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Nested-Logit(NL)模型是交通方式划分的最重要的模型之一,在分析公共交通和个人交通划分方法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根据人们在选择交通方式过程中首要考虑因素的不同,构造了不同于公共交通和个人交通的虚拟交通方式--高费用和低费用虚拟交通方式,并分析其内相关性. 在两个交通方式选择决策树结构都存在相关性和合理性的情况下,提出基于拟合优度度量比较两者的优劣,从而选定交通方式选择决策树结构. 根据实例旅客出行调查数据,利用SAS软件实现两个交通方式选择决策树结构的拟合度度量分析. 结果表明:基于拟合优度度量选定的高费用和低费用虚拟交通方式比公共交通和个人交通的虚拟交通方式更接近实际调查值,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典型高原川道型城市(西宁市)的出行者对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的行为,以大规模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提取个人、家庭社会经济属性及出行特征指标,将包含小汽车出行和出租车出行的私人交通方式与公共交通方式这2项通勤方式选择作为目标变量,并通过显著性检验得出影响出行方式选择的8项决策变量.针对29960次有效出行样本,合理划分出训练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基于此,分别构建支持向量机(SVM)和传统的二项Binary logistic (BL)模型以识别通勤者的出行方式选择,选取3项定量指标分方式的分类预测精度、总体分类预测精度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以对比不同模型的分类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相比BL模型,SVM对分类数据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对出行方式选择的预测适用性良好,具体来说,对私人交通方式的预测,SVM的预测准确率比BL模型的预测准确率高出8.08%,公共交通则高出了2.76%;SVM的总体分类准确率比BL模型的预测准确率高出4.82%.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层Logit模型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减少传统模型的非相关选择方案相互独立特性引起的预测误差,按照交通方式服务对象的不同,将交通方式划分为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两类,具有类似性的出行方式归并为一个层次,采用分层Logit模型的形式,利用北京市实际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标定.通过计算得到对方式选择层次1和层次2有影响的离散变量分别为年龄、是否有私家车、支付方式以及年收入、出行目的;连续变量为时间和费用.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以成都到龙泉片区的交通通道为研究对象,假设通道开通地铁的情况下,采用D-optimal试验设计意愿调查问卷,选择费用、时间等变量以及个人属性作为效用变量,建立公共交通出行的多项logit模型,结合意愿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通道中公共交通出行选择行为,并预测成都到龙泉片区主要交通方式的客流分担率。分析表明,地铁将承担通道中大部分的客流。  相似文献   

5.
以成都到龙泉片区的交通通道为研究对象,假设通道开通地铁的情况下,采用D-optimal试验设计意愿调查问卷,选择费用、时间等变量以及个人属性作为效用变量,建立公共交通出行的多项logit模型,结合意愿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通道中公共交通出行选择行为,并预测成都到龙泉片区主要交通方式的客流分担率。分析表明,地铁将承担通道中大部分的客流。  相似文献   

6.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方法,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关键之一则是合理引导私人交通发展,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出行分担率.文中以2009年济南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支撑,从出行行为角度分析城市居民公交出行行为特征.基于非集计模型理论与方法建立公交选择行为模型,分析居民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差异,探讨引导小汽车转向公共交通出行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建成环境对家庭小汽车拥有的影响,考虑交通小区间的空间相关性,分别基于0-1 邻接矩阵、共同边界邻接矩阵及质心空间距离矩阵构建了层次Bayesian 模型,并与不考虑空间相关性的模型结果进行了对比.基于长春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交通小区间的空间相关性显著存在;以不考虑空间相关性的模型作为对比,基于公共边界邻接矩阵的层次Bayesian 模型拟合效果最优;在控制家庭层面社会经济变量后,居住密度、土地利用混合度、交叉口密度及公共交通站点密度均对家庭小汽车拥有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表明通过优化城市建成环境策略可有效抑制小汽车拥有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乘客在公共交通出行方式选择上的心理决策过程,结果显示引入认知-行为理论,以乘客心理认知作为交通方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首先,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提取表征乘客满意度的主要指标,并用满意度量化乘客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时的认知信息;其次,以乘客满意度作为出行方式特性变量建立基于认知的logit模型;最后结合武汉市有轨电车T6线路乘客满意度调查数据,对提出的认知-行为理论进行实例分析。结果显示乘客满意度对公交出行方式选择决策具有重要作用,乘客满意度越高,其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概率越大。  相似文献   

