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从车-路耦合角度客观、直接地识别道路事故多发路段,开发了事故多发路段动力学仿真识别系统,建立了车辆模型、道路模型与车-路耦合模型,提出了事故多发路段识别方法,通过小附着系数路面动力学仿真试验和弯道制动动力学仿真试验进行验证。采用闭环控制方法控制汽车的运行状态,依据道路的特性,选择表征车辆行驶安全性的特征参数,通过特征参数曲线识别事故多发路段。仿真结果表明:在主要考虑道路因素导致事故多发时,所识别出的事故多发路段与依据交警部门事故统计信息所识别出的事故多发路段一致,因此,此系统可行。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交通事故多发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并建立预警机制,考虑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地理视角特点,综合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分析方法,研究了事故多发点分析模型。首先明确被分析道路交通系统的内涵和层次结构,针对交通系统的点、线、面不同层次确立基本评价指标体系,集成常规统计法、矩阵分析法和改进的质量控制法等构建事故多发点鉴别分析模型,并研究了参数的选取及分析结果的输出形式,最后对某地9条道路的事故多发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道路4为事故多发道路,道路3具有最高的事故次数和当量事故次数,道路5具有最高的事故率,经综合评价,确定事故多发道路为道路3、4、5,因此,该模型可以对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进行多层面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3.
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介绍了事故多发点的分析方法,建立了事故多发点判别模型,并给出了其算法,根据中国交通流的特点,开发了事故多发点数据库,使事故多发点的鉴别工作能够快速进行。  相似文献   

4.
事故多发点的合理处治可以有效的降低交通事故,减少交通事故的生命财产损失,对事故多发点的处治效果进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检验处治方法的合理性。介绍了各个事故多发点的处治情况,通过对事故历史资料的调查统计,分析了处治后事故发生状况,系统地介绍了处治效果评价的基本理论,并对这些多发点的处治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宁连公路为例,介绍了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的鉴别方法及基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采用累计频率曲线法找出了宁连公路的事故多发点,同时找出了事故黑点,找出了该段2000~2004年交通事故多发段数量及总里程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青光焱 《交通标准化》2014,(23):134-139
对某高速公路事故多发段的交通事故形态进行分析,结合道路结构、道路线形、运行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事故多发路段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处治对策,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了道路容错能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常用方法存在的问题,引入了DENCLUE聚类算法用于事故多发点鉴别。对DENCLUE聚类算法的基本原理,基本定义及计算步骤进行了阐述,重点分析了该算法用于事故多发点鉴别的可行性。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事故多发点鉴别法方法相比,该算法能有效的避免对排查位置进行事先划分,实现任意长度聚类;同时,在事故数据小样本的情况下,能充分凸显道路沿线的危险性,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事故多发点鉴别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事故多发地点问题的日益严重化,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次数的增加,对高速公路交通服务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鉴别方法,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点产生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成为我国交通领域面临的紧迫任务。首先提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的新思路,分析了交通安全系统中各影响因素,确定了事故多发点的评价指标,用于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分析,从而起到辅助道路交通宏观管理决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山区灾害多发区段线路方案优选问题具有多因素和模糊性的特点,在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合理确定路线方案各影响因素及其各子因素的权重,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山区灾害多发区段路线方案的二级模糊综合评选的数学模型,提高了山区灾害多发区段路线方案评选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并以山地灾害多发的迫隆藏布流域段为实例进行了研究,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山区灾害多发区段线路方案优选问题具有多因素和模糊性的特点,在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合理确定路线方案各影响因素及其各子因素的权重,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山区灾害多发区段路线方案的二级模糊综合评选的数学模型,提高了山区灾害多发区段路线方案评选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并以山地灾害多发的迫隆藏布流域段为实例进行了研究,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道路黑点识别与改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针对道路黑点识别方法、黑点成因及改善措施,总结了国内外经验,提出质量控制法识别路网中事故多发道路,经验一鉴别指数法识别道路事故多发点(段),以及确定黑点改善优先排序方法.并进行了系统的说明与论述。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道路黑点准确,改善措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将道路交通系统简化成由人车体子系统、道路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3个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在事故过程分析基础上,提出事故黑点形成必须具备的4个条件,即存在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具有感染性、感染必须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因素必须具有一定的集聚度.将人车体作为感染原生体,道路和环境因素作为感染源,构建事故黑点双因素二次感染生成模型,并给出危险率δ的置信区间近似解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扩展为多因素模型.论文最后根据某一级公路主要交通事故黑点统计数据,对模型进行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13.
某高速公路局部路段属于连续长大纵坡段落,亦是事故多发地段,就如何做好该段的安全设施设计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级公路逐渐向山区延伸,而山区高等级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的线形设计若不当或不合理,将限制和影响车辆安全、舒适、经济地运行,甚至常常成为“事故多发路段”、“黑点”路段。因此,做好山区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的线形设计,对提高山区高等级公路的安全性与服务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山区公路长大下坡加小半径曲线是事故多发点。本文以某山区公路事故黑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行车速度及车辆行车轨迹的分析,得出小半径曲线视觉信息不良及离心力过大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在对车辆侧向稳定性理论分析基础上,对改造前后运行车辆运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山区公路小半径曲线的道路安全设计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青兰高速公路事故多发路段的分析,从运行安全性角度对长大纵坡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从路线设计角度提出项目改造方案,并与原公路线形进行对比,为长大纵坡公路线形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上海某高速公路工程桥头软土地基薄壁管桩施工中采用传统活瓣桩靴和钢筋混凝土桩靴出现的问题,提出采用废旧轮胎作为桩靴的薄壁管桩施工新工艺。实际应用表明,废旧轮胎桩靴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为废旧轮胎黑色污染处理增加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崔耀鹏 《交通标准化》2014,(15):178-179
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公路的质量和运营寿命.鉴于此,阐述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并分析其成因,从施工前试验、路基填料选择及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预防公路路基病害的施工措施,以提高公路路基施工质量,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国的公路网已基本建成,公路部门的主要任务已从公路建设逐渐转到为创造良好的行车环境、提高公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运输效率的公路管理上来。本文从廊坊地区公路管理现状出发,通过分析说明了在普通高等级公路实施“公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普通高等级公路智能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