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晓娟  盛萍 《世界海运》2010,33(6):62-65
摒弃了以往对每起事故只考虑一个致因因素的做法,综合考虑影响事故发生的所有致因因素。以山东海域近5年发生的渔商船碰撞事故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主要致因因素,然后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确定该类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邵伟  陶冶  赵烁 《世界海运》2020,43(3):26-30
聚焦涉外商渔碰撞事故,结合我国在IMO积极推动的“事故案例应用于船员教育培训”理念,从督促船旗国落实其监管主体责任角度入手,探索港口国与船旗国合作新形式,提出“港口国-船旗国”防商渔碰撞合作机制的新理念,通过促成船旗国政府向其船队发布针对商船航经密集渔区的航行安全通告,以有效防范商渔碰撞事故发生,并对其运行两年来取得的成效以及后续的推广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了解长江口水域船舶碰撞和搁浅风险,采用IWRAP MK Ⅱ软件对该水域的船舶碰撞和搁浅风险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该水域船舶发生碰撞事故的频率为21.05起/a,发生搁浅事故的频率为2.298起/a,与该水域2010~2015年发生船舶碰撞和搁浅事故频率的平均值21.8起/a和1.8起/a吻合度较好。研究结果表明,该软件可用于评估港口水域船舶碰撞和搁浅风险,为评价水域船舶碰撞和搁浅风险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西江,全长2 214千米,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是我国西南水运出海大通道,航运量仅次于长江,居中国第二位。然而海事部门调查发现,由于西江渔业资源丰富,近年来从事捕捞作业的涉渔船舶较多,西江水域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呈易发态势,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2018年,西江广东段发生商渔船碰撞一般等级及以上事故9宗、未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的小事故8宗。为化解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顽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防止船舶发生碰撞形势严峻 根据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统计,95、96、97三年中我国共发生上报海事总数639起,其中碰撞类海损事故286起,占海事总数44.8%,而雾中发生碰撞49起,占碰撞事故17.1%。这三年间共发生雾航海损事故58起,碰撞事故49起,占雾航海损事故84.5%。 三年来发生在我国沿海水域的事故总数呈持平或下降趋势,但碰撞海事占发生海事总数的比例仍呈上升趋势。此外,据交通部长江港监统计95、96、97三年长江干线共发生船舶事故1,281起,其中碰撞事故729起,占事故总数56.0%。平均  相似文献   

6.
胥苗苗 《中国船检》2011,(12):I0006-I0006
今年.中国营运船舶卷入几起严重的事故中,尤其是散货船。随着港口拥挤压力加大,中国海域的事故数量不断增加.这给主要港口的安全构成威胁。最近.日本川崎汽船株式会社(KLine)的8120teu集装箱船“Hamburg Bridge”号与货船发生碰撞.造成10人失踪。该事故是众多事故中的典型案例,中国当局需要调查清楚在其海域内高碰撞率和高事故率背后的原因。中国海事局发布的最新事故报告还是一次发生在两年前的严重碰撞事故。  相似文献   

7.
今年.中国营运船舶卷入几起严重的事故中,尤其是散货船。随着港口拥挤压力加大,中国海域的事故数量不断增加.这给主要港口的安全构成威胁。最近.日本川崎汽船株式会社(KLine)的8120teu集装箱船“Hamburg Bridge”号与货船发生碰撞.造成10人失踪。该事故是众多事故中的典型案例,中国当局需要调查清楚在其海域内高碰撞率和高事故率背后的原因。中国海事局发布的最新事故报告还是一次发生在两年前的严重碰撞事故。  相似文献   

