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9 毫秒
1.
众所周知,大直径低转速螺旋桨在推进效率方面提供了最佳的结果。但是由于螺旋桨是悬挂在艉轴管外,这种大型螺旋桨的巨大重量势必带来某些问题。纽约造船及轮机工程师学会最新发表的论文《重量轻的大直径螺旋桨》中,作者论述了在韦布(Webb)造船学院进行的重量轻的大型螺旋桨的研究结果。该文的某些主要观点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
论述船用螺旋桨分类与制造材料,并对国内外螺旋桨加工主要装备进行分类阐述。通过对国内外螺旋桨研究成果的回顾、总结和归纳,分别从船用螺旋桨铸造技术、螺旋桨焊接技术、螺旋桨数控加工技术以及数字化检测技术等方面,国内外螺旋桨关键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总结船用螺旋桨制造技术的特征,指出螺旋桨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大侧斜螺旋桨设计中的考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船舶大侧斜螺旋桨的设计流程和桨的各主要要素确定原则,论述大侧斜螺旋桨强度问题及工程实用的校核方法,对目前大侧斜螺旋桨设计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实用出发,对万向节用于桨轴升降实现螺旋桨变吃水设计,对万向书用于轴系V型传动优化机舱布置及采用万向节提高低移传动螺旋桨推进效率的原理、结构及注意点,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小艇螺旋桨具体的几何特性进行了讨论。这些几何特性在制造螺旋桨时是必须予以考虑的.关于螺旋桨的一些基本概念与基本参数计算方法,由于已有不少作者著文发表过这方面的论述,因此在本文中不再重复.  相似文献   

6.
预报螺旋桨噪声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赵小龙  熊鹰 《舰船科学技术》2005,27(2):42-45,73
螺旋桨是舰船主要的噪声源,螺旋桨噪声的预报对评价螺旋桨声学性能及螺旋桨声学设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对螺旋桨空泡噪声、螺旋桨无空泡高频噪声、螺旋桨无空泡低频离散谱噪声、螺旋桨无空泡低频连续谱噪声等四类噪声的预报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今后螺旋桨噪声预报方法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丁举 《船舶工程》2019,41(10):20-24
为了准确预报螺旋桨空泡和脉动压力性能,以东方红3科考船螺旋桨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减压水池和空泡水筒进行了空泡和脉动压力模型试验研究,对荷兰MARIN减压水池的试验方案进行了论述,并对比分析了减压水池和空泡水筒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 东方红3船螺旋桨空泡性能优秀,在最关心的11kn工况,螺旋桨无任何型式的空泡出现;在11kn和15kn工况,螺旋桨脉动压力非常轻微, 本船不会产生螺旋桨引起的振动问题。螺旋桨应该能够满足挪威船级社DNV-GL Silent-R的低噪声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大侧斜可调螺距螺旋桨的设计与试验。近几年来大侧斜可调螺距螺旋桨由于螺旋桨与船体伴流场间的相互作用而减小了螺旋桨的诱导振动,改善了转叶扭矩因而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作者所在的卡米华公司的船用试验室对大侧斜螺旋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包括:螺旋桨流体动力特性的确定;在模拟船艉伴流场情况下,对空泡模型的观察以及对作用在船体上的螺旋桨诱导脉动力的测量;在模拟船艉伴流场的情况下,对不同工况测量了螺旋桨桨叶的动态力与力矩;在系统地改变进速比、空泡数、螺距比的情况下,测量了桨叶的转叶扭矩值并比较了常规叶型与大侧斜螺旋桨的各种参数。本文还介绍了进行上述试验所选用的仪器,并将试验结果以曲线形式给出。最后作者还对大侧斜可调螺距螺旋桨的设计和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对大侧斜螺旋桨予以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桨叶根部负荷及毂涡能量利用研究一直是螺旋桨设计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分析螺旋桨根部尾涡系结构,本文采用RANS方法对敞水螺旋桨进行定常数值模拟,通过与水动力测试及LDV流场测量数据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空泡流动显示对照,说明了毂涡是由桨毂端面发展出的轴心涡及缠绕在其表面的叶根尾涡共同构成,分析了毂涡强度与桨毂环量的关系,论述轴心涡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高速船螺旋桨在船舶营运初期出现严重腐蚀和污损的现象,分析了螺旋桨空泡腐蚀、电化学腐蚀、冲刷腐蚀及海生物污损等原因,探讨了高速船用螺旋桨的参数与耐腐蚀性能及污损问题的关系,提出了螺旋桨产品检验的关注点,并对后续高速船螺旋桨设计和应用给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舰船回转过程中内、外侧螺旋桨负荷变化规律的新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许多教科书中,螺旋桨推进双桨船在回转过程中内、外螺旋桨负荷变化规律均有如下叙述:回转过程中内侧螺旋桨负荷远大于外侧螺旋桨负荷.这个结论也被某些实船试验结果所证实.但新近完成的某双桨船的回转试验的多个实测结果表明:外侧螺旋桨负荷远大于内侧螺旋桨负荷.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有人已发现过这一新现象,但当时无人记录和分析以进行研究.本文报告和分析了这一新现象.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以往教科书和某些实船试航回转过程中内、外桨负荷变化规律;然后介绍了某新船回转试验的实测结果,论述了实测结果的可信性.本文着重探讨了导致这一新现象的主要原因,如船体形状、船的运动、内外螺旋桨的运动、桨与船的相互作用和桨与桨的相互作用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船舶行业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一种设计软件来提高螺旋桨的设计效率。基于Visual Basic6.0开发平台,结合Fortran和动态链接库技术,实现了螺旋桨设计及水动力性能预报软件的设计。软件运用升力线理论完成了螺旋桨的设计与优化,进而运用升力面理论对螺旋桨的性能进行了预报。该软件界面友好、功能完善、可视性强,试验结果证明,能快速准确地进行螺旋桨设计及性能预报,提高了螺旋桨的设计效率,具有良好的使用性。  相似文献   

