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AV)混合交通流中各车辆类型及其跟驰模式下的车头间距,从通用性混合交通流特征层面理论推导了各车头间距模式的概率表达式,从而对混合交通流进行了数学描述;以混合交通流整体通行流率最大为目标,计算了多车道混合交通流中一个CAV专用道的设置条件以及专用道设置后CAV交通流在专用道和混合道上的最优交通流分配比例,将一个CAV专用道情形推广至多个CAV专用道动态管控的一般性情形,构建了混合交通流专用道动态管控的分析方法;应用案例分析论证了CAV专用道管控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交通需求为2 000 veh·h-1时,各CAV渗透率阶段均无需设置CAV专用道;在交通需求为3 000 veh·h-1时,需在CAV渗透率为0.2~0.4的阶段下考虑设置CAV专用道;在交通需求为5 000 veh·h-1时,需考虑在各CAV渗透率阶段下设置CAV专用道;提出的CAV专用道管控方法可根据交通需求和车道总数等条件定量化计算不同CAV渗透率阶段下的最优CAV专用道数量以及CAV交通流最优分配比例,且交通需求能够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90年代起,原属交通工程学科中的交通流问题因其特有的复杂性得到了各个学科领域的学者的重视,这同时也使得许多交通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纷纷加入到交通流理论的研究中来.本文介绍了国际上交通流理论的新发现和新进展,如同步流,交通相变和三相交通流理论,并分析对比了各国不同学者理论之间各自的差异.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德国学者Dirk Helbing 和 Boris S Kerner;本文中特别讨论了他们两者各自的观点,及其主要分歧所在.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梳理、专家访谈和试验场景构建等方法,分析了道路指定断面和区域路网宏观交通流预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归纳了局部断面交通流预测方法,包括传统机器学习、递归神经网络和混合模型,分析了卷积神经网络、图神经网络和融合多因素网络的特点,阐述了方法的原理、优势、局限性和应用场景,总结了现有场景交通数据集类别,从采样周期与采集方式角度归纳了国内外主流交通数据集。分析结果表明:递归神经网络可以有效获取交通数据的历史规律,但存在梯度爆炸、计算复杂度高、长时预测准确度不佳等问题;图神经网络针对路网拓扑连接关系引入了图结构,在考虑路网和交通流数据的时空相关性上具有明显优势;融合多因素网络充分考虑天气、道路、事故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有效提升了交通流预测的实时性和鲁棒性;由于交通数据采集困难、外部因素影响难以量化、机器学习方法可解释性差等原因,交通流预测方法的改进受到了限制;未来应从交通信息有效挖掘和图卷积方法完善两方面入手,拓宽图结构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和考虑非常态交通场景,进一步揭示交通数据的内在规律,开发更准确、高效的交通流预测方法,推动交通流预测在工业界的落地应用。  相似文献   

4.
���˷����ڰ��˳����е�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活动人员密集、场地条件相对复杂,需要有效的行人交通规划和组织管理方案。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对主办方的行人交通组织和规划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介绍了应用仿真工具辅助奥运会期间行人设施和交通组织方案设计的分析方法。在把握行人交通特点和奥运会行人集散特点基础上,采集北京赛事活动中的行人交通流数据,标定模型参数,设计仿真方法。结合仿真结果,综合分析行人设施和管理方案,提出行人设施及行人疏散组织方案的优化建议,并以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国家体育场为例对方法应用进行说明。奥运会期间国家体育场及场馆外围行人交通运行的实际效果证明了相关方案和建议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扩建工程交通组织与管理的背景、沪宁高速公路交通流的特点,提出了交通组织方案、具体措施,并介绍了交通组织和管理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用传统的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交通流动问题的某些不足,文中直接从交通流的宏观LW模型出发,建立了交通流的格子Boltzmann模型,并对实际交通问题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是有效的.该方法提供了格子Boltzmann方法用于研究交通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道路交通流实时数据质量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交通系统越趋复杂.交通数据量越趋庞大.传统的历史数据修正方法和交通流理论修正方法在数据质量控制上渐显不足,以致隐含在交通流数据中的真实规律得不到体现?文章总结归纳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广州市在建和已建智能交通系统中数据质量控制技术现状,提出一种基于数据类型、缺遗原由等特征的城市道路交通流实时数据质量控制技术,并且通过实际工程应用案例验证了该项技术能有效解决交通数据处理的;住确性、可靠性和实时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东昌路立交方案设计为例,提出交通适应性强,技术经济合理的立交方案.