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略谈信息集成平台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造船企业在推进数字化造船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从引进IT技术到自主研发信息管理软件,取得了一些成果,也遇到过困难和挫折.  相似文献   

2.
SB3DS系统是自主研发的船舶制造三维设计软件。该软件系统的功能是建立在我国造船工业实际需求基础上,其应用方便灵活、扩展性强、售后服务反应快,性能价格比高,得到了国内造船企业的青睐,近几年来推广应用情况良好,为我国造船行业信息化作出了贡献。对于目前我国建立现代  相似文献   

3.
崔燕 《中国船检》2013,(7):79-80
为了应对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环保方面的要求,在严峻的经济环境和残酷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太平洋造船集团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就展开了前瞻性的布局,加快了富有竞争力船型的自主研发设计进程。日前,由太平洋造船集团自主研发的CROWN63节能型散货船再传捷报,获得  相似文献   

4.
环保     
《航海》2014,(1):37-37
正和造船首艘低碳环保型散货轮下水 1月7日下午,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首艘低碳环保型“和融”号67000吨散货船顺利下水。  相似文献   

5.
陈宁 《造船技术》2009,(4):34-38
着重介绍了应用FORAN软件从船舶总体设计到生产设计的全流程设计过程,指出FORAN软件的引进,为我国造船企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设计平台,为当前经济形式下我国船舶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升造船企业的自主船型开发能力和按现代造船模式的建造能力,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6.
《机电设备》2012,(4):6-6
近期,太平洋造船集团与尼日利亚SLOK公司签订了4艘SPP35建造合同和2艘SPP50的意向订单,此6艘船均将于2014年底前交船。这是太平洋造船集团自主研发的海工船(OSV)产品首次直销非洲市场,标志着其自主设计品牌SP已经日趋成熟并广为市场接受。在过去的两年中,太平洋造船集团已经成功销售了20艘同类产品。太平洋造船集团是全球最大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CAD/CAM技术在船舶工业的广泛应用.船舶数字化在飞速发展.沪东中华造船集团自主研发的HD-SHM软件系统已被许多大中型造船厂和船舶设计所广为运用.本文以某船体分段为例.详细描述了利用HD-SHM的子系统EFSHD对其进行三维设计的过程,包括外板,甲板板及其内部骨架的三维设计.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船体三维结构设计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船体的三维设计过程也为广大软件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国际船艇》2011,(6):38-38
10月8日,太平洋造船集团与一国外船东签订了4+2艘CROWN63(63500DWT)超大灵便型散货船订单。CROWN63是太平洋造船集团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散货船型,自从推向市场以来就受到各方积极关注,也成功收获多批订单。  相似文献   

9.
2022年2月10日,江南造船建造的全球最大99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PACIFIC INEOS BELSTAFF"号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正式命名。该型船是江南造船自主研发设计的船型,属于江南"Panda(熊猫)"系列,设计总长230.0米、型宽36.6米、型深22.5米、配有4个江南造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rilliancE"B型液货舱和2个C型甲板罐,最大舱容达99000立方,是世界上首次采用B型舱且舱容最大的VLEC。  相似文献   

10.
3月28日,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30万吨级VLCC在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开工建造。同日,中船集团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正式签订龙穴基地造船项目合作意向书。它标志着我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珠江口造船基地己初具规模。随着龙穴基地生产能力的基本形成,广州地区年造船量有望从现在的不足100万载重t提升至年造船量300万DWT以上。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自主知识产权的竞争成为企业乃至国家竞争的焦点.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竞争能力.文章针对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作为航运大国,研制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AIS,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分析AIS主要使用技术的基础上,对AIS的核心部件——信息处理器进行了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实现了AIS通信的底层软硬件支持,为进一步开发功能完善的AIS产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多船会遇自主避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碰撞事故不仅带来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还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因此,船舶自主避碰技术已成为当前船舶与航运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提出了一种满足COLREGs避碰规则的多船会遇自主避碰算法,以经典速度障碍法为基础设计自适应采样避碰轨迹生成算法,并应用运动基元理论对避碰轨迹进行调整,使轨迹满足船舶操纵性约束条件。针对案例三体船模型,完成了多船会遇场景下的船模自主避碰航行试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对船舶自主避碰系统的研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智能船舶航行技术发展的核心在于构建从辅助决策到自主驾控的完整软硬件系统,实现人工驾驶到智能驾驶的演化,而核心技术的突破与软硬件系统的研发离不开完善的测试验证体系和健全的规范标准.对目前国内外智能船舶测试场现状进行综述,对以性能、能效、信息、智能为对象的智能船舶航行功能测试构想进行解析,最终提出以虚拟仿真为初试、模型测试...  相似文献   

15.
通过简要介绍三种深海海洋平台的专利概况,初步分析了其各自具有的特点,并结合国内深海海洋平台的开发模式、进度等提出有关知识产权方面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船舶气囊下水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菊香 《中国修船》2010,23(6):42-46
文章叙述了船舶气囊下水技术的发展历程、涉及的相关知识产权以及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并介绍了船舶利用气囊下水时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最后提出了船舶气囊下水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当前需要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CFD的水动力系数计算新方法(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pplications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 (CFD) to the maritime industry continue to grow 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computers. Numerical approaches have evolved to a level of accuracy which allows them to be applied for hydrodynamic computations in industry areas. Hydrodynamic tests, especially planar-motion-mechanism (PMM) tests are simulated by CFD software -FLUENT, and all of the corresponding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are obtained, which satisfy the need of establishing the simulation system to evaluate maneuverability of vehicles during the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scheme design stage. The established simulation system performed well in tests.  相似文献   

18.
柯欣 《船艇》2006,(8):68-71
日本自泡沫经济破灭后,饱尝了长达十多年的长期不良债权等各种负面因素之苦,经济陷于前所未有的停滞和衰退之中。近年来,日本几经结构改革,最近经济正在摆脱衰退局面,重新走向复兴。企业也经过痛苦的整合,对经营资源进行了重新选择和集中,从过去多角经营,转向了高利润的相对单纯的经营模式。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在经济上国家、企业转向了战略转折阶段,正在出现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郭辉  吴景培 《船舶》2010,21(3):41-44
通过对绞吸式挖泥船进行几何建模,推导出绞吸式挖泥船疏浚宽度、疏浚深度工作轨迹公式,为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挖泥操作设备建立数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下游深水航道整治工程抛石施工过程,受限于没有针对性的三维可视化系统。目前使用的数字化工具,三维可视化效果不理想,动态数据信息查询不便,不能及时有效地反映抛石过程中的情况。基于MATLAB平台,研发出一套具有完全自主产权、有针对性、三维显示的航道工程抛石断面形成过程监测可视化软件,可实现原始地形、设计地形与实抛地形的三维显示。通过对比分析抛石前后地形,及时反映抛石施工区域漏抛或超抛情况,能辅助提高航道整治抛石施工工程的精度与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