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建立肥胖胰岛素抵抗(IR)大鼠模型,观察黄芪多糖(APS)对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 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肥胖组(n=40).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5周后再将肥胖组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APS组[200mg/(kg·d)]、中剂量APS组[400mg/(kg·d)]和高剂量APS组[800mg/(kg·d)],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各APS组给予不同剂量APS灌胃2周.采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测定葡萄糖输注率(GIR),同时检测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结果 ①肥胖组大鼠体重较正常对照组体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低、中剂量APS组相关指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显示,各肥胖组大鼠GI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剂量APS组可显著提高肥胖大鼠的GIR(P<0.05),低剂量和高剂量APS组GIR也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5周的高脂膳食使大鼠体重明显增加,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证实高脂膳食诱导的SD大鼠IR模型成立;②APS可改善肥胖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增加IR大鼠GIR.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柴胡汤对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功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健康SPF级Wistar大鼠给予改良的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60只脂肪肝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脂肪肝模型组、小柴胡汤[1g/(kg.d)]治疗组、易善复[64mg/(kg.d)]治疗组,每组各15只。分别观察小柴胡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体重、肝湿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血清和肝组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的影响,并与易善复作对照。结果小柴胡汤治疗后,脂肪肝大鼠的体重和肝湿重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且血清ALT、AST、TC、TG水平以及肝脏组织和血清TC、TG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疗效与易善复组接近。结论小柴胡汤具有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肝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芪倍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NF-κB活性、NF-κB mRNA及TNF-α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芪倍合剂小剂量治疗组[1.5 mL/(100 g.d)]、中剂量治疗组[2.0 mL/(100 g.d)]、大剂量治疗组[2.5 mL/(100 g.d)]。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治疗组造模同时给予芪倍合剂灌肠,共4周。造模4周后处死大鼠取结肠组织标本,光镜观察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对结肠组织标本进行病理评分;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黏膜NF-κB活性,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NF-κB mRNA和TNF-αmRNA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SH-Px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病理评分、MDA含量、NF-κB活性及TNF-α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而血清SOD、GSH-Px的活性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各组病理评分、MDA含量、NF-κB的活性及TNF-α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而血清SOD、GSH-Px的活性明显上升(P<0.05或P<0.01)。NF-κB的活性及TNF-α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70,P<0.05),各组NF-κB mRNA的表达均为阳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芪倍合剂能显著降低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NF-κB的活性、TNF-αmRNA的表达,从而减轻结肠组织损害程度,这与其抑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清益宁络方对IgA肾病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增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和葡萄球菌肠毒素B复合感染的方法复制小鼠IgA肾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甙组[5mg/(kg·d)]及清益宁络方低剂量组[18.2g/(kg·d)]、高剂量组[36.4g/(kg·d),并设正常组为对照。连续给药5周,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过碘酸雪夫染色(PAS)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系膜基质增生程度,系膜细胞增殖情况,并采用图像采集与分析系统对系膜基质含量进行灰度分析。