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的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常常采用路基两侧拼接加宽的方式为主要设计方案,由原来的双向四车道对称拓宽为八车道,为确保路基稳定,减小新老路基差异沉降,拼接部分以路基沉降为主要控制对象。文章提出采用预应力管桩地基处理技术对桥头路堤、涵洞通道基底台背、高填方路段进行了地基处理,结合预应力管桩在郑漯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复合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对其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了探讨,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控沉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云 《公路》2005,(10):118-121
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以路基两侧拼接加宽为主,由原来的四车道对称拓宽为八车道,拼接部分以路基沉降控制为主要控制对象。介绍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苏州段)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扩建工程路基施工控制的特殊性;介绍控沉预应力管桩在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复合地基处理中的施工可行性及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结合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借助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预应力管桩在不同桩帽、桩长、桩间距、垫层刚度时的路基沉降进行计算,研究预应力管桩在不同情况下处理软土地基的效果,为软土地基处理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对工后沉降要求严格,无碴轨道对桥路、隧路过渡段差异沉降限为5 mm,一般路基地段工后沉降限为15 mm.因此,我国不少在建客运专线需要采取措施对地基进行处理,以有效控制地基沉降.在深厚土层地基上修筑无碴轨道,现行地基处理措施主要为CFG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及路基桩板结构.文中分析了各种复合地基承载力及沉降的计算方法.提出当应用CFG桩和预应力管桩处理深厚土层地基时,结合采用筏板结构,更能发挥CFG桩和预应力管桩的承载力和有效控制沉降;深厚土层地基处理后计算沉降应进行修正,其修正系数:CFG桩地基处理复合模量法为0.2左右,管桩地基处理桩基法为0.2~0.4.  相似文献   

5.
依托广东某高速公路工程,对3条试验段路基进行现场原位观测,探究袋装砂井、素砼桩和预应力高强砼(PHC)管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效果。结果表明,PHC管桩加固软土地基后的沉降量比素砼桩和袋装砂井处理后的小得多,满足快速施工要求,能控制软土地基沉降。  相似文献   

6.
以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为工程实例,根据沉降观测的结果,比较了采用预应力管桩与塑料排水板处理地基的沉降变化规律,说明采用预应力管桩处理的复合地基,其地基的总沉降量及工后沉降量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可在高速公路施工中对工后沉降量要求较为严格的桥头、结构物地基,以及软土深厚的段落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于软土地区高速公路的拼接,重点在于如何减小新、老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避免通车运营后路面出现纵、横向裂缝。该文以具体工程为例,针对拼接路基沉降变形的特点,对拼接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进行探讨,同时对拼接路基地基处理方法予以介绍,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佛开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是软基路堤的地基处理和拼接。通过试验段工程进行了路基拼接和拓宽时,不同复合地基处理方法的原型试验,研究表明,搅拌桩地基下卧层的单位压缩量小于素混凝土桩地基,拓宽路基断面的最大沉降和最大沉降速率出现在素混凝土桩加固区;老路对拓宽路堤的荷载反应敏感,老路最大沉降速率出现在拓宽路堤荷载施加完成之后;拓宽路基具有比较小的工后沉降,所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和路基拼接方法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张瑢 《路基工程》2020,(1):118-124
新建两徽高速公路地处甘肃省陇南秦巴山区东部,南北两侧均为秦岭,项目区地形为崇山峻岭与河谷盆地相间。路线经过厚层冲积淤泥质土(软土)分布区,局部淤泥质土层中夹有冲积砂砾层,软土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从地基承载力、地基沉降、施工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经多方案比选,确定采用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施工后地基满足工后沉降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管桩在高速公路拼接工程软基处理中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王斌  徐泽中 《公路》2004,(2):84-88
以具体工程为背景,针对传统水泥土搅拌桩法在处理深厚软基中的缺陷,对预应力管桩在高速公路拼接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以及沉桩对原路的影响。通过分析,采用预应力疏桩复合地基方案,处理效果明显,质量可靠,造价经济,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天津津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上改扩建工程的地质情况及施工的特点,按照拟定的拼接拓宽沉降控制标准选择了换填法、搅拌桩及PTC管桩等复合地基方法处理软土地基,从通车后近2年的运营情况及沉降观测资料分析,拼接拓宽后行车平稳舒适,实测沉降量也完全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有效控制桥头过渡段差异沉降的设计方法,从引起桥头过渡段差异沉降的原因出发,通过对某高速公路沉降监测资料的分析,依据地质勘察资料,对比不同地基处理方式过渡段的处理效果,得出不同地基处理方式能有效处理的过渡段软土厚度;着重分析了预应力管桩处理桥头地基的加固效果,选取过渡段差异沉降较大的断面进行工后沉降预测,与实测工后沉降作比较分析,论证了不变间距、变桩长的预应力管桩并不能完全解决桥头差异沉降;提出了针对不同填土高度、软土厚度的桥头过渡段所适宜的预应力管桩布置形式,以有效控制桥头过渡段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13.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加筋路堤地基变形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加筋路堤的加固机理和变形控制机理,为刚性桩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根据申嘉湖杭高速公路湖州段软基处理实践和沉降监测成果,研究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加筋路堤的地基变形规律,分析了桥头路段和过渡段的沉降速率收敛规律。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管桩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时,可以通过桩与桩间土共同分担上部荷载,有效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工后沉降和减轻桥头跳车现象。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预应力管桩在高速公路的应力进行了研究,经过监测结果显示,经过处理后,地基整体性变好,且在高填土下未出现失稳现象。  相似文献   

