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结合实践经验论述了盐渍土地区公路边坡生物防护技术的意义,介绍了公路边坡生物防护的主要模式、护坡植物的选择原则以及主要的护坡植物类型。  相似文献   

2.
王成玉  陈飞 《交通标准化》2008,(1):156-159,18
植被护坡技术是随着世界范围内公路建设而兴起的一门技术。针对植被护坡技术在岩石边坡上的应用情况,对岩石边坡上植物防护的根系力学效应的作用机理及影响范围作一分析,导出植物根系在边坡产生抗滑力的一般计算式。并根据力学分析法,提出边坡在植物防护后的边坡稳定系数,可为相关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高速公路植被护坡效果,依托保龙高速公路建设示范工程,遵循恢复生态学原理,对保龙高速公路边坡植被生长现状进行选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植被物种的选择应以乡土植物为主,也可引入不具有强入侵性的外来物种;②植被护坡技术具有局限性,应与工程防护技术相结合;③对于较陡的岩质坡面可考虑在框格梁内设置种植槽,栽植攀援性和垂吊性植物。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高速公路植被护坡效果,依托保龙高速公路建设示范工程,遵循恢复生态学原理,对保龙高速公路边坡植被生长现状进行选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植被物种的选择应以乡土植物为主,也可引入不具有强入侵性的外来物种;②植被护坡技术具有局限性,应与工程防护技术相结合;③对于较陡的岩质坡面可考虑在框格梁内设置种植槽,栽植攀援性和垂吊性植物。  相似文献   

5.
边坡绿化防护技术的发展和植被护坡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公路交通运输业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对公路的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公路边坡的绿化防护是谋求自然环境保护、形成道路景观、缓和交通公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边坡绿化防护技术的研究在发达国家进行得较早,技术也相对成熟。国内关于边坡绿化防护技术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性。植被护坡是公路边坡绿化防护的最基本形式,了解其护坡机理将有助于提高植被护坡的设计和维护质量,保持其持续良好的护坡效果。  相似文献   

6.
纤维网植被生态护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毅 《湖南交通科技》2006,32(1):60-61,80
探讨了纤维网植被生态护坡技术对公路边坡的防护机理、工艺和效果,并提出了生态护坡技术的设计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吕梁某高速公路特殊的岩土条件及气候条件导致边坡土体不断溜滑的现状,及护面墙、混凝土喷防失效的问题,提出了采取生态袋护坡技术对高速公路边坡进行防护,并详细介绍了生态袋护坡方案的护坡机理、系统组成及施工工艺流程。由生态袋形成的新的护面结构能够稳固边坡、防止水土流失,同时为植物生长创造适宜环境,能够快速恢复植被、绿化边坡,美化环境。生态袋护坡方案加强了边坡的稳定性,适用于黄土地区公路边坡的生态防护。  相似文献   

8.
重庆九南生态公路路域绿化植物的生态区划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针对近年来出现的"生态公路"建设中存在的物种选择问题,运用生态学理论,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垂直海拔植物分异规律为依据,以整体植被景观为参照,以局部环境背景为基础,以有利于公路建设为原则,将重庆市第一条生态公路——九南生态公路分为11个植被区域.同时,根据植物物种的生态适应性、物种特性以及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的原则,提出了九南生态公路路域绿化植物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9.
随着山区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防止公路路基边坡发生滑坡事件,保证车辆行驶安全,人们越来越重视路基边坡的处理,路基拱形骨架护坡引起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被广泛地运用在公路路基边坡处理中。主要阐述了山区公路路基拱形骨架护坡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主要针对近年来出现的“生态公路”建设中存在的物种选择问题,运用生态学理论,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垂直海拔植物分异规律为依据,以整体植被景观为参照,以局部环境背景为基础,以有利于公路建设为原则,将重庆市第一条生态公路——九南生态公路分为11个植被区域.同时,根据植物物种的生态适应性、物种特性以及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的原则,提出了九南生态公路路域绿化植物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1.
长逢沟隧道为一座左、右线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长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围岩软弱破碎,总体较差,Ⅲ级围岩仅占32.86%,Ⅳ、Ⅴ级围岩占67.14%,且穿越3个大断裂带,埋深较浅.根据新奥法施工原理及隧道施工实际情况,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地、系统地采用监控量测技术指导施工,以现场监控的围岩观察、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地表下沉等数据...  相似文献   