8.
正春运期间,茂名海事保持水上巡航执法高压执法态势,深化与渔政部门的执法协作,共同打击非法作业渔船,防范商渔船碰撞事故,保障春运期间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海事渔政联合执法保春运辖区水上交通安全2月3日,茂名水东海事处走访渔政部门并开展联合巡航执法行动,加强防范商渔船碰撞事故,整治渔船及涉渔"三无"船舶碍航捕捞作业违法行为,保障春运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9.
碰撞、触礁事故是核潜艇多发的事故类型,近年来美、英、法、俄、印等国核潜艇都出现了碰撞、触礁事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从核潜艇发展历史上看,2005年发生的"旧金山"号核潜艇碰撞事故是最严重的核潜艇碰撞事故之一,造成数十人伤亡并使潜艇严重损坏。通过该事故,美海军对海洋信息测绘机制和技术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反思及改进并影响至今。本文对"旧金山"号核潜艇碰撞事故进行回顾,分析事故原因及产生的影响,供相关单位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苍南大渔湾海域近几年相继发生多起恶性船舶事故,造成了重大人身伤亡,带来了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引起中央、地方政府和安全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本人通过几年对该水域发生的事故调查,普遍发现船舶存在重效益、轻安全,船员法制观念淡、素质差,船公司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并对其分析,提出加强对船公司、船舶、船员等各方面的管理建议,确保该水域船舶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11.
一般情况下,渔船集中、数量多,且渔船的行动多变,所显示的号灯不规范,商船值班人员对渔船作为直航船舶对待的疏忽以及望判断失误等,很容易造成碰撞事故。在分析商船和鱼船碰撞事故原因的基础上,就如何正确理解避碰规则、商船相遇渔船时如何避让、如何保持正规望,做好驾驶台班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2.
关明芳  施政 《水运工程》2011,(5):107-110
舟山市普陀区小干大桥连接舟山本岛与小干岛,跨越沈家门西港区。沈家门港是我国著名的渔港,为渔船避风、补给、水产集散,客货运输的综合性港口。沈家门西港区航道由小干岛、马峙岛与舟山本岛所围成,两岸码头众多,航行船舶的组成较为复杂。在分析舟山小干大桥所在的沈家门西港区海道条件、航道条件、港口情况的基础上,从通航的角度,对拟建的舟山小干大桥选址进行分析、对通航净宽进行计算,并结合桥区航道条件,论证通航净空尺度。  相似文献   

13.
李冰 《中国海事》2010,(7):58-60
海上商船和渔船碰撞的事故时有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引发事故的原因众多。文中通过对海上渔船特点、作业方式的分析,探讨海上商船避让渔船的方法,并给出海上商船避让渔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种为西江船厂建造的10艘34m金枪渔船从广西柳州出海而专门设计的进坞浮箱,对浮体形式优选、渔船进出坞过程的稳性、浮箱本身的稳性、浮箱与船体间的连接方法设计,及该浮箱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以一起3万吨商船碰撞渔船为例,在充分考虑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的基础上,对商船满载和压载两种工况下与渔船的碰撞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不同速度工况下渔船的损毁情况、应力情况和总能量吸收规律等。结果表明:碰撞主要破坏渔船的局部结构,且发生时间很短;商船速度越快,渔船损毁越严重;渔船破损处的形状与商船的形状非常相似,结合商船航行记录及仿真结果有助于判断商船是否为肇事船舶。  相似文献   

16.
刘桐  刁有明  田杨  陈莉莉  徐鑫 《船舶工程》2020,42(S1):240-242
休闲渔船是新生事物,目前没有统一的法律及专业性规范加以约束管理。对休闲渔船的定义、现状、功能及主尺度进行了介绍与讨论,对其技术指标进行深入研究,供休闲渔船的设计、建造、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主要参数分析是渔船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对收集到的45艘小型钢质拖网渔船和38艘小型木质拖网渔船的主要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各种参数与船长的数学关系,并得出了渔船主要参数的估算公式,可供相关部门在渔船设计和船型论证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风浪、浪流和风浪流联合作用对275HP拖网渔船单船艏艉双锚锚泊时锚泊力和运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风浪作用下的锚泊力和横摇角度均大于纯浪作用的情况;流速小于1.0 m/s时浪流作用下的锚泊力大于纯浪作用的情况,而横摇角度则略小于纯浪作用的结果;风浪流联合作用下的艏艉拉力均大于风浪或浪流作用下的拉力值。由于渔船艏艉受风和受流面积的区别,导致艏拉力时流的影响较大,而艉拉力时则风的影响较大。由于流作用时渔船具有的初始横摇角度对其运动具有抑制,从而风浪流联合作用时的横摇角度要略低于风浪作用下的角度值。在本次试验范围内,当港内同时有10级左右风和小于1.0 m/s流速的流共同作用时,建议允许有效波高取0.6 m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9.
舟山港环境动力预报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健  黄立文  庄元 《水道港口》2006,27(2):105-109
以舟山港溢油模拟信息系统的研制为背景,提出了研制舟山港环境动力预报系统的思想。该系统充分利用了国际上先进的数值预报方法,针对舟山海域建立了理想的数学模型,对影响舟山海域的环境要素(海面风、海流等)进行了模拟和预报。该系统融合了GIS技术,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并最后将该动力环境预报系统应用于溢油模拟中。经过实例的检验,表明预报的环境要素与实测的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隋海琛  杨鲲  张彦昌  赵阳 《水道港口》2009,30(2):139-142
"南海一号"是我国2007年底在广东阳江水域打捞出水的一条宋代沉船。为了更好地保护该船,打捞过程采用了"整体打捞"技术方案。为了保证打捞中水下定位和提升过程姿态检测准确无误,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将国际上最先进的姿态传感器和水下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成功应用于"南海一号"打捞的定位和姿态监测过程中,为成功打捞沉船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安全保障。文章介绍了打捞的技术难点、技术方案和打捞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