结果模型组系膜基质中重度增生,与各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5);清益宁络方高低剂量组系膜基质轻中度增生,与雷公藤多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4 5);PAS染色观察到雷公藤多甙组、清益宁络方高、低剂量组系膜细胞增殖减轻,系膜基质含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益宁络方高剂量组系膜细胞数、系膜基质含量少于雷公藤多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与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剂量组间系膜细胞数及系膜基质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益宁络方具有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减轻肾组织病理损害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吡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主动脉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遗传性高脂血症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盐酸吡格列酮组3组(n=12)。对照组及高脂模型组分别以普通饲料与高脂饲料喂养,盐酸吡格列酮组予以高脂饲料并吡格列酮[8mg/(kg·d)]灌胃,持续饲养12周。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测定3组兔主动脉中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结果 3组兔主动脉血管平滑肌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明显可见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盐酸吡格列酮组兔的主动脉壁中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低于高脂模型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可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在主动脉的表达,进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山奈酚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水飞蓟宾组)和低、高剂量山奈酚组。前2组给予溶剂蒸馏水灌胃,其余组分别给予0.1g/(kg·d)水飞蓟宾或6mg/(kg·d)、18mg/(kg·d)山奈酚,连续7d。末次灌胃2h后,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花生油,其余各组腹腔注射1.5mL/L CCl4花生油混合液,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肝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或活力及肝脏病理学变化的差异。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山奈酚低、高剂量均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ALT和AST含量(P<0.05或P<0.01),降低肝组织MDA含量(P<0.01),增加SOD活力(P<0.05或P<0.01),水飞蓟宾对上述指标有相似作用(P<0.05或P<0.01)。病理切片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水飞蓟宾组和低、高剂量山奈酚组的肝细胞坏死范围及程度均明显减少,炎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其中高剂量山奈酚组的效果最好。结论山奈酚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山奈酚减少自由基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对染铅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31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8只和铅染毒组(230 mg/L的醋酸铅灌胃)23只,40 d后各组取3只大鼠测血铅和骨铅,将已染铅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铅对照组、3个α-硫辛酸治疗组[30、60、100 mg/(kg·d)]每组5只.α-硫辛酸治疗80 d后处死动物,测定血铅、骨铅,骨钙素放免分析法测含量,碱性磷酸酶免疫组化法检测表达.结果 ①各α-硫辛酸治疗组大鼠血铅、骨铅水平均低于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α-硫辛酸100 mg治疗组大鼠骨钙素含量、碱性磷酸酶表达与铅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硫辛酸能够减轻铅对骨代谢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醛急性染毒后对雄性大鼠精子质量、血清性激素及睾丸间质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甲醛染毒高[10mg/(kg.d)]、中[1mg/(kg.d)]、低[0.1mg/(kg.d)]剂量组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4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染毒7d后,进行精子质量检测,放免法测血清激素,制备睾丸组织标本,光镜下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甲醛染毒组的精子数量、活动率显著下降(P<0.05,P<0.001),而精子畸形率显著升高(P<0.001);甲醛染毒剂量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09,P<0.05;r=0.622,P<0.05),与血清睾酮(T)水平则呈显著负相关(r=-0.762,P<0.05);光镜下中、高剂量甲醛染毒组大鼠睾丸组织部分间质萎缩,间质细胞水肿,数量减少,并且间质细胞呈退化趋势。结论一定剂量的甲醛急性染毒对雄性大鼠精子质量、血清性激素水平、间质细胞的结构及功能都造成了明显的损伤,这也是甲醛具有生殖毒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单独/联合给予硒、β-胡萝卜素对大鼠生长过程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氧化损伤类慢性病早期预防与治疗中二者的联合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参考。方法 7周龄大鼠随机分组:Se组[亚硒酸钠0.3 mg/(kg·d)],β-C组[β-胡萝卜素10 mg/(kg·d)],Se+β-C组[亚硒酸钠0.3 mg/(kg·d)+β-胡萝素10 mg/(kg·d)],灌胃干预4周,对照组灌服等量水+玉米油。