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综合灰色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提出一种滤波效能评估方法。描述了该方法的评估步骤,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利用灰色理论对效能进行量化评估。最后给出一个实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导航系统滤波效能评估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船舶动力系统设计研究、维修保障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文章分析船用动力系统技术状态的特点及其评估方法研究的必要性,讨论动力系统技术状态评估参数及指标。结合动力系统主要设备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动力系统技术状态评估模型,并定性、定量的对评估中各指标权重进行分析,最终的分析结果与船舶实际情况相符,从而验证层次分析法对动力系统技术状态评估的科学性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动力系统技术状态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船舶动力系统设计研究、维修保障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文章分析船用动力系统技术状态的特点及其评估方法研究的必要性,讨论动力系统技术状态评估参数及指标.结合动力系统主要设备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动力系统技术状态评估模型,并定性、定量的对评估中各指标权重进行分析,最终的分析结果与船舶实际情况相符,从而验证层次分析法对动力系统技术状态评估的科学性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栋  张怀强 《中国修船》2008,21(4):51-54
为了避免层次分析法中人的主观判断、偏好等对舰船装备承修单位承修能力评估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承修能力评估方法。对舰船装备承修单位承修能力评价指标的构成、模糊层次分析方法、指标权重和隶属度的确定等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模糊层次分析评价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对5家承修单位承修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验证了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承修能力评价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指挥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特点,建立效能评估指标模型,给出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效能评估的数学模型及实现方法,引入灰色理论解决评估过程中指标权重的调优问题,提高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及合理性,通过实例说明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解决舰船中水回用方案优选过程中决策影响因素多,且因素无法完全被量化和排序的问题,有必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方案优选评估模型。[方法]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及德尔菲法构建舰船中水回用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化结构,采用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估方法对各评估要素进行量化,开展不同方案的综合评估。[结果]分析及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灰色层次分析法得出的综合评估结果合理,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满足指标要求。[结论]灰色层次分析法可以在专家评判的基础上,综合采纳各方面的意见,降低评判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提高方案选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适用于对舰船中水回用的多方案、多目标系统设计进行优选决策。  相似文献   

7.
从邮轮乘客的安全性与舒适性的角度出发,邮轮防横倾系统为保证邮轮的安全稳定航行承担了重要作用。考虑到邮轮防横倾系统的影响因素存在复杂性与随机性,本文根据其功能与运行原理,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提出建立以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指标为准则层的质量评估体系。采用层次-模糊综合分析法对邮轮防横倾系统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各影响因素对邮轮防横倾系统的权重关系,建立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指标的隶属度评价矩阵。以某型豪华邮轮防横倾系统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计算结果表明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078,0.263,0.659,利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实现邮轮防横倾系统设计方案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船舶网络通信可靠性评估精度,保证船舶网络通信成功率,设计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船舶网络通信可靠性评估方法。首先对当前船舶网络通信可靠性评估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各种船舶网络通信可靠性评估方法的弊端,然后根据科学、客观、全面的原则,构建了船舶网络通信可靠性评估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指标的权值,并实现船舶网络通信可靠性评估,最后采用具体船舶网络通信可靠性评估实例分析其可行性。