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某18万吨级散货船为例,以焊接型底边舱折角和圆弧型底边舱折角2种形式为研究对象,对散货船底边舱折角进行优化设计。分别选择轻货舱、重货舱和重压载舱分析结构布置形式对应力水平和疲劳的影响;从应力、疲劳和工艺等方面对焊接型折角和圆弧型折角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研究圆弧半径对折角应力和疲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HCSR规范中的疲劳强度计算评估方法,通过NK PrimeShip-HULL 4.3.0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某61000t散货船的三舱段有限元模型并细化其底边舱下折角,对散货船2,3舱底边舱下折角疲劳进行分析计算,对比分析CH2疲劳寿命相比较CH3更严厉的原因所在。对于散货船底边舱下折角设计及其疲劳强度校核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斜板角度和折角形式两个方面对油船底边舱的上、下折角点进行优化设计。以常规的焊接型折角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四组不同斜板角度的有限元模型。根据应力和疲劳寿命曲线,得到了斜板的最优角度。比较了圆弧型折角与焊接型折角的应力水平与疲劳寿命。结果表明:圆弧过渡能降低上、下折角点的应力峰值,焊接型折角的嵌接肘板能提高下折角点的疲劳寿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圆弧型折角对斜板最优角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协调共同规范(CSR-H)对油船货舱区底边舱下折角细网格直接强度分析和精细网格疲劳强度分析提出了强制要求。以某大型油船货舱底边舱下折角有限元计算为例,探讨了四种货舱区底边舱下折角结构加强方案,为后续符合CSR-H规范的油船底边舱下折角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赵欣  叶杰  盛利贤 《船海工程》2022,(1):103-106
针对阿芙拉型油船底边舱的压弯型上下折角,疲劳强度不满足规范要求的问题,结合其结构形式特点,考虑采用增加板厚、变换圆弧半径和增设肘板3种加强方案,对比分析表明,增加纵向结构板厚是改善各热点疲劳年限最直接的方法,圆弧半径增大对整体疲劳强度不利,增设肘板对压弯型上折角的疲劳强度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比新的散货船、油船协调共同规范和旧的双壳油船结构共同规范,选取两艘具有水平桁结构和两艘具有槽型舱壁油船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两种不同结构形式的油船,分别按HCSR和CSR规范的要求,进行加载分析计算疲劳寿命,并基于CSR规定,比较底边舱下折角位置处的疲劳寿命。认为HCSR疲劳载荷选取更加合理,评估体系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船舶折角型节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软件WALCS和PATRAN分别预报某船的水动力响应和结构热点应力响应.为避免计算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时需要在PATRAN有限元模型中疲劳热点区域采用体单元建模,文中提出了一种计算波浪载荷下船海结构物三维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而无需在PATRAN中建立体模型的方法,并通过与广泛认可的经验公式对比验证其精度.将此方法应用于该船船舯底边舱折角处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计算并总结出波浪载荷下该类节点处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无量纲计算经验公式.应用一种基于谱分析构建结构疲劳载荷谱的方法,结合单一曲线模型对该节点进行裂纹扩展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船船舯底边舱折角疲劳寿命不满足设计要求,建议对节点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8.