每48 h称量1次大鼠体质量;4周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ALT、AST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肝组织中的氧化应激水平及抗氧化指标。结果各实验组大鼠体质量逐渐增长、血清ALT、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血清T-SOD、GSH-Px活力、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C明显提高了大鼠肝组织T-SOD、GSH-Px活力(P<0.05)。结论单独/联合给予大鼠硒、β-胡萝卜素未对其正常生长过程造成不良影响,β-胡萝卜素干预提高了大鼠肝组织抗氧化能力,对辅助氧化损伤类慢性病早期预防与治疗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间质巨噬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ve,UUO)大鼠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维甲酸小剂量组、维甲酸大剂量组。于造模前1 d至造模后14 d分别给予维甲酸小剂量组、维甲酸大剂量组、苯那普利组全反式维甲酸10 mg/(kg.d)2、0 mg/(kg.d)和苯那普利10 mg/(kg.d)。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肾间质巨噬细胞数和Ⅲ型胶原(collagenⅢ,ColⅢ)的表达。并常规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结果维甲酸和苯那普利均能显著抑制肾间质巨噬细胞的浸润(P<0.01),并且减低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和ColⅢ的表达(P<0.05)。结论维甲酸及苯那普利可能通过抑制肾间质巨噬细胞浸润而减轻UUO大鼠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哇巴因(Ouabai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1型(AT1)与2型(AT2)受体mRNA在心肌中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Ouabain组[27.8 ng/(kg.d)Ouabain腹腔注射]、Losartan组[27.8 ng/(kg.d)Ouabain腹腔注射,同时给予Losartan 30 ng/(kg.d)灌胃]、对照组(生理盐水2 mL/d腹腔注射),每周测定鼠尾血压,共6周。应用放免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及心肌中AngⅡ质量浓度,同时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FQ-PCR)观察心肌中AT1和AT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血浆中的AngⅡ质量浓度在Ouabain组及Losartan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Ouabain组心肌中AngⅡ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Ouabain组及Losartan组心肌中AT1mRNA与AT2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外周长期、慢性给予Ouabain后可持续升高SD大鼠的血压,并使RAS系统激活,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AT1受体介导。给予Ouabain激活AT1受体的同时,AT2活性也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兔在体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缺血再灌注组(A组)、缺血再灌注加生理盐水2 mL/(kg.h)组(B组)、缺血再灌注加异丙酚8mg/(kg.h)组(C组)和假手术对照组(D组)。各组于再灌注后306、0 min测定肝组织和血浆中ET-1与NO水平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并进行肝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与D组比较,A、B、C组于再灌注后30 min及60 min时,肝组织和血浆中ET-1均呈上升,但C组的上升程度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A、B两组(P<0.01);同时肝组织和血清中NO呈下降,但C组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A、B两组(P<0.01);血清ALT、AST均升高,但C组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A、B两组(P<0.01);肝细胞形态学发生异常改变,C组的肝脏淤血明显较A、B两组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不明显。结论异丙酚通过保护肝窦内皮,降低机体内ET-1水平,提高NO水平,改善肝脏微循环障碍,对HIRI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对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苯那普利组。建立大鼠UUO模型前1 d起,治疗组给予苯那普利10 mg/(kg.d)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以等量的蒸馏水灌胃。于术后第14天分别取术侧肾组织行HE、Mas-son染色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Ⅲ型胶原蛋白(ColⅢ)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结果苯那普利可以显著减轻肾间质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P<0.05),且可以显著抑制TGF-β1、CTGF、-αSMA及ColⅢ表达(P<0.05)。结论苯那普利可通过减少细胞外基质(ECM)产生细胞的活化、抑制TGF-β1的过度表达,从而降低CTGF表达,减少ECM的沉积,达到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低温、钾通道开放剂停搏对幼兔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钾通道开放剂(PCOs)取代传统的高钾用作停搏剂时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以及低温与PCOs之间的关系。方法32颗未成年(14-28 d兔龄)兔心进行Langendoff模型缺血/再灌注研究:对照组(C组,n=8),改良St.Thomas液灌注心脏停跳,15℃保存;实验Ⅰ组(T1组,n=8),单纯低温心脏自然停跳,15℃保存;实验Ⅱ组(T2组,n=8),4℃Pinacidil(50μmol/L)液灌注停跳,15℃保存;实验Ⅲ组(T3组,n=8),37℃Pinacidil(50μmol/L)液灌注停跳,37℃常温保存。