15.
对于工期紧、软土埋深较大的软土地基,采用预应力管桩联合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地基是一种较好的处理方法[1]。然而,此种加固路基在已建工程中仍出现一些因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拉裂、因刚柔复合地基的变形不协调造成局部塌陷等严重的病害情况。为此,结合现场监测成果和相关地质调查,对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斗门互通A匝道桥头路基预应力管桩联合塑料排水板加固段的病害情况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综合处治措施,最后通过加固效果评价和经济效益分析对其加固措施做一个初步的应用性研究,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广清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大,道路拓宽施工和道路运营并行开展,软基路堤拓宽工期压力大,采用排水法处理的老路软土地基附加沉降时间长,软基路堤拓宽地基加固方案应满足工期目标和规避老路附加沉降问题.借鉴同类工程经验,基于该工程地基软土性状,依据预应力管桩单桩承载力实测结果,充分比较了水泥搅拌桩、素混凝土桩和预应力管桩加固方案,结合造价分析和工艺特点比较,提出预应力管桩大间距方案,用于软基路堤一般路段拓宽地基加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预应力管桩在沪宁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沪宁高速公路地处江南水网地区,软基范围广,在路基拓宽工程中,新旧路基的拼接是难题之一.根据沪宁高速公路沿线不同的地质条件,部分软基段采用了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进行处理,有效地解决了软基段新旧路基的沉降差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具体试验为背景,对预应力管桩在高等级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管桩复合地基中的静土压力、表面沉降、孔隙水压力、侧向位移随时间及荷载的变化规律,探讨了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的加固过程、加固机理和加固效果.研究表明,采用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方案,处理效果明显,质量可靠,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罗军  李建国 《路基工程》2023,(2):136-141
某高铁车站分布有深厚淤泥及淤泥质砂,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及强度低的特点,处理规模巨大,不仅要控制路基工后沉降,而且要消除砂土液化。采用CFG桩联合预应力管桩的加固方案,但试桩表明,CFG桩在深厚淤泥中的成桩质量不佳,遂将CFG桩变更为预应力管桩。预应力管桩现场试桩及沉降监测表明,成桩质量良好,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和沉降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根据沪杭甬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施工场地狭小、安全形式严峻、新老路基拼接质量要求高等特点,重点介绍了软基处理路堤打入桩施工准备、安全管理、管桩打设、新老路基拼接质量控制及沉降观测等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