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油田增产船是海上油气田增产作业的一种载体,现有的油田增产船多为中小型船舶。结合相关国际标准,探讨了一型大型多功能油田增产船的总体性能参数、动力配置、作业能力等方面的技术内容,对大型油田增产船的进一步研发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海洋石油支持船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合理规划作业计划、利用先进技术提高作业效率,以及强化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等优化措施。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旨在提升海洋石油支持船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以更好满足海上油田作业的需求,并确保安全稳定运营。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海上石油开采系统安全监管,介绍我国海洋石油支持船的特点和发展规模,分析与海上过驳散油品相关的法律法规,指出海洋石油支持船向同一公司的海上石油设施过驳油品作业是公司内部资源调配,不是商业交易行为,因而这一作业行为不在运政管理范围,各地方海事局可根据海洋石油支持船供油作业特征、辖区内海域风浪条件和风险等级等情况自行制定对其供油作业的相关监管要求。厘清海洋石油支持船向海上油田设施供油作业的性质和管辖部门,有利于规范海洋石油支持船的运营,有利于提高海洋油田开采效率。  相似文献   

4.
国内首艘海上油田增产作业支持船的研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油田增产作业支持船自主研发设计工作中的船型选择和主要技术特点、动力配置以及船舶作业能力配置.最后介绍了环保要求和作业安全性能以及船舶舒适性和船型优化设计等技术方面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介绍了该船所使用的动态斜面收油(DIP)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构成和主要功能,以及以该技术为核心设计建造的船舶的主要技术性能和特殊溢油回收作业功能等.为增强胜利埕岛海上油田的溢油回收作业能力,中石化胜利油田建造了国内首艘收油作业能力为200m^3/h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专用溢油回收船.该船设计和建造以动态斜面收油技术(DIP)为核心,集溢油污染监测、回收、储存和驳送水面漂浮的各种黏度溢油以及块状的浮油和海面垃圾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目前我国同类船型中溢油回收作业能力最大的船舶.  相似文献   

6.
"海洋石油623"船是一艘能为海上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工程、建筑设施等提供多种服务,具有电力推进船、油田守护船、近海供应船、海洋拖船、一级消防船、B类浮油回收船、二级动力定位船等多种船型技术性能和作业功能的多用途、多功能新型电力推进海工辅助船。简要介绍该船型基本概况、主要技术性能特点和作业功能、主要关键技术研究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油田生产整体成本,结合多次海上抛设、维护航标的作业实践,提出一种海洋石油支持船简便抛设、维护海上航标的作业方式,并对海洋石油支持船自抛设航标的准备工作、抛设及各关键点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此方式满足海洋石油支持船自抛设航标的要求,能够对海上石油开发作业提供帮助和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5月26日,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为中海油服进行基本设计和详细设计的8000 HP深水三用工作船在广州中远船务船厂上船台。5月28日,设计院为中海油服进行基本设计和详细设计的8000 HP油田增产作业支持船在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也开始上船台。8000 HP油田增产作业支持船为国内首制自主设计的油田增产作业船。此船主要用于油田酸化压裂增产,通过放置在船舶上的压裂和酸化设备,对油层  相似文献   

9.
电力推进油田守护船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力推进油田守护船(海洋石油623)是一艘多功能海洋工程辅助船,具有油田守护船、近海供应船、海洋拖船、一级消防船、B类浮油回收船、二级动力定位船等多种船型技术性能和作业功能,能为海上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工程、建筑设施等提供多种服务[中船编印社1][中船编印社2].本文简要介绍该船的主要技术性能和作业功能[中船编印社3]、[中船编印社4]关键技术研究、总体技术要素[中船编印社5]等设计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0.
油田增产船是一型主要用于海上油田增产增注作业的海洋工程船.根据专业油田增产船的船型特点,通过集成化布置,解决了专业设备系统复杂、布置空间有限等技术难题,并结合作业安全防护、推进方案和综合电站的研究,与国外同类优秀船型作对比分析,最终设计出综合性能优良且自动化程度高的专业油田增产船.  相似文献   

