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根据某车型出现的振动问题,对其匹配的26.5R25规格全钢子午线轮胎固有频率进行预测,发现在平顺性试验中出现的频率峰值与轮胎的某几阶次固有频率十分相近。同时该轮胎具有的大块花纹在20km/h的车速下,其滚动频率为26.1Hz与其振动峰值频率也十分接近,可以确认该型号的轮胎不利于该车型舒适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某中型卡车的市场反馈发现:该车型使用过程中,在特定车速下会发生驾驶室异常振动。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与道路行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找出了该车型在特定车速下发生振动的原因。当车速在40 km/h左右时,车轮产生的摇振频率与整车的固有频率相接近,产生了共振。为消除振动现象,可通过调整整车的转动惯量等方法降低整车的振动频率,避免产生共振。  相似文献   

3.
浅谈改变车架模态在摩托车减振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试验车的大量测试,获得该车架的模态数据。在不改变发动机的情况下,使车架的第1阶固有频率的共振点出现在怠速以下,同时保证第2阶固有频率大于该车最高车速时发动机的激励频率,这种改变车架模态的措施对该车型的振动舒适性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4.
邓聚才 《汽车技术》2014,(3):10-12,30
针对某型号载货汽车存在平顺性超标问题,对各个环节的振动传递率及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该车型前桥悬架的振动传递率偏大且不稳定,驾驶室座椅的振动传递率明显偏大。通过仿真分析,提出提高前桥悬架低相对运动速度段阻尼、使驾驶室座椅固有频率偏离前桥悬架偏频并合理设置座椅阻尼等平顺性提升措施,有效改善了该车型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5.
任何物体产生振动后,由于其本身的构成、大小、形状等物理特性,原先以多种频率开始的振动,渐渐会固定在某一频率上振动,这个频率叫做该物体的“固有频率”,因为它与该物体的物理特性有关。当人们从外界再给这个物体加上一个振动(称为策动)时,如果策动力的频率与该物体的固有频率正好相同,物体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物体产生共振时,由于它能从外界的策动源处取得最多的能量,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行驶速度对路噪的影响,详细解析了滚动速度与柔性环轮胎模型的模态固有频率及振动响应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某款SUV轮胎的CDtire模型,通过模态测试验证了模型准确性;然后分析了不同滚动速度中,CDtire在主要方向的轮心振动频响。结果表明:对比该款轮胎以40和60 km/h的速度滚动,轮胎面内径向2阶模态对应的振动响应前者更大,前者对应频率的路噪水平也更高,并在实车路噪测试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车型的动力总成在粗糙路面抖动大的问题,通过采用四立柱道路振动试验台和悬置系统6自由度模型,研究了液压悬置阻尼频率与整车平顺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四立柱道路振动试验台上座椅导轨的振动峰值频率有两个,分别来源于轮心共振和动力总成垂向共振;基于6自由度模型计算的动力总成模态分布,与实际测试整车垂向模态有偏差,源于液压悬置的阻尼作用和整车悬置安装点不满足计算假设;通过优化液压悬置阻尼频率能够抑制动力总成垂向振动,同时降低轮心的垂向振动,有效改善了行驶在粗糙路面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某SRV发动机罩的有限元模型,利用MSC.Nastran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该发动机罩的自由模态,得到了其各阶振动频率和振型.与路面激励频率、发动机激励频率、白车身固有频率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其中可能存在共振的频率,并提出了以壳单元厚度为变量、1阶和3阶固有频率为约束条件、系统质量最轻为优化目标的频率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优化后发动机罩前3阶固有频率能有效地避开共振频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自卸汽车底盘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振动问题,进行了道路行驶试验研究。测量了典型部位的振动加速度信息,并进行了时域和频域分析,得到了自卸汽车底盘的振动特性,找出了导致该自卸汽车底盘产生异常振动的原因。当车速为60 km/h或65 km/h时,车轮不平衡质量引起的激励或路面不平引起的激励频率接近了该自卸汽车底盘车架的1阶、2阶固有频率,车架产生共振,使自卸汽车底盘发生异常的横向抖动。为消除或减少该自卸汽车底盘异常振动现象,应控制各车轮不平衡质量,或改进车架结构,使车架结构的固有频率远离车轮的激振频率。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某商用车型的怠速车内噪声问题,通过怠速整车测试车内噪声的频率分析方法,识别了对于该车型怠速车内声品质有显著影响的噪声频率峰值。结合风扇转子动平衡的物理特点,应用三点加重法搭建发动机电子风扇动平衡测试台架,通过频率计算确认了风扇是该车型怠速车内噪声存在轰鸣感的直接激励源,并通过不同动平衡值的风扇与车内噪声测试的结果,确认了动平衡值与整车车内噪声的关联性,形成了完整的电子风扇动平衡值的目标定义方法。最终,通过降低风扇动平衡值进而显著改善车内噪声效果,并为整车车内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性能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预测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的固有频率,对某8极36槽永磁同步电机定子铁心进行等效和假设处理,建立其模态分析有限元模型,将定子铁心、绕组按等质量法解析,计算定子铁心的固有频率,并分析了其谐响应,发现在568.84 Hz频率下定子振动位移最大,当电机激振力频率与其接近时,电机噪声显著增大,电机空载噪声频谱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基于该模型研究了定子轭不同材料属性、定子齿宽、轭厚和定子铁心轴向长度对固有频率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XMQ6116客车车速稳定在40~45km/h时整个车身出现有规律的、大位移的振动。经测试发现,该振动是上下方向的、频率3~4Hz,接近人体上下方向的共振频率,驾驶员和乘客反应强烈。通过计算得知,共振时轮胎的激励频率与共振频率吻合,证明激励来自路面,改变轮胎的半径可以调节共振的车速;减小悬架刚度可以减小车身上下振动的刚体模态。  相似文献   

13.
