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通过对广东佛开(佛山-开平)高速公路软基进行分析沉降观测和研究,就软土地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硬壳层对沉降的影响,沉降计算修正系数的选取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对地基变形量的要求很高,一般要求在主控制段(路桥过渡段)使用期内路堤的工后沉降量不超过10cm,次控制段(路涵过渡段)使用期内路堤的工后沉降量不超过20cm,一般控制段(一般路基)使用期内路堤的工后沉降量不超过30cm。由于软粘土地基具有高压缩性、低渗透性、低强度的特点,要想满足设计要求就必须对天然地基进行加固。软粘土地基加固的费用占总投资的比重很大,所以,要认真选取经济、有效的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3.
以某高速铁路试验段软基处理工程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对砂桩加固软土地基的侧向位移变化规律及其与沉降的关系作了分析。分析结果可知,砂桩加固处理软基的侧向位移主要发生在填筑期,后期增长缓慢并很快趋于稳定;砂桩加固处理加快了软土层的固结速率,起到了限制侧向变形的作用,减小了软基的侧向位移。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软基处理方式多样、投入费用高,处理质量比往年大有提高,但或多或少还存在质量问题,即软基处理后在桥头及过渡段、一般路基段或小型构造物处仍然工后沉降超限或稳定不满足要求,反应到工程实体就是局部地基沉陷失稳、小型构造物沉降或倾斜,甚至基础断裂,继而出现严重的跳车现象,对车辆和乘客都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沿海高速公路唐海、丰南软基处理实践证明,采用粉喷桩方法加固软土地基具有许多优点如能有效地减少地基的总沉降量,与排水固结法相比总沉降量能减少25%~49%,这对控制路堤的工后沉降和解决桥头跳车具有明显的效果,具体表现在地基加固深度内沉降量的大幅度减少。经加固后路基在填筑过程中侧向位移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工程实际,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海堤拓宽工程中新老路基采用的不同软基处理方法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排水预压法工后沉降较小,但是在施工期间对老路的扰动较大,存在稳定性不足的情况;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期间沉降以及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塑料套管混凝土桩(TC)桩加固公路软基的加固机理和变形特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桩长、桩间距、填土高度对路基沉降的影响。TC桩未打穿软土层时,沉降较大,为减少沉降及工后沉降,TC桩宜打穿软土层进入相对持力层0.5-1.0m。TC桩桩端为相对硬土层时,调节桩间距,可以起到调节沉降的效果,但调节桩长更为明显,在满足稳定及有一定预压期时,适当加大桩间距对总沉降及工后沉降影响不大,设计时可适当放大桩间距,以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8.
在高等级公路中.遇到不少涵洞、通道、挡土结构等结构物置于软弱地基上或软厚的杂填土之上.施工期短暂时.成为不少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棘手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采用生石灰喷粉搅拌桩(简称石灰搅拌桩)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具有技术简单可行,经济合理的特点.能有效地加固软弱地基,减少软土层沉降和整体工程工后沉降.提高软土层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液化土地基加固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研制大型堆叠式剪切模型箱的基础上,以京沪高速铁路饱和粉土地基加固为背景。对饱和粉土地基、碎石桩桩网结构地基和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桩网结构地基加固进行了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模型几何相似比为1:10.研究表明,碎石桩桩网结构地基能够有效地抑制超静孔隙水压力上升,从而提高地基抗液化的能力;碎石桩桩网结构地基和CFG桩桩网结构地基均能够较大地减小地基剪切位移,从而提高地基抗剪切变形的能力;这2种桩网结构地基均较大地减小了由于地基液化引起的响应加速度的放大作用。能有效地减小路堤和地基在地震条件下的沉降及不均匀沉降,提高路基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0.
黄高勇 《交通标准化》2010,(16):106-109
泉厦扩建高速公路A7合同段K446+000-K450+873段、K450+873-K459+000段属于软基处理段,本段软基属于剥蚀丘陵间海积平原地貌及其与坡地交接地段。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第四系地层主要有海陆交互沉积层、残积层,局部地表见零星分布的人工填土,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小于2m,采用小直径(50cm)钻孔混凝土灌注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深层水泥搅拌桩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对地基深层的软土、软弱土原地强制拌和,使之与固化剂(浆液或粉体)混合后起化学物理反应而硬结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处理软土、软弱土效果显著,处理后可很快投入使用。下面就如何有效地控制深层水泥搅拌桩的成桩质量,确保软基处理的效果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青银高速公路路基填土4m以上的软弱地基路段,设计中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同时还对填土高度大于5m非软基段构造物桥头.也采用同样方式来预防桥头跳车。处理结构为水泥搅拌桩+30cm碎石褥垫层.水泥搅拌桩的间距根据填土高度进行设计,一般在1.4~1.6m之间。  相似文献   

13.
