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梳理城市交通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交通治理模式变革方向与路径。城市交通治理应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树立公平、集约、绿色、效率、安全、有序、共享、智慧的发展目标。实施交通系统内部协同,以及交通与土地使用、经济、环境、社会、科技的协调发展策略。重点指出应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的治理体系。政府层面发挥主导作用,维护和保障公共利益;市场层面推进运营投资和服务创新,实现外部负效应内部化;社会层面强化公众参与、法规意识,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及社会效率。  相似文献   

2.
建国60周年城市交通规划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建国以来不同阶段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方法以及实践历程。结合当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指明城市交通规划在理论与方法上有待解决的问题。强调未拳城市交通规划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将交通与城市发展协同互动关系及出行结构的优化调整两犬战略作为交通规划的主要着眼点,并以信息化作为技术支撑,继续推进交通规划技术方法的革新。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机动化发展情况及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对城市交通环境、交通承载能力、交通服务水平提出了新挑战。首先,基于不同国家、中国不同城市汽车保有量数据,分析中国城市机动化发展所处水平、机动化结构、机动化发展特点及增长趋势。探讨影响中国城市机动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汽车价格与人均GDP的比值、公共交通发展,以及汽车产业政策。最后,从公共交通政策导向作用、机动车限制性管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方面评述中国城市交通政策,同时从国家政策、城市交通规划与实践、市民绿色出行意识培养等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交通与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城市交通运行改善带来新的契机,城市交通与信息化是一个对中国未来城镇化模式影响非常深远的命题。首先从道路交通管理、公共交通服务、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等六个方面阐述中国交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总结交通信息化在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决策支持、信息发布以及社会关注五个方面的发展趋势。指出交通信息化应更关注城市交通、都市圈交通的特点,在认识城市交通本质和服务对象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设计。最后,强调智能交通信息化发展目标应与城市整体发展目标相一致,应考虑公众、企业、政府层面的不同诉求进行交通信息化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5.
当前城市交通政策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交通问题已不仅是建设问题,而更多的是政策问题。首先通过分析典型城市交通政策案例,指出不能滥用交通政策,要注意政策的协调性。然后从交通系统的组成要素人、车、路入手,从需求与供给层面阐述了制定城市交通政策的影响因素。接着,从经济性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两个方面分析了如何限制私人机动交通,并对当前针对私人小汽车、出租汽车、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以及非机动交通所采用的城市交通政策进行评价。最后强调,城市交通政策应该兼顾公平与效率,并使交通系统的负外部性最小化,对低外部性的交通方式应给予鼓励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如何对交通规划方案进行充分论证,以尽可能降低交通发展对城市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成为规划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首先简要介绍战略环境评价(SEA)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的SEA两个概念,并针对欧美国家和中国城市交通规划中的SEA研究和实践进行对比。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欧美国家交通规划的内容构成不同,SEA的介入时机和研究方法也不同。提出中国应该将SEA融入综合交通规划的过程中,而不仅仅是事后评价,据此围绕交通规划技术和管理程序两个层面提出若干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众多复杂的影响因素中单独剥离出智能交通建设项目对城市交通的改善作用,定量评估智能交通对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提升的贡献,在充分借鉴政策公共效应双重差分评估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匹配算法,创新性地提出了双重差分与倾向得分匹配相结合的定量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影响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筛选出城市道路网平均运行车速、地区生产总值、民用汽车拥有量、道路长度、常住人口等作为模型评估的变量指标。然后选择36 个城市,采集了其2008—2012 年的基础数据进行对照。研究提出的基于匹配和双重差分的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稳健性,可用于量化评估智能交通建设对交通运输效率的改善作用。模型实证分析测算结果显示:智能交通建设在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对城市交通平均运行速度提升的贡献约在9.2%左右。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城市交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向未来的城市交通治理研究重要性凸显.结合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从城市规模、技术发展、交通发展模式、风险应急管理、治理模式演化等方面归纳未来城市交通治理面临的挑战;梳理城市交通治理所需的跨学科知识以及理论基础;在"三元空间"分析视角下,构建以城市交通问题为导向、以跨学科体系下的方法论为手段、以实现交通服务最优为目标的面向未来城市交通治理的研究框架;围绕机遇与挑战,系统提出未来城市交通治理的五大核心议题:城市群的交通协同发展、数字城市与交通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与绿色交通、城市交通应急管理、交通公平与多元共治.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前10年城市交通规划发展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前10年,我国城市交通及交通规划理论与技术方法发展迅速,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和创新。从城市发展战略调整、国家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转型与发展、城市交通运行状况与居民出行特征等方面回顾新世纪城市交通规划的发展背景,并介绍新世纪前10年交通规划在理论与技术方法上的转变及创新,包括:交通规划目标的转变、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及土地利用的整合、技术手段与模型理论,以及交通规划编制体系与方法等。最后,对城镇密集地区城市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高铁枢纽规划、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城市中心区交通规划、街区交通规划,以及大型活动交通规划等典型规划示例进行了简评。  相似文献   