13.
丁举 《船舶工程》2019,(10):20-24,32
为准确预报螺旋桨的空泡性能和脉动压力性能,以某科考船螺旋桨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空泡水筒和减压水池进行空泡和脉动压力模型试验。对荷兰MARIN减压水池的试验方案进行论述,并对比分析空泡水筒和减压水池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目标船螺旋桨的空泡性能优秀,在11 kn航速工况下,螺旋桨无任何型式的空泡出现;在11 kn和15 kn航速工况下,螺旋桨的脉动压力非常小,该船的螺旋桨不会引起振动问题。螺旋桨应能满足挪威船级社DNV-GL Silent-R的低噪声要求。  相似文献   

14.
螺旋桨削边技术对改善老旧船的船—机—桨匹配具有显著作用,通常对螺旋桨削边设计采用半理论半经验的近似估算方法,确定螺旋桨直径与随边的切割量。数十艘实船改造结果表明,采用螺旋桨削边技术可以使主机负荷减轻,工况改善,对提高主机的使用安全和延长主机的寿命极为有利本文将就螺旋桨削边技术的实际情况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船用螺旋桨工作在低速重负荷工况、或采用大侧斜几何型式或采用复合材料时,其流固耦合现象较为突出,螺旋桨设计中若无法准确考虑其间的水弹性影响,将会造成船机桨失配及实船推进性能的错误预报。文章基于螺旋桨环流理论设计方法、螺旋桨流固耦合算法以及逐步逼近法,形成了一套可考虑水弹性影响的螺旋桨设计方法,重点讨论了流固耦合中水动力载荷更新方式、逐步逼近法中预变形松弛因子的选择对设计结果的影响。通过大侧斜螺旋桨及复合材料螺旋桨设计实例,进一步阐述了在螺旋桨设计中考虑水弹性的必要性,也验证了所开发设计平台的有效性。该设计平台为后续复合材料螺旋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市场上,绿色科技、节油、能量优化以及提高推进系统效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Kappel螺旋桨的提出表现了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但现有公开发表关于螺旋桨建模的研究都只针对传统螺旋桨而言,为满足Kappel螺旋桨设计效率及加工精度要求,利用Matlab和Solidworks工具,提出了一种快速、针对性强、参数化生成Kappel螺旋桨三维模型的方法,并对桨叶进行质量检查。为后续研究这种高效能螺旋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船舶操纵模拟器操纵仿真数学模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系统地论述了船舶操纵仿真数学模型。包括船舶操纵基本模型、水动力、螺旋桨推力及扭距、主机扭距、舵力及其力矩、风、浪、流、锚、缆、拖轮的作用力、浅水影响及侧壁效应,最后给出了主要仿真结果和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18.
空泡性能是船舶螺旋桨重要的水动力性能之一。由于桨轴存在倾斜安装角,船舶在水面航行时,螺旋桨的进流条件主要为斜流工况。为研究斜流工况下螺旋桨的空泡形态及空泡脉动压力特性,论文基于黏流CFD方法针对PC456螺旋桨标模开展了斜流下螺旋桨空泡及脉动压力数值模拟研究,并与大型空泡水筒中的斜流螺旋桨空泡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值预报的空泡形态、面积和平板表面脉动压力与试验观测及测量的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王斌 《江苏船舶》2001,18(5):1-4
介绍了 70客位乌江浅水急流客船的设计要求。为满足浅水急流航道的使用要求 ,论述了船体主要量度的选取、型线设计、总体布置及螺旋桨设计 ,并对实船运营结果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 ,证明该船型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指出了船舶设计中存在大量模糊问题,并以船型设计中的主尺度和方型系数优选、型线限界参数优选和螺旋桨的设计几个具体问题,论述了相应的模糊处理技术方法。最后,对模糊数学及模糊论方法在船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