11.
为保证船舶的安全进港航行,岛式防波堤堤头一般需设置导航灯,而作为导航灯桩的基础结构及其检修所需的通道设计暂无相关规范可以参考。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在岛式防波堤导航灯桩基础及检修通道设计过程中逐步调整和优化,提出了一种合理可行的岛式防波堤导航灯桩基础及检修通道组合结构。该组合结构综合考虑了导航灯桩基础在波浪作用下结构的整体稳定、导航灯桩基础对人工护面块体安装的影响、检修通道使用的便利性以及现场施工的可行性等众多因素。该岛式防波堤导航灯桩基础及检修通道的组合结构可为类似港口工程项目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源,与传统的燃煤发电相比,风力发电没有二氧化碳等一些有害气体的排放,是理想的绿色能源,其开发利用受到各国的重视。随着海上风电场的日益发展,维护问题也随之而来。海上风电场维护船是维护人员进行维护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本文根据中国典型的海上风电塔基型式,结合风电场实际使用需要和运营条件,对双体风电维护船功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不同的双体船型方案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得到性能良好的双体船行方案,为中国海上风电场建造维护船船型选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于海上风电双体运维船而言,兴波阻力是其总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CFD技术对非对称双体船进行初步研究,通过改变双体船左右片体角度以及改变单侧片体肥瘦程度来实现内外片体排水体积差的目的2个方面来研究非对称双体船的阻力性能,比较各方案的阻力,综合考虑最终得出最优方案,为今后双体风电运维船的船型设计与优化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由于远海域自然环境更为恶劣,作业窗口期更短。充分利用窗口期,提高施工效率是风机安装施工的关键。通过调研和分析国内外风机运输和安装技术现状,以1 200 t自升式风电安装船和西门子4 MW机型为研究对象,提出利用自升式平台船垂直运输塔筒、水平叠加运输叶片的运输安装一体化技术,可减少涌浪对传统工艺中运输驳船的限制,提高窗口期的利用效率,提高施工工效,适用于远海风电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海洋平台改造和维修项目中,经常需要进行大型设备的更换和安装等工作。当设备的重量超过平台吊车的起重能力时,设备的吊装就变得十分困难,在现有的2种方法中,利用大型浮吊完成吊装,或者借助平台结构设计辅助的吊装框架完成吊装,后者要比前者从成本上经济得多。以秦皇岛33-1南油田Ⅰ期开发项目中老平台改造新增2台变压器吊装为例,介绍此类施工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海上长球首尾双体风电维护船阻力和耐波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年来,海上风电场迅猛发展,风电维护船成为迫切需求。借鉴小水线面双体船优良的阻力性能和穿浪双体船优秀的耐波性能,根据中国海上风电场维护船航行的环境和使用特点,选用阻力和耐波性能优良的长球首尾双体船型作为风电场维护船型。在此基础上采用CFD数值仿真计算阻力性能,运用NAPA软件计算耐波性能。从而得到不同条件下较优良的船型,为海上风电维护船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船舶与海工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韬光  李星仪  周昊 《船舶工程》2016,38(11):82-84
介绍了船舶及海工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对比了船舶及海工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及适用的产品,对现有船舶污水处理装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船舶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大型液压水密移门布置在海洋工程船内部水密分割舱壁上是一种尝试.根据实船设计案例,文章详细地阐述了在满足船级社海洋平台规范、其他相关规范和标准下大型液压水密移门在海洋工程船上的布置、水密移门的控制系统组成、水密移门结构强度的计算方法、水密移门的试验要求、水密舱壁板上液压水密移门安装处开口局部结构强度校核等等,为今后类似的大型液压水密移门的设计、制造以及其在海洋工程船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船舶流体力学技术(指船舶性能先进技术)在船舶和海洋工程开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和创新地位;阐述了其国外和国内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近期我国船舶性能先进技术的发展重点,并对这些发展重点作了分析论证和内容分解,最终提出了若干保障性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海上风电场维护船船型总阻力和纵摇升沉运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海上风电场维护船的使用和性能要求,分析小型单体船、双体船、多体船对于海上风电场的实用性,最终确定采用双体船型为风电维护船船型。结合小水线面双体船和穿浪双体船的船型优点,对风电维护船片体进行改进,得到常规型和改进型双体风电维护船型方案。采用CFD仿真技术,利用常规双体船型探索双体船阻力CFD仿真方法,对改进船型进行阻力仿真计算。采用船舶设计软件NAPA的耐波性模块计算分析两种船型的纵摇和升沉性能,得到了维护船不同速度和浪向角时两船型的纵摇和升沉响应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