10.
周干峙 《城市交通》2011,(1):12-13,19
缓解城市交通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不完全是专业技术层面,行政管理层面也十分重要.首先强调交通系统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运用系统观念去看待.以东京为例,从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系统,具体的交通技术措施和停车管理等角度介绍了交通系统的组织与设计.最后,提出要从改变城市交通规划观念、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和城镇化比例、公...  相似文献   

11.
近30年中国在综合交通运输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城市交通也得到快速发展,但面临严峻的交通拥堵、交通污染、绿色出行环境差和停车难等困境。通过分析中国城市交通问题的特性与成因,指出新型城镇化对城市交通发展的新要求和制定交通政策的新导向。基于旧城改造中优质公共交通系统建设、交通需求管理、城市内外衔接交通设计等典型案例探讨现实问题的对策。从城市居民合理需求的满足和城市整体运行效率提升角度,引导学术界关注城市交通学的理论研究。最后,重点讨论大数据环境下城市交通网络构建和运行、特大及超大中心城市都市圈交通网络协同优化,以及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应用3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型与战略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林 《城市交通》2013,(5):4-7,61
随着城市交通拥堵、交通污染等问题凸显,以及能源、土地等资源约束,针对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型和交通战略的讨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首先回顾中国不同阶段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和政策导向。从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城市交通小汽车化、城市交通制约因素三个方面,分析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型的迫切要求。提出促进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型的战略目标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围绕科学决策、协同集成、公交优先、科技创新四个方面提出战略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文化生态资源保护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基于城市单元的概念,探讨其自然生态属性和文化社会属性,分析城市文化生态系统与城市交通系统在两种属性上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指出应适当限制交通系统在自然生态属性突出的城市单元中的规模,努力做到两者的相互融合;针对老城区应尽量减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对单元文化肌理的冲击,针对新城区应注重交通与土地开发一体化,形成绿色交通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最后,针对居住、商业、交通枢纽等具有不同主功能的城市单元提出不同的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色交通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化普 《城市交通》2009,7(6):23-27
围绕如何实现绿色交通的问题,首先辨析了城市可持续交通、绿色交通、低碳交通的概念和内涵,相互联系与区别。探讨了绿色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以及规划原则及要点,指出应注重绿色交通系统的内部优化、与外部系统的协调共生。提出从调整城市空间形态和土地利用、实施公交优先、完善道路网络、提高设施使用效率到改变出行者观念与行为等方面推进绿色交通的措施建议。最后,指出未来城市与城市交通的理想模式,即“生态城市”和以公共交通为主、自行车和步行为辅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交通》2005,3(4):77-78
如何构建中国城市“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交通构架,是目前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的焦点问题。本期刊出城市交通论坛网友Mikecaln关于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讨论,涉及了交通学科的理论基础、交通与能源、交通模式选择、对城市高架道路的认识等问题,希望给读者一些启发和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与公共交通优先是中国从中央到城市层面交通发展中最受关注的两件大事。大部分城市的交通拥堵治理中优先考虑的还是扩张道路规模以平衡机动车交通需求。在部分城市已进入完全的用地存量发展阶段、绝大部分城市的存量发展地区规模很大的情况下,扩张道路规模的拥堵治理策略已经难以为继。从存量发展阶段交通资源再分配入手,分析交通拥堵治理与公共交通优先的关系,强调将公共交通优先与交通拥堵治理合二为一。提出存量发展阶段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是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公共交通优先是存量发展阶段保障城市运行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拥堵治理与公共交通优先双赢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郭继孚  马毅林  刘雪杰  刘婧 《城市交通》2021,19(4):19-26,40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客运交通和物流保障等方面带来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城市政府制定相关交通战略.基于大型体育赛事交通需求构成和特征分析,从短时高强度客流、高品质交通保障能力、绿色交通等方面研讨赛事给城市交通带来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从城市和赛事两方面制定对应战略.城市层面,需要着眼于长远发展目标,以赛事为契机推动空间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结构优化.赛事层面,在考虑协调性、系统性、优先性和公平性的前提下,采取保障赛事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低碳和科技办赛的战略.提出举办城市应因地制宜制定赛事交通战略目标,在为赛事提供高品质交通服务的同时,实现城市交通战略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北京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实践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认识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发展的历程。初步将其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初理论基础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理论方法体系开创阶段以及90年代后期至今现代理论与实践方法的成熟应用阶段,并总结每个阶段的重要理论取向与重大实践突破。阶段特征总结过程中,回顾了北京市交通发展的不同背景、理论与规划研究的相关成果以及建设实践的重大举措,旨在为今后北京市城市交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综合交通调查在中国已有30余年的广泛实践,当前的信息化和大数据背景下正历经发展与变革.在分析城市综合交通调查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调查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的必要性.从目标与总体框架、调查项目分类、术语定义、调查内容与问题选项分类、调查流程规范几个层面对《导则》的主要思想与关键内容进行解析.提出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未来发展方向应是将信息化技术与传统调查手段结合,提高调查效率与质量,关注信息化手段未能涵盖的交通特征.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     
本期继续围绕城市交通管理这一主题,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视角,分别介绍国外部分城市交通管理、交通规划、交通控制,以及国内城市交通管理、智能交通、交通设施、交通组织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便于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学习和借鉴国外城市交通管理的经验、方法和理念,研究和探索适合我国城市交通科学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