液化气船A型舱建模复杂,且与主尺度、线型及舱容指标等耦合性很强,为提高A型货舱的液化气船在总体层面综合优化设计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化建模的液化气船A型货舱的分舱优化设计方法(POMSA)。该方法以参数化建模为核心,以NAPA三维设计软件为平台,对液化气船A型货舱包括典型中横剖面形式、主横舱壁位置以及内壳折角三个方面进行参数化建模表达并作为主要设计变量;基于主尺度、线型、初步总布置等信息作为前提输入;以IGC规范对货罐位置要求、建造工艺对货罐最小边长的要求,目标货舱舱容,螺旋桨浸没以及视线等对压载水量的要求为约束;以货舱舱容最大化为优化设计目标;以iSIGHT优化设计软件为平台,搭建优化数学模型,采用一种探索型全局优化算法的组合算法求解优化模型。经验证,该方法优化迭代效率很高,适合总体设计前期快速评估反馈方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散货船结构中容易损坏的底边舱下折角,综合考虑协调共同规范(CSR-BCOT)疲劳强度评估方法与散货船压弯型底边舱下折角结构的设计标准,结合某型61 000 t级散货船,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纵向肘板、三线对齐方式、压弯半径,以及横向肘板对底边舱下折角结构屈服强度和疲劳强度的影响,以及三线对齐结合大圆弧半径对纵桁尺寸的影响,提出散货船压弯型底边舱下折角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叶旭  吴定凡  陆利平 《江苏船舶》2021,38(2):7-9,34
以114000 t原油船为研究对象,对其底边舱下折角点的疲劳强度进行了有限元强度分析.首先,对比了双壳油船规范(CSR-OT)和散货船油船结构共同规范(HCSR)这2种不同规范体系下该点疲劳强度的差异,分析了影响内底板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然后,就HCSR对油船新增的疲劳热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满足新规范下提高疲劳年限的具体方法.结果表明:HCSR要求更严格,疲劳年限更难满足,但对焊接型热点,可以从增加焊脚长度、板厚方面入手进行加强.  相似文献   

11.
宋增有 《港口科技》2012,(2):19-22,26
我国的港口航道浚深建设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与保证,同时也是增加港口能力的一个大前提。而疏浚船舶又是疏浚工作的物质基础,它的选型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疏浚工作的效率与成败。阐述了连云港港5000m^3.耙吸挖呢船项目的目的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疏浚设备的发展状况及趋势。介绍了该课题的内容、方法及思路,并对结果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耙吸挖泥船全电动电力推进船型方案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涤  吴斐文 《船舶》2008,19(5):36-41
在简介耙吸挖泥船主要设备及工况的基础上,介绍了船型的动力型式发展历史及当前电力推进应用的热潮,分析比较了三种动力技术型式性能优缺点,并对几型非电力推进型式的耙吸船作了电力推进改造方案的探讨,试图作出更明确的结论:耙吸挖泥船采用全电动电力推进形式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3.
曹祥志  李炜  李彦  齐亮 《水运工程》2014,(10):184-188
对大型耙吸式挖泥船的装舱作业过程做了充分研究,重点解决了泥舱模型的溢流损失估计问题。利用多组实测数据,对3种泥舱沉积模型的估计效果进行了数据验证和评估分析,给出最终的评估结果。这一理论成果将应用于以后的挖泥船辅助决策和自动控制应用中。  相似文献   

14.
闫桂荣 《船舶工程》2013,35(3):16-18
介绍了开体式挖泥船上开体液压缸及主甲板铰链的设计方法,并以某小型1800m3开体泥驳为例,就船上开体液压缸、主甲板铰链、液压缸铰链的力学原理、受力计算、结构型式及尺寸校核等作详细说明,为开体式挖泥船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及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港口干散货装卸作业中扬尘产生的机理和控制措施,介绍基于插入式布袋除尘器的卸料漏斗除尘系统,提出了抓斗卸料漏斗除尘系统的设计思想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韩政  王丽华 《水运工程》2017,(12):232-235
吹填造陆项目需要从远距离取砂到近岸填陆,自航泥驳船联合耙吸挖泥船施工工艺能提高远运距项目综合工效,补充耙吸船施工能力不足,从而降低综合成本。根据施工工艺特点,基于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不同工效计算理论模型,借助实际施工效率数据,测算不同运距、不同工艺形式的综合工效,得到典型工况的综合效率及应用边界条件,为工程应用耙吸船与自航泥驳船联合施工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严俊 《港口科技》2011,(12):21-23
常规桥式抓斗卸船机漏斗门的控制存在不足,需要进行改进。介绍了卸船机的漏斗f1机构,分析了传统漏斗门的不足,设计并改进了控制方案。同时,在具体的项目上加以应用,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8.
杜谦 《港口科技》2013,(1):28-30
雷达液位传感器是利用微波脉冲的发射与接收来测量液体的深度。雷达液位传感器分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形式。介绍西门子LR 460雷达液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阐述该设备的安装和信号采集,并阐述波形分析和修正措施。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