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受高差控制的山岭区高速公路纵坡设计不同于一般公路,纵坡或坡长超过一定要求而影响交通量的通行时,则须按规定设置附加车道。世界各国多有增设附加车道的要求。我国公路上通行的多是载重汽车,对高速公路的纵坡设计应作多方案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中存在连续长大下坡后接主线收费站的情形,考虑到主线收费站的设置位置不仅影响着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还影响到收费站处的交通顺畅以及收费人员的安全,因此对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与主线收费站间的净距研究是有必要的。通过对连续长大下坡终点后设置主线收费站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择以载重汽车作为计算车型,研究载重汽车在连续长大下坡行驶时制动器的温度情况;根据制动力矩与制动器温度的关系,及驶完连续长大下坡之后载重汽车制动器制动性能的衰减情况与平均坡度、坡长的关系,以最不利情况取值,考虑载重汽车的满载状态,得出在无辅助制动下可以保证载重汽车制动器仍有效的连续长大下坡坡度与坡长值,提出制动器的减速度最大衰减系数,从而可以计算出在连续长大下坡之后载重汽车制动器所能提供的减速度;最后建立了基于驾驶员标志视认距离、汽车减速距离和驾驶员判别收费站内车道距离的净距计算模型,提出在不同设计速度和过渡段纵坡坡度下,连续长大下坡终点与主线收费站之间净距的建议值。结果表明:在驶完连续长大下坡后载重汽车制动器仍有效的情况下,连续长大下坡终点与主线收费站间的净距和载重汽车制动器制动性能的衰减程度有关,且在设计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过渡段纵坡坡度越大,连续长大下坡与主线收费站间的净距越小。  相似文献   

3.
基于交通效率、安全和特定交通组成的纵坡合理坡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用地及地形、地质等限制,纵坡常被迫用到规范推荐的限制值,而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对5%以下的纵坡坡长限制没有进行规定,如何确定此类纵坡的合理坡长直接影响到路段交通安全、效率、工程经济等。通过对已有的纵坡坡长限制研究成果整理分析,提出运用汽车动力学进行坡长计算时,应该考虑汽车坡中换档的情况,并引入适合车型的概念,建议根据道路交通组成的实际情况确定坡长。分析坡长对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制动鼓温度、事故率的影响,分别确定各影响因素下的最大坡长。最后提出综合考虑交通效率和安全的坡长限制确定方法,并在某大纵坡路段的纵坡论证中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山区公路中有代表性的纵坡路段——岚济(岚山头—济宁)公路K198+800和K217+740进行试验观测,根据试验数据确定了山区公路在不同纵坡坡度、不同设计速度和不同速度折减量下的临界坡长,进而提出了最大坡长限制建议值。  相似文献   

5.
关于公路最大纵坡长度限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对各级公路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对坡长的计算方法不明确,所以在执行中很难掌握。提出了一种确定公路纵坡受坡长限制的坡长计算方法,供路线纵断面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有关高速公路纵坡长度的未定性,介绍了美、日两国高速公路坡长限制情况,提出了我国高速公路纵坡长度技术标准值确定的基本思路及有关建议 。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纵坡长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仲谋 《公路》1995,(1):10-1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88)中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纵坡限制长度、缓和纵坡及其长度等未作具体规定。根据作者的实践经验和国内外资料,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进高等级公路纵坡设计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美国及日本的公路纵坡设计原理及方法,分析其与我国设计方法之间的一些区别,以某路段的路线设计方案实例的比较结果说明美、日的设计方法在技术与经济方面的先进性,并以此作为改进公路纵坡设计的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9.
首先,比较分析了国内外高速公路纵坡设计的控制标准(如最大坡度、最小坡度和最大坡长)及其影响因素;其次,对中国现有主要的卡车动力性能进行了调查,确定了不同类型卡车的平均质量/功率比(W/P);第三,对车辆爬坡能力的理论计算进行了分析评价,确定了绘制车辆爬坡速度-距离曲线的可行途径,并根据山西省交通量的实际车辆类型及其比率,推荐了山西省纵坡设计的代表性车型,在实测车辆速度的基础上,给出了代表性车型的速度-距离曲线.最后,根据允许车辆速度差的要求,为山西省高速公路纵坡设计提出了最大坡长推荐值.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高速公路纵坡路段的碳排放规律,以西安绕城高速为依托工程进行现场试验,采用MOVES进行碳排放模拟,并利用试验核算的碳排放数据评估模拟结果。基于MOVES模型得到我国高速公路不同纵坡情况下的碳排量数据库文件,建立高速公路纵坡路段的载重汽车的碳排放模型,并对碳排放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纵坡路段的碳排放量以初速度、坡度、坡长为自变量作多元非线性函数形式的变化;高速公路上坡路段是机动车产生碳排放的主要路段,累计碳排量对坡度i_(上坡_∈[3%,6%]的敏感性居第一位次,对坡长l_(上坡)的敏感性居第二位次,反映出路线设计过程应尽量采用较小纵坡,避免长大纵坡的设计方案;在高速公路下坡路段,累计碳排放对坡度i_(下坡)∈[-3%,-6%]的变化最敏感,坡长次之。  相似文献   

