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干线航道的船舶通过能力大小,取决于弯曲、浅滩、桥区等限制性河段的船舶通过能力,为了使有限的航道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开展有关限制性航段船舶通过能力研究,尤其是弯曲河段船舶通过能力,实现船舶通过能力的准确预报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弯曲河段航道特点和水流特征,通过分析弯曲河段风、流对船舶运动的作用机理,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弯曲河段航道宽度、曲率半径等航道尺度与通航船舶尺度的关系模型,实现弯曲河段通过能力的准确预报.  相似文献   

2.
仿真技术是航道工程设计评价有效手段之一,文中总结目前航道仿真评价过程,以及系统构成与特性,分析了航道仿真系统中船舶运动建模、船舶交通流建模、航道场景建模、实验评价方法等关键技术,并展望了在内河航道仿真系统设计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内河多桥水域的航道通过能力,提出多桥航道的交通流仿真模型.以长江武汉段的多桥航道为研究对象,收集大量的船舶交通流历史数据,用统计的方法分析这些数据获得交通流特征,提出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船舶生成模型、队列模型、航路模型和船舶运动模型等;开发仿真系统并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仿真实验确定多桥水域的航道通过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内河多桥航道交通流仿真模型是可行和有效的;在目前的通航条件下,长江武汉段多桥水域的航道通过能力与实际的交通流量相比显得非常富余;在安全航速范围内,通过整体提高船舶的航行速度可以显著提高航道的通过能力;航道水深的变化对上行和下行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内河航运船舶正向高速化、大型化发展,为正确判断内河船舶航行所面临的碰撞危险,减少因人为失误引起的内河船舶碰撞事故,通过对高速船舶操纵性及受内河航道限制影响的船舶碰撞危险进行分析,建立内河船舶碰撞危险综合评判模型,并运用模糊理论方法对船舶碰撞危险进行综合评判.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模型对内河船舶碰撞危险进行评判,较好地反映了内河船舶碰撞危险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水网地区内河航道及航运特点,通过航道服务需求意向调查,从内河船舶服务需求特性分析入手,深入探讨内河水上服务区功能、服务区分类以及不同航道条件下服务区布局形式,旨在为水网地区内河水上服务区规划建设提供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6.
基于航海仿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需求,为增加练习海域并同时提高仿真精度,以内河船舶航行环境三维建模仿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内河船舶航行环境视景的组成要素,将其主要划分为地形地貌、水面及近岸陆域物标两大模块,并以视景仿真领域3D MAX、Multigen Creator等主流软件对其进行三维建模。在VC++环境下,以开源软件OpenSceneGraph(OSG)为驱动平台,对内河船舶航行环境视景模块三维模型进行了数据融合,同时以细致的渲染来加强模拟的真实感。仿真显示:所构建的内河船舶航行环境三维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场景驱动具有逼真的效果,能够满足航海仿真的要求并应用于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对宁波市区航道通航现状和原航道改造方案深入分析评估后,提出了市区航道改造分二期进行的新方案。一期工程通过设置"安全护挡"、解放桥抬升改造和建设市区航道集装箱驳运系统使现有航道的船舶通过能力明显提升。二期工程采用高架桥连接内河码头和海运码头的办法来代替新建1.81km长的市区航道、船闸方案,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宁波市区航道改造成本。  相似文献   