观察缺血前后心功能(左心室收缩峰压、舒张末压、最大压力变化速率)、冠状动脉流量、生化指标、心肌含水量、心肌超微结构等的改变。结果T2组左室功能和冠脉流量的恢复均优于另外3组(P<0.01),而在左室收缩功能的恢复方面,T1组优于C组(P<0.05),T1组与T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再灌注后心肌酶外漏及超微结构改变以T2组最为轻微,T3组最重;心肌含水量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Os超极化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明显优于高钾停搏液;单纯低温即能对未成熟心肌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低温与超极化停搏之间的作用互相增强,但高钾去极化停搏削弱低温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有对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变形病害的检测效率不足,检测成本过高,而通过轨道动检数据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轨道板变形程度.因此,搜集了CRTSⅠ、Ⅱ、Ⅲ型板线路3 a内的动检数据,引入小波能量作为轨道板变形评价指标,通过建立时空数据挖掘模型实现了不同轨道板的变形定位识别和劣化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受当地气温影响,轨道板变形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缓激肽 (BK)对大鼠心肌梗塞 (MI)后心肌胶原生化改建的影响 ,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心肌胶原的影响是否与抑制BK的降解有关。方法 复制大鼠MI模型后 ,第 3天开始给予依那普利(5 0 0 μg·kg-1·d-1) 4周 ,测定左心室非梗塞区组织的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的比值 (Ⅰ /Ⅲ ) ,并与依那普利 +BKB2 受体阻断剂HOE 14 0 (5 0 0 μg·kg-1·d-1由微渗透泵给入 )组、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 (AT1)阻断剂Losartan(3mg·kg-1·d-1)组及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依那普利、Losartan组的胶原含量及其Ⅰ /Ⅲ比值均较对照组降低(P <0 0 5 ) ,而Losartan组的胶原含量及其Ⅰ /Ⅲ比值又低于依那普利组 (P <0 0 5 ) ,依那普利 +HOE 14 0组的胶原含量及Ⅰ /Ⅲ比值较单独用依那普利组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BK能抑制大鼠MI后左心室胶原的生成及降低胶原Ⅰ /Ⅲ比值 ;ACEI阻抑左心室胶原生化改建的作用机制是既抑制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生成又促使了心肌局部BK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ASA ~ 级上腹部手术患者 5 0例 ,随机分为咪唑安定静注组 ( 组 )、肌注组 ( 组 )和氟哌啶组 ( 组 ) ,观察用药前后 5、1 5和 30 min MV、RF、SBP、DBP、HR和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组 MV显著降低 ( P <0 .0 5 ) , 、 组 MV无显著降低。 组用药后 BP、HR显著降低 ( P <0 .0 5 )。三组血气指标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表明咪唑安定可用作硬膜外麻醉辅助用药 ,肌肉注射较安全 ,但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8.
关节内注射川芎嗪对兔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川芎嗪关节腔内注射对骨关节炎过程中软骨退变的保护作用,探讨川芎嗪关节腔注射治疗骨关节炎的应用前景。方法健康成熟新西兰大白兔26只,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模型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建立骨关节炎模型。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关节腔注射地塞米松0.3 mL和川芎嗪0.3 mL。每周一次。在模型建立6周和9周时各组分别处死一半动物,去除关节炎模型,取材进行大体标本病理学观察,并经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膝关节软骨的病理变化。结果在6和9周时,实验组的大体标本软骨损伤分级明显优于其他3组;Mankin软骨组织学评分与上述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其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大体标本软骨损伤分级与模型组基本相同;Mankin软骨组织学评分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对照组与模型组在细胞形态、细胞内细胞器改变等方面相似。结论关节腔内注射川芎嗪能减轻兔膝关节炎模型的关节软骨退变程度,并可促进软骨的自身修复;激素关节腔内注射对损伤软骨的修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大剂量维生素C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500mg/kg)对油酸诱导的家兔急性肺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30只家兔分为4组:对照组(CG),油酸组(OG),预防组(PG)及治疗组(TG)。于油酸注入前(0)及后30、90、150min采各组动物颈总动脉血测PaO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血浆丙二醛(MDA)。实验末右肺测湿质量,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后烤箱烘干得湿干质量比值,留少许左肺标本甲醛固定做切片。结果油酸注入30min后,PG组和TG组PaO2及SOD明显高于OG组(P<0.01);而MDA明显低于OG组(P<0.01)。实验末PG组和TG组BALF中总蛋白、肺湿干质量比较OG组低(P<0.05);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损伤较轻。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对油酸所致的家兔急性肺损伤,通过清除氧自由基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