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对船舶网络通信可靠性状况进行评估,评估误差小、速度快,解决了船舶网络通信可靠性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难题,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船舶网络通信可靠性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属性群决策的武器装备先进性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武器装备先进性概念的基础上,采用模糊语言评估的多属性群决策对武器装备先进性的各个指标进行评估,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指标权重,最终得出武器装备的先进性水平。将方法应用于对某型火炮的先进性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规范、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舰载武备维修单位维修能力评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铮  黎放  董鹏 《中国修船》2009,22(1):42-44
维修管理能力是评估舰载武备修理厂维修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从舰载武备维修单位的特点出发,根据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方法,建立了维修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舰载武备维修单位及其维修能力的特点。然后,根据指标层次的结构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依据模糊评估的原理对维修单位的维修能力进行评估,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李光鹏  赵新文  蔡琦 《船海工程》2011,40(5):121-124
分析屏蔽泵的主要故障模式,对现场数据进行适当处理,得到适于可靠性分析的故障数据.对故障数据进行经验可靠性分析、指数分布拟合、威布尔分布拟合及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检验、比较拟合结果,得出威布尔分布是描述屏蔽泵电机绕组绝缘低故障的最佳分布,给出屏蔽泵的维修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在船舶柴油机一种新型电控式气缸润滑系统研发的过程中,系统中的步进电机出现了堵转、失步或无法带动气缸润滑油注油泵等问题,因此为探索研究驱动注油泵需要的力矩大小,设计并实施了气缸润滑系统的驱动扭矩试验。试验研究分别讨论了驱动转速、油温、背压、注油单元个数、循环喷油量等因素与驱动扭矩之间的影响关系,为国产新型电子控制式气缸润滑系统中的注油泵和步进电机的选配及推广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以离心泵与电动机选型设计为例,探讨轮机节能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谐波对船舶电网的扰动,基于变频技术,对侧推进电动机和电动机货油泵系统的驱动方案进行研究。综合统筹船舶航行与作业工况和船舶空间布局等因素,设计侧推进电动机和电动机货油泵驱动方案,进行设备布置和谐波测算,并对试验中的典型调试问题进行分析,可为同类型船舶的电气设备驱动方案设计和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李雁龙  于涛  罗刚  王野 《水运工程》2020,(S1):91-94
绞吸挖泥船装驳施工中,操作人员频繁调节水下泥泵电机转速以稳定管路内泥浆流速。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模糊-PID技术设计水下泥泵电机自动调速控制系统。该控制方法以流速作为自变量,以泥泵转速作为因变量,并将吸入真空、泥泵机功率及泥浆浓度作为安保条件,可以保证在装驳施工过程中泥浆流速持续维持在设定区间内。实际应用表明,模糊-PID控制在水下泥泵调速过程中具有反应快速、控制精准、鲁棒性好等特点,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金峰  秦亮 《水运工程》2020,(S1):57-61
柴油机和变频电机工作特性不同,造成实际泥泵特性曲线存在差别。分析柴油机和变频电机的设备特性,并研究变频电机驱动、柴油机单速比齿轮箱及多速比齿轮箱驱动、柴油机功率受限驱动等对泥泵性能的影响,从传动效率、调速范围、经济性及对各输送工况的适应性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柴油机驱动的传动效率比变频电机驱动更高,变频电机驱动的调速范围比柴油机驱动更宽,中等排距工况时柴油机能提供更大的功率,变频电机驱动系统的复杂程度、初始投资、能量利用率、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7.
应急消防泵舱与A类机器处所相邻,2个处所公用的舱壁应隔热至相当于控制站所要求的结构防火标准,然而在船级社检验和港口国检查时,发现两个处所结构防火存在较多缺陷。文章通过一则应急消防泵舱结构防火缺陷解决案例的介绍,希望给予验船师和船厂工作人员技术提示,避免类似问题发生。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与油马达和液压油泵的使用维护有关的液压油的工作状态、安装、工作条件等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结构模型的船舶电力系统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船舶电力系统递阶层次结构,建立了船舶电力系统的脆性结构模型,该模型分为脆性风险层、系统结构层、脆性事件层和脆性因素层.在该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船舶电力系统脆性分析方法,通过定量计算系统脆性结构模型中各层元素对系统总目标的合成重要度系数,找出最容易导致船舶电力系统脆性发生的脆性因子,从而为预防船舶电力系统脆性发生提供了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20.
离心水泵是舰船上面重要的流体机械,广泛应用于船舶冷却系统、舱底压载系统、循环水系统及消防系统。同时离心泵也是舰船管路噪声源之一,影响着船舶运行环境舒适性与舰船的安全隐蔽性。本文利用fluent软件计算流场非定常过程中叶轮所受时域脉动压力,并提出优化方案。将其作为激励源加载到水泵电机有限元模型上,采用隐式有限元法计算泵组表面振动速度与机脚处加速度,估算泵组振动烈度。将有限元振动速度导入Virtual.Lab软件,采用声学边界元计算泵组的空气噪声辐射。计算结果表明,泵组出水口处与机脚处振动噪声较大,应采用相关的减振降噪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