8.
针对水上交通具有很大地域特征这一特点,论述了海湾、海峡、港口和内河船闸水域船舶交通流在风险评估和通过能力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指出航道通过能力和交通风险存在内在的联系,在研究中需要将这两方面综合考虑.而在方法层面,在Bayes理论框架下建立风险模型,以及采用系统仿真的方式评价水域安全形势和通过能力是当前水上交通流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内河船舶避碰路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内河船舶碰撞事故导致重大生命及财产损失,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提出一种内河船舶自动避碰路径优化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内河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将遗传算法运用到内河船舶避碰路径选优中,提出内河船舶避碰路径优化准则,并构建一种考虑内河航道中运动船舶及障碍物的适应度函数.优化结果表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当前对船舶与航道边界距离的判定,一般采用肉眼目估的方式或利用雷达估测,容易造成判断失误,引发交通事故.在推导出船舶距航道边界距离计算公式的基础上,针对内河航道,提出了基于电子江图和基于智能航标的两种船舶距航道边界距离自动测定方法,通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在当前基于电子江图的船舶距航道边界距离自动测定方法更为可行和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鉴于锚地—泊位资源配置直接影响内河集装箱港的运作效率,且受到内河航道及岸线等设施资源制约,本文在考虑船舶通行安全的基础上,运用随机服务理论,以港口总成本和船舶在港等待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内河集装箱港锚地—泊位配置的多目标规划模型,设计了一种针对非线性整数规划问题的实代码遗传算法,并以重庆某集装箱港作为算例,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和算法的有效性,同时分析了不同船舶到港强度和泊位服务强度下的锚地—泊位最佳配置关系,为建立和拓展内河集装箱港资源优化和配置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介绍内河船员教育中的模拟器有关功能,利用模拟器进行船舶训练的方案制作、训练实施和注意事项,着重介绍利用航海模拟器进行船舶靠泊训练的应用与教学探讨。通过模拟器实操训练,能提高学员动手能力、掌握操作技能,更好地保证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监管技术是保障内河航运系统安全、高效及绿色运行的关键。从态势感知、事件监视及组织优化这3方面阐述内河航运系统监管技术研究现状,总结技术发展沿革与趋势,分析监管技术存在的不足。研究表明:内河航运监管态势感知研究伴随先进信息感知技术发展做适应性进步,从利用海事雷达技术捕捉船舶物理表象特征,逐步结合数据挖掘方法融合多源信息向多船态势感知和智能感知方向发展;事件监视研究起初受限于传感器设备感知水平不足而主要面向事件后分析,结合先进传感器技术和智能技术,逐渐向事件中检测和事件前预测方向发展;组织优化研究主要包括船舶运行空间优化方案和时间优化方案的制定,未来组织优化模型需考虑航道突发事件的影响,有利于推进组织运行方案的实际应用,更好地服务于海事监管需求。提炼内河航运系统多模式一体化融合感知网、全息场景图及智能管控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面向未来新一代航运系统,探索内河航运平行监管模式,阐述内河要素物理及耦合关系平行建模和平行数据集建立与信息挖掘、平行监管及交互可视化等方面建设的核心内容,旨在采用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虚实闭环交互机制实现内河航运系统的高效运行,为内河航运系统监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北江内河主干航道航行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北江千吨级散装水泥低碳运输船型,对北江船型标准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保障取、排水口工程设施安全,充分发挥其为工、农业生产供水的重要作用,减小发生船舶撞击取、排水口建筑的安全隐患,保证过往船舶的航行安全,文中就长江沿岸取、排水口设置现状进行调查,介绍了各取、排水工程的安全状况,从通航安全的角度对取、排水口水上设施进行船撞风险识别,并重点对现有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分类对比,提出保护取、排水工程安全的基本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水路交通技术趋势相关文献开展文献计量分析,从主要研究国家、作者与关键词等方面梳理了研究脉络;综合国内外水路交通发展指导政策、前瞻报告与典型案例,分析并总结了水路交通技术发展现状,研判了未来水路交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 水路交通技术将朝着以下5个方向发展。在水路运载工具方面,运输船舶逐步少人化,内河、近海、深远海船舶发展趋于谱系化;在航运基础设施方面,航道设施、能源供给、信息网络发展趋于一体化,并且船岸协同能力增强,船舶远程操控可实现,岸基船舶控制中心建设成为水运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在船舶动力方面,日趋严格的减排目标推动船用清洁能源发展,船舶动力系统将呈现多能源化和电动化;在船舶航行方面,多船协同运输可提高运输效率,内河、近海船舶编队航行成为运输新模式;在海事监管与安全方面,智能系统的应用使船舶人因事故逐步降低,智能无人系统救援成为现实。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指导水路交通系统的未来规划、设计、建设与应用,为培育和发展水运新业态,逐步实现未来新一代航运系统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针对弯曲河道的通航条件,分析船舶通过桥区所需要的航道宽度,以哈尔滨市滨北大桥为实例,论证各种船舶安全通航所需的航宽数据,从而科学、合理地疏导过往船舶,提高船舶在桥下通行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内河船闸是水利枢纽中应用较广的通航建筑物。本文以杨家湾船闸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内河船闸结构的主要病害,基于在线自动监测与人工巡检相结合的策略进行了结构运营安全监测评估系统研究。包括:监测项目的选择及测点布置、人工巡检项目内容、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构成等内容。根据内河航道通航特点以及船闸结构特点,进行了数据查询与管理子系统、结构运营监测预警系统研究,给出了船闸结构性能监测参数统计预报模型。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船闸结构综合评估模型,给出了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性评估的主要控制项及权重指标。  相似文献   

19.
内河船员培训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内河航运的安全和发展。本文从上海市内河船员培训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内河船员培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提升内河船员培训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希望为提高长三角地区内河船员培训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几个船舶过桥事故的案例分析,探讨了跨江、跨海桥梁设施对船舶通航安全的影响,提出了船舶在桥区安全航行的对策,以避免船舶过桥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