11.
王翼 《交通科技》2014,(2):77-80
为了找到影响长大纵坡沥青路面车辙的最不利荷载因素,从交通荷载的角度提出车辙防治措施,对坡度、车速和超载对长大纵坡路面车辙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坡度对长大纵坡的路面车辙的影响较小;与坡度相比,较低的车速更易导致车辙病害的产生;车辆超载是导致车辙产生和进一步恶化的最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车辙在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中的形成、分布规律及控制对策,该文在取得车辙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的纵向、横向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长大纵坡路段从沥青路面结构优化和非结构优化两方面提出了车辙控制方法,对减少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的产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眉山环天府新区快速通道位于府君场向斜核部处的边坡滑坡现象进行分析,认为滑坡成因是该边坡地层泥岩发育,且受府君场向斜影响,岩体破碎、完整性差;施工中边坡开挖过陡且受降雨影响等。为确定治理方案,结合土工试验结果和反演结果获得了滑动面参数,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推力计算,最后确定采用适当抬升纵坡后清方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岩质边坡参数敏感度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计算在坡顶极限荷载作用下,以坡脚剪应力最大值之比K为评价指标,探讨岩质边坡各参数的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边坡稳定性对各参数的敏感程度,明确了凝聚力为边坡稳定的敏感参数,是边坡稳定性的控制因素;内摩擦角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直线滑动面法分析路基边坡稳定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直线滑动面法适用粘聚力小的土质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一般通过假设几个典型滑裂面,计算最小稳定系数,确定边坡的稳定性。直线滑动面法最危险滑动面直接解法可直接确定路基边坡最小稳定性系数,简化了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计算工作。文中通过算例分析了粘聚力、边坡率和摩擦角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表明边坡率和摩擦角对路基最危险滑裂面位置影响较显著,而粘聚力对路基最危险滑裂面位置几乎没有影响;粘聚力、边坡率和摩擦角对路基稳定性系数影响均显著。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分析了沥青路面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车辆严重超载、自然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影响,以及长大纵坡、设计配合比选用、原材料选用、施工工艺控制不严等因素引起的,并通过对河南驻信高速公路工程实例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处治沥青路面车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某软土地铁车站基坑纵向滑坡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维真  谭勇 《隧道建设》2018,38(Z2):183-189
狭长形地铁车站基坑在分层开挖过程中会形成临时纵向多级边坡。当挖方边坡位于软弱地层时,如果设计或施工不当将会面临基坑纵向失稳风险。针对某软土地铁深基坑纵向滑坡事故案例,在考虑参数变异性的基础上利用极限平衡法对坑内临时边坡展开调查分析,并从工程角度对土坡发生深层滑移破坏的原因进行探讨。调查结果表明: 第1级边坡的坡度是影响整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1∶1.75(V∶H)的施工坡度不能满足下卧软弱淤泥质土条件下该局部边坡的稳定性(失稳概率高达88.92%),只有当坡度缓于1∶3时才能保证安全。为防止此类临时挖方边坡失稳,最后给出考虑土体强度参数变异性的最优边坡坡度。  相似文献   

18.
当哈尔滨市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 ,“两轴四环十二射”路网格局已初具规模时 ,陡坡路段的使用状况却未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本文从路网整体效率的发挥和行车安全等角度分析了陡坡路段的重要性及其对交通的影响 ,分析了陡坡路段路面破损的原因 ,并从建设与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改善陡坡路段行车条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棚洞施作时机对高边坡稳定性及棚洞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棚洞结构的设计通常是在稳定边坡的基础上进行设置的,一般不考虑棚洞对不稳定边坡的作用;而实际上棚洞结构也是一个大型的支挡结构体系,对边坡稳定性是有帮助的。为了分析棚洞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提出“边坡开挖应力释放系数”的概念,通过对棚洞不同施作时机的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施作时机下棚洞对高边坡稳定性以及边坡对棚洞结构内力的影响,从而为选取棚洞结构的合理施作时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托G240监利县新沟至毛市段改(扩)建工程,本文介绍了公路超高排水常见类型及其特点,对中央分隔带混凝土护栏泄水口设置、路线纵坡及超高横坡进行了研究。通过水力计算确定泄水口的尺寸及设置间距,分析路线纵坡及超高横坡对泄水口设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