定位运算时间最长;球面近似AOA定位模型和正轴圆柱投影-平面AOA定位模型的精度均较高,后者的定位误差略大于前者,定位运算时间也长于前者;要提高AOA定位网的定位精度,既可提高各站点的测向精度,也可增加测向站点数,并应综合考虑定位时效性要求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AOA定位模型.   相似文献   

19.
列车里程计定位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几种定位系统在列车定位系统中的适用性,以寻求一种较好的列车定位方法.通过分析发现里程计定位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定位方式,但存在一定的记数误差,随后又分析了里程计定位时的误差及其修正方法,并提出新的里程计定位装置.  相似文献   

20.
夹具设计中的误差计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工件定位时定位基准理想位置的概念,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计算工件定位误差,以及准确界定工件定位误差与夹具对刀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