地基处理深层搅拌法加固桥头软基该法属加固土桩类型,主要适应于软弱粘性土。该项软土加固技术借助于压缩空气,采用专门深层搅拌机械设备,从不断回转的中心轴端向四周被搅松的土中喷出浆体或粉体固化剂(如水泥等),经叶片搅拌,并吸收周围水份,在加固的深层软土中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复合地基,从而提高桥头软土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特别是工后沉降),缩短固结期,提高边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鄞州至玉环公路椒江洪家至温岭城东段项目软基路段为研究对象,根据路基拼宽宽度、软土层深度、路基填筑高度及施工便利等因素,并结合老路软基处理方案、理正软件分析计算,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因地制宜,推荐选用了较合理的软基处理方案,旨在控制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提升道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基于L-M法BP神经网络的高填路堤地基沉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填路堤地基沉降预测中影响因素众多且存在高度的非线性,难以用解析式表达等特点,提出采用基于L—M(Levenberg—Marquardt)的BP神经网络法对高填方地基沉降进行预测,并通过对工程实例的网络训练和网络检验,得出BP神经网络计算值与实测值十分接近的结论,可充分证明L—M法BP神经网络在高路堤地基沉降预测中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施工标段全长约4.5Km,施工区段内存有软土路基约560m。该软土路基主要分布有湖海积和冲洪积沉积土层。其表层土体主要有黄褐、灰黄色的亚粘性土和粉土层,局部区域内分布有中粗砂、砾砂混粘土层;其上部土体主要分布有湖海积层的淤泥质软土和粘性土,其含水量相对较高,局部范围内中间夹有砂土层,该土层厚度相对较大,最大处厚达35m多;其下部土体主要有冲洪积相的亚粘土层和黏土层,小范围内还分布有砂砾、卵石夹土层,且砂砾、卵石夹土层呈带状断续分布的状态,土层厚度变化相对较大;其底部土体则主要分布有由于坡洪沉积形成的碎石土层。为避免该高速公路在施工及后期使用期间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或沉降不稳定等问题,路面施工前对该软土路基进行了相应的软基加固处理施工。  相似文献   

17.
钟湘江  肖燕 《湖南交通科技》2009,35(3):70-71,138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几大典型的软基分布区域之一,且其软基路段很多都是鱼塘广布。如按常规的处治方法,需在抽干水的鱼塘内回填中粗砂至常水位以上50cm再进行软基处治,将大大增加工程造价。通过对“填土工作垫层法”的沉降进行分析,认为填土工作垫层和填砂工作垫层处治效果相当,且造价低廉,具备很好的推广性。并将该方案应用于工程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现场孔隙水压力静力触探(CPTU)对长江河漫滩相典型非均质性天然沉积软土层进行原位试验。通过对平面应变条件路堤荷载作用下有无浅层固化层的软土地基固结排水与沉降进行仿真模拟。对路面车辆重载作用下有无浅层固化层的路基及基底变形进行三维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地基浅层固化层的设置改变了地基应力场的分布,通过应力扩散作用减小了地基土体的附加应力进而减小了地基土体的沉降量,基底固化层通过增强路基基底的刚度来增强路基的整体刚度。减小了路基的变形,提高了路基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Biot理论,建立了轨道-路基-多层饱和土地基耦合系统的2.5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提出了考虑实际列车循环荷载作用的路基累积沉降计算方法,分析了水位抬升、列车速度和列车轴重对路基动力响应与长期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位抬升对土体振动强度的放大作用并不是局限在水位变化的深度范围内,而是会导致整个路基和地基断面的振动增大,并且这种全断面式的振动放大效应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而增强;水位抬升至路基内部时,路基内部会出现显著的超静孔压,最大值达到27.52 kPa,导致有效应力大幅下降,路基内土单元的应力路径向破坏线靠近;当水位仅在地基内抬升时,路基在列车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累积变形较小,线路沉降主要来自于地基,当水位抬升至路基内部时,路基累积变形随加载次数的增加发展迅速,100万次加载后变形为19.54 mm,远超容许值,说明路基防水对于线路的长期累积沉降控制具有关键作用;路基和地基的累积变形受列车速度和列车轴重的影响,随着列车轴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并且轴重的增加对路基累积变形的影响相较于地基更强烈,在设计时需要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20.
高填方路基病害的原因分析 在进行公路勘测设计时.未对高填方路基地带的地质情况作详细调查,对工程地质不良地段的填方基底没有特殊的处理方案.有的甚至将填方直接填筑在土壤密度小、压缩变形大,承载能力低的地表上。对通过复杂山区的公路,设计上高路堤按一般路堤设计,没有验算路堤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且施工、填料等未作特别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