根据项目交通量、自然条件,从工程特点、交通分析、方案比较等方面分析,对立交方案论证,指出了自然条件、交通量,立交功能对立交的影响,并提出了满足主交通流要求,交通适应性强的立交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泸州绕城公路高坝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为例,从工程控制因素、交通量、交通需求等方面分析,通过方案比选,提出了满足主交通流要求,交通适应性强的互通设计方案,探讨了多肢错位交叉互通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为今后合理解决多肢错位交叉的互通立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ڽ�ͨӰ������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SIS软件卫仿真平台、以中关村西区为研究对象,在对比分析国内外交通那个特点的基础上,利用TSIS对中关村西区交通改进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利用交通仿真方法进行交通影响分析的可行性分析;并通过仿真环境的动画演示功能,直接从交通流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了项目周边路网的交通改进方案,获得了较好的仿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伟 《交通标准化》2012,(18):86-90
交通量、交通组成、轴载谱、轮胎接地压强、接地面积是研究重载交通行为特征的主要指标.实地调研、分析得出这些指标的代表值,并建立易于理解的交通流车型分类标准,可大大提高车型分类的便宜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在对沪杭甬高速公路交通流量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交通安全水平进行评估,并提出交通组织原则与方法,针对不同的交通流量情况分别提出三种交通组织方案,为沪杭甬高速公路路面整修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信号灯控制下的交通流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引入交通流基本函数,推导出流量、密度、速度3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交通流连续运动建立方程,并引入特征线,从几何意义上分析求解结果。发现对于沿车流方向前面车流密度小,后面密度大的情形完全适合,但对于相反情形却不适用,从而引出了间断交通流方程。最后利用这两方程讨论了红绿灯相继出现时交通流的变化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微观仿真技术能在交通影响评价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依据交通影响评价的需求,设计了基于交通仿真的评价流程,包括数据准备、OD需求预测、参数标定等5个方面. 以北京市中关村西区交通影响评价为研究实例,针对中关村大街与北三环路交叉口及其上、下游交叉口交通组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并依据VISSIM的仿真结果对所提方案进行了反复的修正. 仿真结果表明,路网两条主路的旅行时间和延误都相应减少,北向南方向的中关村大街平均速度由9.87km/h提高到12.53 km/h,排队长度由93.4 m减少到70.3 m,有效地缓解了主路的交通压力,说明了改善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交通流理论、概率统计理论和噪声传播理论对高速公路交通噪声与交通流运行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了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的传播规律,提出了通过交通噪声测量检测高速公路交通流状态的试验方法和参数设置原则,并通过试验具体分析了交通噪声与交通流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近几十年来,研究人员在国内外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上发现了多种交通现象,并提出各种交通流模型对已发现的交通现象进行重现和解释,目的是为交通流控制与疏导提供理论支持.本文首先对目前已发现的交通流现象,如通行能力陡降、滞后效应、走-停交通波和同步流现象进行介绍,然后从交通流模型中的速度、加速度和二阶加速度的宏观/微观,连续/离散表达式几方面介绍了现有的一些交通流模型,并对模型解释交通现象的能力进行综合性评述.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城市道路路段上车流的流量和密度之间的特性,对道路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进行了改进,使CA模型能够较好模拟城市道路交通流。提出了网格动态调整算法,该算法根据模型模拟的路段流量和密度计算车辆平均通行距离,并以此距离动态调整CA模型的格子长度,按照城市道路路段上车辆速度的统计分布规律,以路段的车流速度密度模型输出作为下步模拟的平均车速,通过车辆速度的分布范围确定车辆加速减速的概率,对模型车速进行更新。选择500米长的城市主干道上的一条车道,利用本文改进的CA模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车速为30-65公里/小时范围内,能较好模拟城市道路上车流的运行特性。改进后的CA模型,适用于对城市道路上中速车流运行状况的模拟。  相似文献   

18.
交通影响评价是分析评价项目建成后对周边路网交通影响的一种评价方式,是目前我国解决城市土地开发与交通系统间矛盾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以绵阳市富临东方广场为研究背景,通过调查及采用四阶段法预测目标年背景交通量与项目生成量,做出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最后提出对策以减小其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9.
原有的交通事故等级划分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基于原有的标准,并引入交通流密度差等因素提出危险系数λ,通过λ来确定交通事故的反应等级,以期为交通管理部门和政府紧急救援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