9.
研究铁路到达旅客在枢纽内外部环境影响下的离站交通方式选择问题,是合理配置交通系统资源的关键问题之一.但是目前已有的方式选择模型对服务水平因素的考虑还不足.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分析了到达旅客离站交通方式选择机理,并定义服务水平期望作为服务水平因素变量;然后在效用函数中引入服务水平期望变量,建立了改进的离站交通方式选择NL模型;最后根据成都东客站调查数据,通过编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离站交通方式选择NL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但是由于选择数学期望值作为服务水平期望,使得公共交通方式的拟合值比调查值略低.因此在服务水平期望指标值的选取方面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研究建成环境对家庭不同成员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影响效果的异质性,基于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及公共交通系统现状信息,分别构建了以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为因变量的经典计量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对比两个模型的拟合优度发现,后者在拟合慢行和公交出行方式行为中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的准确度。在对比建成环境对家庭不同成员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中,得出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减少小汽车的出行次数,但这种影响仅仅作用在非户主家庭成员身上;此外模型结果还对停车换乘发展模式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从道路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构建友好出行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交通建设项目施工交通影响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各大城市为了缓解交通堵塞等问题,开始着手建立交、修地铁等大型交通建设项目的实施,但是项目施工会对交通运行和居民出行,包括机动车交通、慢行交通、公共交通和静态交通等方面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单向交通在提高车辆行驶速度,减少行程时间延误和缓解交通拥挤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目前国外单向交通研究前沿是单向交通安全性和单向交通规划方法,并强调应用仿真软件模拟;分析了国外单向交通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新进展,在国内单向交通发展实际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交通组织原则,提出我国单向交通未来发展和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交通影响评价是分析评价项目建成后对周边路网交通影响的一种评价方式,是目前我国解决城市土地开发与交通系统间矛盾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以绵阳市富临东方广场为研究背景,通过调查及采用四阶段法预测目标年背景交通量与项目生成量,做出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最后提出对策以减小其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4.
在提取交通声强信号特征的基础上,利用AvantLite动态信号分析系统记录数据,导入基于声强的交通流分析系统,融合路段相邻两点的数据,根据交通量差值比判断该路段的交通状态,为提高交通流检测技术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世园会的举办,将给唐山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但也考验着唐山交通管理能力。如何提高交通出行是我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分析唐山交通现状及世园会对交通的需求,运用恩格尔系数法进行交通需求预测,根据唐山世园会交通活动特点,采取非平衡溢流模型,对唐山世园会的交通流量进行交通分配。  相似文献   

16.
���˽�ͨ����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人交通是我国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而行人交通的视频检测技术对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行人检测和分析确定行人的运动轨迹,提取行人交通参数,为交通规划、管理与控制提供科学的数据。首先回顾行人交通视频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研究的方法、技术和主要成果;其次,从行人交通系统的一般处理框架—行人检测、识别、跟踪和交通参数的提取,分层次回顾低级、中级和高级各处理阶段的发展水平;重点阐述各处理阶段的现有技术和方法,并将每阶段相应地划分为不同方法子类加以讨论;最后,分析行人检测研究的技术难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供需协调发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在分析城市道路交通供、需系统构成的基础上,采用范围法、目标法构建了两系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供需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概念,给出了判定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及趋势的定量化评价方法.供需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表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2016年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期间的交通拥堵问题,首先采取重力模型法对世园会举办期间的观众人数进行科学预测,得到交通总量的需求;然后利用TransCAD交通仿真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并得到世园会举办期间交通路网上的交通分配情况;最后通过分析路网上的交通负荷,根据疏散特征确定交通疏散方案。结果表明:采取疏散措施后,城市主要路段服务水平提高,交通路网压力有所缓解,并可以有效地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介绍了实验交通工程法产生的背景及概念,阐述了实验交通工程法在交通流组织方案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和步骤,分析了实验交通工程法相对于传统交通模拟应用方法的优先性;然后,以“昌平卫星城换乘枢纽周边路网交通流组织方案设计”研究课题为案例,具体介绍了实验交通工程法的应用过程,并详述了部分细节的处理;最后,根据案例的实际应用,总结了实验交通工程法的应用经验,并对其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和谐交通体现在交通系统各个层次上的耦合过程,系统耦合界面在系统和谐构建中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只有对耦合界面的科学分析才能探寻创造和谐的途径。交通文化是和谐交通的基础,从价值层次、制度层次、行为层次和物质层次构建先进的交通文化是建设和谐交通,实现交通发展与人类社会文明共同进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