NVH性能是影响车辆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某SUV车型加速过程中在发动机转速为2600 r/min时存在明显轰鸣声,严重影响车内乘员舒适性。通过道路上车内噪声的测试与分析、模态分析、CAE分析等方法对轰鸣声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确定该轰鸣声是由车身风挡横梁下板的局部结构振动和空腔声学模态耦合引起的。通过提高车身风挡横梁下板局部刚度改变结构振动的固有频率,避免了风挡横梁下板振动与声腔模态耦合。对风挡横梁下板进行局部改进后,道路试验结果表明车内轰鸣声得到明显改善,噪声降低5d B(A)左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某公司提供的某车型的相关数据,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Car中对该车型进行建模并仿真。随后根据ISO2631-1:1997(E)对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标准,采用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悬架动行程与轮胎动载荷三个指标对该车进行评价。最后对该车型进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5.
双工字钢-混凝土板组合梁桥自重轻,车辆质量与主梁模态质量之比可达到1/10,可能出现过大的动力响应导致行车舒适性差,危及行车安全。为了研究该类桥车桥耦合振动机理及影响因素,对某在建的单跨35m四跨一联的双工字钢-混凝土板组合梁桥进行动力特性分析、车桥耦合振动数值模拟及行车动力响应测试。结果表明:该类桥前4阶固有频率较为接近,在不同载重和车速下可能会发生多个频率的振动,车辆过桥的附加惯性质量使结构的振动频率有所降低;试验车过桥的速度和加速度评估该桥舒适性较好;车辆载重与车速对冲击系数的影响复杂,无明显规律,路面等级越好和阻尼比越大,冲击系数越小,对桥面进行平整度处理和增加结构阻尼是降低振幅和车辆冲击效应及提高舒适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某客车怠速工况下,其转向系统的固有频率常与发动机的激励频率接近或耦合,产生较大的振动。对于难度较大的结构调整,通过拓扑优化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引入超级单元技术及系统固有频率的快速识别技术,可以保证拓扑优化快速、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7.
某电动汽车(以下简称"某车型")D档起步时先有冲击现象后伴随整车抖动,严重影响车辆的驾乘舒适性。文章基于某主机厂在研车型存在的该问题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对振动信号的colormap进行分析,分析出传动系齿间间隙是导致冲击的原因,电机的阶次振动是导致起步抖动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该车型与标杆车的扭矩变化曲线,提出后续优化标定方案。文章研究为电动汽车起步抖动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对整车NVH性能提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某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振动和噪声的问题,建立了复合行星轮系和整车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力学模型对该传动系统进行扭转振动分析。在计算传动系统固有频率的基础上,通过扭转减振器的刚度匹配实现共振转速的优化。研究发现,系统在某特定转速比下出现共振特性且在一定范围内随减振器刚度增大而增大;通过减小减振器刚度可以使共振转速远离发动机怠速转速范围,从而提高整车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重型汽车螺旋凹槽式制动鼓存在较大振动问题,结合CATIA和ANSYS作为螺旋凹槽式制动鼓的模型构建与有限元分析工具,对制动鼓进行模态分析,研究螺旋凹槽式制动鼓的振动特性,并对该型制动鼓进行了结构优化。优化以后发现:制动鼓的固有频率可以较好避开800Hz左右这一噪声振动的频率范围。为螺旋凹槽式制动鼓进一步优化设计及降低其噪声、振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小菜轻型货车排气总管在发动机怠速情况下的振动,利用MSC/NASTRAN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怠速下发动机的激励频率与该排气总管的固有频率发生耦合,引起了共振。针对实际生产情况,通过改进发动机与排气总管的连接方式改变了排气总管的固有频率,降低了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