12.
对网络节点状态进行分类,找寻网络节点状态的转换趋势,针对节点自私化的这一趋势,在网络中设置一种基于马尔可夫链的预测机制,根据节点合作率地高低,进行相应的约束措施.并针对网络节点博弈现状对节点未来状态进行预测,以此来做出更为及时地决策,利用Matlab软件对预测机制对网络的影响进行了仿真与对比,证实了该机制在宏观上对于网络的稳定性与节点的合作度具有有效地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灾害调查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历史灾害进行了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从自然气候、工程地质、灾害类别、灾害分布、灾害特征等方面对重庆市干线公路的灾害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富广高速公路部分隧道缺陷整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检测发现云南富广高速公路部分隧道因施工控制问题引起的缺陷主要有:二次衬砌厚度不足、二次衬砌与初期支护之间存在空洞、砼表面存在纵向裂缝等,分析了缺陷产生的原因,并介绍了相应的整治方案,如湿喷C25微纤维混凝土、挂钢筋网、加设锚钉和w钢带补强的方法等。实践证明,这些方法使用范围广,能满足不同的加固要求,是在通车情况下对隧道进行整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受电弓/接触网系统动力学模型及特性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针对中国提速铁路采用的 CH1 60 - 0简单链型悬挂接触网及 SS7受电弓 ,建立接触网的有限元模型 ,计算得出固有频率及相应的模态振型 ,导出其振动方程 ,并推导出受电弓非线性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 ,利用泰勒级数展开对非线性模型进行线性化 ,得到受电弓框架的等效参数 ,最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受电弓 /接触网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应用受电弓的线性模型及非线性模型 ,而且考虑机车、轨道激扰因素影响下 ,对接触网 /受电弓系统的动态进行了运行模拟计算并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6.
水泥稳定碎石在我国公路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以成型原理、试件最大干密度、试件强度为切入点,充分证明了室内采用振动压实法对提高半刚性基层的路用性能有明显的作用,最后结合试验路工程,总结了水泥稳定碎石振动压实法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7.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处于公元前四五世纪中西轴心时代,相差一百六十多年,地域、国家、民族、时代、文化的差异并没有阻隔他们心灵、精神的暗相与会,用美国新人文主义杰出代表白璧德的话来说他们都见证了人类正常经验的核心。在中庸这一思想上,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惊人一致地阐明了中庸是天人合一或与神合一的最高的善,是万事万物达到最佳状态的度,是人类最高的道德境界;人类行为若以善为内涵,体会完美的中庸之道,就能实现完满的幸福与和谐。  相似文献   

18.
文中基于能量的观点,采用了内聚力模型CZM,并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通过室内确定力学指标,对半刚性基层的道路结构在实际环境和荷载影响下裂缝的扩展模型进行模拟研究。模拟的结果显示,裂缝间距越小,系统蓄积的能量也越小,根据能量最小原理,系统的能量越小,整个系统越稳定;另外研究显示,基层裂缝的最佳分布模式是由多条细裂缝...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假日期间选择外出旅游。通过分析7天长假和3天短假出行者行为的差异和对交通行业的影响,提出对节日设置及其长度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由于环形交叉口入口车辆直行和左转的绕行而避免了流线冲突,交织区存在着大量的分流、合流行为,车流运行特性复杂. 通过对环形交叉口交织区的摄像调查,测算并分析在该区域的合流与分流运行行为的速度分布、换道位置分布,合流车与环道上前后车的车头时距分布,以及可插间隙的利用等规律,研究发现环形交叉口交织区运行行为具有以下特性:外环道车速比内环道的车速大,合流车的车速最低;分流行为发生于合流行为之后;当可插间隙增大时,合流车速有增大的趋势;对于较小的可插间隙,通常后车时距大于前车时距;多车道环形交叉口的当量车流的临界间隙小于单车道环形交叉口临界间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